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连载·148)
广西师大出版社出版
148
长沙人劳崇光身在太平天国的发源地任官,一直狼狈窝囊。当蒋益澧的湘军在广西锋芒毕露的时候,他很想依靠家乡的这支部队,维护治下的安定。于是,他征调江忠濬的部队入驻省城桂林。
劳崇光在桂林早已被他招抚的会党首领架空,他召湘军入城,只能秘密进行。于是他给江忠濬写了一封密信。江忠濬把信拿给蒋益澧看。蒋益澧说:“会党人多,你此去一定要小心谨慎,等我到后再动手。”
太平军起义已经进入第八个年头,清廷在东南一带的军事日益棘手,把全部军饷用于江苏和湖北,没有心思来过问广西的军事,只是任命了这里的提镇武将,将权力全部交给巡抚。但是巡抚的权力也是虚设。广西的清军无处获取军粮,起不了作用,巡抚只能靠招抚的手段来愚弄起义的民众,求得暂时的稳定。
起义首领们将计就计,假借官府的命令来胁迫无知和胆小的百姓。于是广西社会形成一种大杂烩似的复杂格局,清军、士民和起义军相互糅杂,共济一堂。名义上已经归顺清廷的起义军横行全省各地,官吏不能过问,院司闲坐在城里,发号施令的人都是起义军将领,人人寒心。
劳崇光特别喜欢使用投降的起义将领。他让义军首领白彪率领两千名精锐驻扎在桂林,原以为可以自保。没想到这些降兵掠夺市民的子女财帛,在军中平分,百姓有冤,无处投诉。
降兵连巡抚也不放在眼里。有一天,一群降兵蜂拥到巡抚衙门,手持兵器,喊叫喧哗。劳崇光出来坐堂,降兵居然奔到他的座前,用长矛戳刺巡抚的顶戴。
劳崇光硬撑面子,指着自己的喉咙笑道:“刺错地方了!想杀老夫,要刺这里才行啊。”
劳崇光一笑化解危机,卫士们簇拥着他退向后堂。
劳崇光从此决心消除降兵的威胁,把希望寄托于湘军。江忠濬带兵进入省城,参见巡抚。劳崇光大喜,连忙找了个由头,召见白彪一干义军首领。
首领们全部到齐,江忠濬下令关闭辕门,将他们统统斩杀,然后下令抓捕所有暴虐狡黠的降兵,置换省城的守军。
从此以后,巡抚的号令得以下传,官民睡觉才踏实了。劳崇光上奏,请清廷任命蒋益澧为代理按察使,将江忠濬升为道员。全省军事听凭蒋益澧处置。蒋益澧依次消灭了浔州、梧州和庆远的起义军。
蒋益澧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从五品官员升任两司,年纪未满三十岁,志气轻浮傲慢,自以为英勇刚毅,沾沾自喜。知府和县令们,开始治理民事,正常地征收租税。
二十四岁的宁乡人高连升从广西回到湖南招募勇丁,建立果勇营,这时也开到广西,听候蒋益澧指挥。
高连升虽然年纪不大,却已身经百战。他在二十岁就投到罗泽南营中,曾跟随罗泽南转战湖北和江西,累积战功,先后升任千总、守备和都司。他的到来,为蒋益澧补充了一支生力军。
但是,柳州还在傅中荣与宋正元的会军手中,王錱的老对手朱洪英与黄金亮也率领升平军在这里驻扎。他们派部队驻守蟠固,认为湘军水师无法进入,便四出游击,连结各个洞寨。
蒋益澧想,若要出动水师,战船要从漓江行驶到郁州,溯潭水而上,绕道一千多里,而象州和柳州之间的水道,江岸狭窄,水流湍急,不利于水战。但是,如果不绝水断渡,就无法攻取柳州城。于是,他下令在桂林以南一百多里的修仁镇造船。
船造好以后,蒋益澧令军士抬着舢板和小船,在陆地上西行九十里,把船放在距离柳州不远的洛青江中,载上火炮,竖起军旗,擂响战鼓,下逼柳州南门,控制港口和渡口。这样一来,城内的起义军和山上的会党无法互相援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