自制酸甜罗卜干--于丹讲演感想2学说话

标签:
美食 |
分类: 1.饮食男女(foodandlife) |

听于丹教授演讲,感受最深的就是人应该怎么说话,什么时候说话,说什么样的话。
第一个是没有到你说话的时候抢话,这叫作急躁。孔子说,“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
开会,聚会,一个人的话还没有说完,你就中间横一杠子,抢了话头,不用说,这个人是个脾气急躁,没有修养的人。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发表意见了,这叫毛毛躁躁。这不好。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再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
豆芽以前说话很急躁,也经常抢话,现在会慢慢的听,问到了再讲也不迟。
第二个是轮到你说话了,你却支支吾吾,“言及之而不言”,孔子说这个毛病叫做“隐”。
也就是说,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本来应该自然而然地往下说,可你却吞吞吐吐,遮遮掩掩,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会让大家觉得彼此心里还存有隔膜。 话题既然已经到这里了,你干嘛不说呢?是自我保护?还是故作矜持?还是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该说的时候不说,也不好。
第三个是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用孔子的话说就是“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
瞽的意思是盲人,就是你虽然长着眼睛,但是看不见周围的情况,不明白对方的处境,总是滔滔不绝的讲自己关心的事情,或是在一个失意者的面前炫耀自己的优势。
豆芽就犯了这个错误,于丹演讲之前有几个朋友没有吃晚饭,可我确炫耀自己吃了多么香的锅包肉,这种行为就是瞪眼瞎的说话,惹众怒,罪过罪过,改之改之。
夫妻,亲人,朋友之间也会有顾忌,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不要轻易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是你给朋友营造的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氛,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第四是善意有分寸的建议。
你千万不能要求对方必须如何如何。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这样的要求,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重的,朋友之间尤其要保留这种尊重。好好地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以前我会给朋友一些建议,包括感情上的。但是现在我不会,我倾听,让她平静下来,慢慢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而且感情这个东西没有对和错,问世间情为何物,就是一物降一物,不可说,不可说,一说就错。
以前我会和朋友谈我的感情生活,现在也不会,说了谁也帮不上你,简单的事也会变复杂,自己的独木桥还要自己走。
第五是我自己的加上的,在合适的场合做评论家。
每次看电影,听演讲,都会有很多业余的评论家控制不住自己澎湃的思绪,和身边的人分享讨论。这种窃窃私语第一影响演讲者的专注度,第二影响旁边的人。这是一种社会公共道德,尊重他人,才能获得人家的尊重。
一句话可以是伤人的利剑,也可以是润人的春风,说话是一门非常深奥的艺术,要学习的很多,意识到了还要去做,学会聆听,保护自己,不伤害他人,幽默自己的语言,让谈话充满欢笑。
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