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连载·223)

(2008-11-02 08:14:10)
标签:

湘军

连载

223

文化

分类: 湘军

湘军(连载·223)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862年,同治元年

 

223

    1862年刚刚到来,左宗棠的命运就有了第二个重大的转机。在经过多年苦熬之后,这个湘阴人终于跻身清廷封疆大吏的行列。

    1月中旬,太平天国辅王杨辅清率部攻打徽州,左宗棠亲自领兵从婺源前往援救。鲍超也从江西出兵安徽,攻打宁国,以声援浙江。

    1月23日,左宗棠还未进入安徽,清廷任命他为浙江巡抚,并责备他出兵迟缓,催促他赶赴浙江衢州,与李元度的部队一起,攻打严州和金华。

    左宗棠以他在湖南的军事经验,对军机要务了如指掌,奉命襄办军务以后,又亲自领兵打仗,胜多败少,更加丰富了军事阅历。同时,他还有王錱家族的兄弟们这样一批能征善战的部属。清廷将一方疆土托付给他,的确没有看错人。

    左宗棠在怀才不遇的那些岁月里,自比为诸葛亮,写给别人的信札,喜欢署上“亮白”二字,世人多讥笑他狂妄。湖北监利人王柏心深信他的大才,往往在诗歌中表达对他的仰慕。

    张亮基是左宗棠的第一位贵人,在他的幕下,左宗棠得以施展抱负,谋划军事。后来骆秉章更加重用这个湘阴柳庄的奇才,兵事和饷事,都依靠他来解决。司道衙门来参见汇报,骆秉章老是说:“去见季高先生,请他定夺。”

    左宗棠执掌一省的大权,不拘一格,任意挥洒,引来嫉恨,可谓万众指目,谤议横兴。于是讼狱大起。清廷派总督查核,严加责问。骆秉章为了避嫌,不敢为他辩护,左宗棠命悬一发。

    左宗棠的祸殃因出名而起,但他的幸运也由出名而生。他的名声传播之广,连清廷的最高统治者都从不同渠道听说过他的名字。于是,文宗每次召见外臣,都要垂询左宗棠的才具。

    当然,左宗棠光是出名还不行,还要遇上清廷急需军事人才的时机。他的案子正在审核时,适逢东南军情紧急,曾国藩和胡林翼各自上疏论荐左宗棠,很多朝臣也说左宗棠可以寄予重任。文宗急于用人,将他提拔为京卿。从那时到现在过了不到两年,他就跻身于疆帅了。

    左宗棠的德量才智,不论是否及得上武侯,但他无疑是清末的一个大军事家。在妒贤嫉能之辈的虎视眈眈之下,他终于能够脱颖而出,不能不说是非常幸运的。

    自古以来,在独裁统治下,多少贤人君子遭到世人诽谤,以致颠沛流离,沉郁湮灭,只能把一肚子学问带进坟墓。何况左宗棠秉性耿直,嫉恶如仇,根本不入官场潜规则之流,在得罪了一大帮高官之后,不但保住了他那颗聪明的脑袋,还能得到清廷的擢拔,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像左宗棠这样幸运的人,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里,可谓九牛一毛。

    其实,曾国藩本人和他的湘军集团中那些得以出人头地的湖南书生,无不沾了乱世的光。他们能够干出一番大事业,千古留名,不仅因为自身养成了良好的素质,还必须有一个太平天国运动搅乱沉闷的社会,他们才能在晚清的军政舞台上大显身手。

    曾国藩也不是一个对清廷唯唯诺诺的汉人大臣。在军事上,他常常对清廷抗命不遵,大谈客观的困难,要按自己的战略意图行事。如果不是清廷对他的湘军多有依赖,恐怕他早就被革职问罪了。但清廷偏偏并不固执成见,而同意了他的方案。

时事造英雄,在晚清,仍然是一个历史事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