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记西行71

标签:
旅游文化杂谈历史图片 |
【漫记西行714】今天从若羌县龙都快捷酒店出发,行驶589公里,经过巴州的且末县,抵达了和田地区的民丰县,入住好幸福宾馆。早晨7点多出发,中午进入且末县城打尖,下午5点就到了。315国道超级棒,青海也好,新疆也好,那叫一个直!能看到前方几公里外的重卡,像火柴盒那么大。车子开得那叫一个快!若羌限速80公里,且末限速60公里,实际上小车都开到了100公里以上,重卡也是呼啸而过。路直路平就省油,青海境内平均油耗每百公里5点几,入疆后最低油耗3.4升,最高油耗也只有7.2升,还开着空调呢。然而,行路近六百公里,却只走了三个县,好像不合常情吧?没办法,若羌是中国的头号面积大县啊,大到匪夷所思,竟然和湖南省面积大致相当!也可以说相当于六个海南省!而经过的且末县,其面积又在中国各县中排行老二,虽然没有湖南那么大,却也超过了半个湖南的面积!民丰县的面积虽然没排上号,也相当于湖南省的五分之一呢。但是若羌和且末这两个面积之王,人口都只有五万多,只相当于湖南的千分之一!中国十三亿人都到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分个一两千万人到这里来呢?想到这里慨叹不已。一路上的见闻也是不少。若羌县城东西两面各有几公里的绿化带,但往西走出七公里,就是寸草不生的戈壁。离开公路向北深入,要有飞天蜈蚣的胆子才敢去,那是无人区,也叫魔鬼谷、死亡谷,无论怎么称呼,都表明在不久的过去,人类是有去无回的。较早是彭加木,晚一点有个上海人,名字忘了,都命丧戈壁之中,令人扼腕叹息。如今好像有几支探险队进去过,还有日本人,倒是没有蒸发掉。外国人有不怕死的,曾有驴友在这段路上遇见一位骑自行车的六旬英国老头(见图),他是过客,目的地是老挝。出了若羌县城,车子就少了,若羌以东有稀稀拉拉成队的重卡来往,一般在若羌县就转上218国道北上库尔勒了。我们在315国道上孤寂地行走于阿尔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气温从早晨的27度,渐渐升高到33度。好在戈壁公路只有79公里,到了瓦石峡镇,就成了绿化公路。这里有著名的若羌枣树林,也有胡杨林。若羌枣是吊在树上晾干的,前所未见。出了瓦石峡,行32公里,有安检站,人车都要检查过关。安检这事,且末县最严格,进入且末县境安检一次,进县城又检,进加油站也要检,加油时还要在加油机上刷我们的身份证才能出油。我在加油站刷脸时老是通不过,刷了十来次方才通过,否则油都加不成,好尴尬啊!安检严格虽然麻烦,但对我们游客而言,似乎更有保障。在南疆,大致上每进入一个县的县境,或者进入一个镇子和县城,或者进入加油站,都要安检,严松不一,以后不再赘述。再说,进入且末县以后,路名几乎都是从维语翻译过来的,汉人念起来很拗口。且末县的风景比较多元化,有豹纹的沙漠,有成行的树木,有人类正在种草的沙地,有芦苇大草原,也有稀稀拉拉长着矮树丛的沙包群。有时候,沙漠上突然闪现一片胡杨树林,几棵树的位置排列,正是一种田园情调的亲切格局,缺少的只是树下相互依偎的一对恋人,或是绕着树跑圈的两个孩子。有时候,一棵胡杨树孤独地站立在沙漠里,它的健康和无与伦比,仿佛在宣示它是这片沙漠无可争议的主人。有时候,你会在一座沙山奥处看到一片草地,一群和沙地一般瘠瘦的羊儿可劲地啃着所剩不多的草,草地很快又会变成沙地。你会不会想到,你在吃羊肉的时候,也是在消耗沙地上不多的青草呢?在距且末43公里处,有个塔堤让镇,我们看到一条河,下车拍照。河水很黄,河床很宽,不像若羌河已经干涸。且末也是不错的小城市,而且号称玉王之乡。重庆小面馆女老板的丈夫是个防暴巡捕,业余帮着打理面馆。且末有机场,每周有三班飞往库尔勒和乌鲁木齐。从且末县城西行145公里,经过38团,又名苏塘镇。前天进入若羌县境后经过36团没有细看,而38团的情况却很明显,他们把自己圈在铁丝网里面,出入必须经过关卡。进入民丰县境内后,气温早已升到38度。民丰前一段路继续展现且末县式的风景,渐渐地,随着海拔接近1400米,帕米尔高原的特征显露出来,无论是草原还是沙漠,都是一眼望不到头的荒寂,使你产生了遇难无人可以求助的恐慌。没料到,在即将进入民丰县城关尼雅镇的时候,出现了一大片如诗如画的绿色湿地,马、驴、羊在上面悠闲地吃草喝水,于是我们享受了观赏二十里画廊的喜悦。听说民丰有个千里葡萄长廊,但在县城以西,我们暂且不能去看,因为明天要从尼雅镇掉头东行22公里,驶上通向北面轮南的沙漠公路,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全程约600公里,中途只有一个塔中油田可以打尖加油,我们认为这是此次西行面临的最大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