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左宗棠年谱(1846-1848)
编纂/王纪卿 姜婕
1846年,道光二十六年,丙午,34岁
左宗棠在安化陶氏家馆任教第七年。余暇兼顾柳庄。
他采用古代农业技术,耕种柳庄的农田,扩大茶树、桑树和竹子的种植,尽可能利用地利。
继续编撰农书,编成《朴存阁农书》。
9月(八月),左宗棠长子左孝威出生。
12月12日(十月二十四日),贺熙龄逝世。遗命以季女许配左孝威。
湖南宁远爆发胡有禄起义,东安爆发王宗献起义。
【文献】
▲《书牍·卷一·丙午上贺蔗农先生书》:宗棠自耕之田,略以古农法之便于今者行之甚良。茶园所入,今岁差可了清国课。逐渐增加,于人事不无裨益,倘更桑竹之利成,其可以存廉耻而广惠爱者大矣!
▲《书牍·卷一·乙巳上贺蔗农先生书》:宗棠于农事颇有所窥,尝问之而得其事,亦学之而得其理。以为今之农者与今之学者,弊正相等,皆以欲速见小自误而以误人,其关系天下不小也。至筑墙作壕,建碉堡,及栽种、畜牧之法,近颇有得,为居乡所必须。
▲ 左孝同《先考事略》:府君于柳庄栽茶种树,期尽地利。湘阴茶产实府君为之倡。
▲
左孝宽《先兄行略》:先兄名孝威,字子重,生时值久旱,父馆安化,忽梦雷电绕身,大雨如注。数日柳庄书至,知是日举一男,命曰霖生。
▲《唐氏鑑·贺君墓志铭》:卒于道光丙午十月二十四日,年五十九。
▲《书牍·卷一·与贺仲肃书》:天下无不信吾师为善人。然仁厚之心,介慎之守,多在语言事迹之外。窃谓稍稍受益者,亦即在此。每思吾师,不觉泪之承睫也。
▲《文集·卷三·冢妇贺氏圹志》:贺氏为吾师蔗农先生季女。道光二十六年孝威生,师闻喜甚,谓“宜婿吾女”。师殁,黄文学雨南以师遗命告,遂盟婚焉。
1847年,道光二十七年,丁未,35岁
5月(四月),左宗棠次子左孝宽出生。
9月(八月),左宗棠长女左孝瑜出嫁陶桄。
秋后,左宗棠结束在安化陶氏家馆七年多的塾师生活,返回湘阴柳庄,致力于兵学研究。
新宁爆发瑶民雷再浩起义。江忠源组织乡勇,会同清兵镇压起义,保升知县,赴浙江补用。
【文献】
▲ 左孝同《先考事略》:先妣生孝威,体弱无乳,生妣并哺之,辄先乳孝威,而及孝宽。
▲《书牍·卷一·壬寅上贺蔗农先生书》:长女姻议,辱荷师命谆谆,何敢复有异说。然其中委曲极多,非面禀不能缕悉。既承谆谕,敢不略陈大概,俯俟君裁。此议始于戊戌之秋,旋复中止。今夏王师璞述文毅夫人之意,必欲续成前议,并代达一切。宗棠初不以为然,盖亦实有难处措之势也。既师璞复理前说,语极诚恳,并云已有信与吾师及平舫先生,以必谐为期。宗棠窃以前次以年庚不合为说,今复议此,知者以为童蒙之求我,不知者必且疑宗棠之就此馆,与去年之留此馆,及今日之辞此馆,皆隐有求系求援之意。窃惟君子之处事也,与其欲人之我谅,不如示人以无可疑。且此间人各有心,难期协一,订姻之后,尤难自处。而此间既信合婚之说,自不得不细意推考,亦邵子素不信日辰之说,然既取历择日,则必求其吉者之意也。当即商之成甫,云令伯母既必欲续成前议,何不先将两造推查,再行商议;如有一字不合,请即致书吾师,亟寝前议。若因此而稍存意见,不就明年之馆者,非人也。彼时师璞颇以为怪。宗棠云:“此事关系至重,人力所不可至者,天也;人力所可至者,亦天也,听之可矣。”嗣成甫出示所查年庚,并一课一卦,云俱合吉格。但伊不敢作主,仍俟吾师一决。宗棠亦以为然,尔后并未说及。昨奉钧函后,但闻文毅夫人准备纳采礼物甚急,足征其用意之诚。宗棠既与成甫有徐俟吾师一决之约,自不能复有他说。闻十数日后,成甫有因事晋省之说,见面时自可详禀一切。如事机顺利固佳,不然,人之所不顺,即安知天之所不与也。宗棠毫无成见,万不至以世俗浅见芥诸胸中。许之、却之,一听吾师之命而已。但成否两议,意在速决。盖此议知之者多,而宗棠又现馆此间,过于迟延,殊无以相处耳。
1848年,道光二十八年,戊申,36岁
湘阴连年大旱以后,此年大水成灾,左宗棠家乡闹饥荒,柳庄庄稼被淹,家人皆病。左宗棠既为一家的灾病担忧,又四出奔波,办理赈灾事务,劝富有人家捐赈。他认为捐赈是传统的美德,他在教书的之余,也曾办过这种善举。据他统计,长沙、善化、湘阴、湘潭和宁乡各地,捐献的银钱谷米,不下五十多万两。他劝族人储备粮谷,以备饥荒。
左宗棠继续研究兵学。显然,当一个名将,是左宗棠在科场失意后所选择的道路,也是他精心钻研军事学以后所怀抱的志向。
这一年,胡林翼代理贵州安顺知府,向云贵总督林则徐推荐左宗棠。林则徐打算请左宗棠进入自己的幕府。但左宗棠因家事缠身,未能前往。他写信向胡林翼道歉,说他早已从师友的言论和林则徐与陶澍的来往书信中,得知林则徐的事功和为人,时刻关注他的行踪,对他极为敬仰。
【文献】
▲《书牍·卷五·辛酉与郭意城书》:兄生平境遇最苦者有二。道光二十八年,柳庄耕田,遭淫雨之害,谷尽发芽,典质罄尽,而一家十二口无不患病者。尝吟杜老《同谷歌》“男呻女吟四壁静”之句,戏语党人曰:“吾欲改‘静’为‘空’。”
▲《书牍·卷十九·丁丑答谭文卿中丞书》:捐赠是古今通义。道光二十八年,弟于授徒之暇,亦曾办过,统计长沙、善化、湘阴、湘潭、宁乡各属,所捐银钱谷米,不下五十余万。
▲《家书·庚午与孝威书》:得族中信,年饥较二十八年为甚。借谷四百担俵散之,尔意甚善。但不知吾所积之备荒谷,现复何如?仁风团亦有积谷数年,不加闻问,殊为念之。
▲ 左孝同《先考事略》:先是两年苦旱,至是年大水,收获薄而谷值愈贱,贫富交困。府君预忧有奇荒,乃劝族里储谷以备荒。
▲《书牍·卷一·己酉复胡润之书》:得执事岁杪急步所递书,敬悉少穆宫保爱士之盛心、执事推荐之雅谊,非复寻常所有。天下士粗识道理者,类知敬慕宫保。仆就蛰狭乡,颇厌声闻,宫保固无从知仆。然自十数年来,闻诸师友所称述,暨观宫保与陶文毅往复书疏,与文毅私所纪载数事,仆则实有以知公之深。海上用兵以后,行河、出关、入关诸役,仆之心如在公左右也。忽而悲,忽而愤,忽而喜,尝自笑耳!迩来公行踪所至,而东南,而西北,而西南,计程且数万里。海波沙碛,旌节弓刀,客之能从公游者,知复几人?乌知心神依倚,惘惘相随者,尚有山林枯槁,未著客籍之一士哉?来书谓宫保爱君心赤,忧国形癯,巨细一手,勤瘁备至,忘仆有以分其劳。陈义至大,所以敦勉而迫促之者甚切。仆之才、之学,固未足堪此。虽然,如仆本怀,岂不亟思稍出所长,以佐万一者哉!欧阳公辞范文正记室之辟,有曰:“古人所与成事者,必有国士共之。非惟在上者以知人为难,士虽贫贱,以身许人,固亦未易。”仆诚无侣,然得府主如宫保者,从容陪侍,日观其设施措注之迹,与夫莅官御事之心,当有深于昔之所闻所见者。纵不能有当于公之意,然其有益于仆则决可知矣,尚何所疑,而待执事之敦促也?顾事固有未能如吾意者:孤侄年已十七,家嫂急欲为授室,期在今年。又陶婿去冬书来,预订读书长沙之约,仆以小女故,未能恝然。且此子从学八年,资识尚正,冀有所就,以延文毅之泽。渠夫妇现来山中,不数日当偕之长沙。前书具陈大略,想已得览。坐此羁累,致乖夙心,西望滇池,孤怀怅结,耿耿此心,云何能已!愿我公益坚晚节,善保体素,留佐天子、活百姓,毋遽言归。文书笺奏,在于幕府,苟不乏人,尚以时优游斋阁,节劳简思,永保终吉,天下之幸,亦吾侪小人爱慕公者之幸也。未敢冒昧致词,藉通款曲,存衷惓惓,末由自释。执事倘能为鲰生一达此旨乎?
▲《胡文忠集·卷五十四·启程晴峰制军》:湘阴左君有异才,品学为湘中士类第一。林翼曾荐于林文忠,因林文忠引疾,故未果行。
注:根据左宗棠自己所说,未能前往云南,是因为家事拖累。林则徐患病是在下一年冬天,那么胡林翼在此信中的说法,应当是一个托词。
▲ 左宗棠戊申致兄左宗植书:年来于兵事颇有所得,自觉倘遭时命,假我斧柯,必能实实做到,绝非纸上之谈。因思古人无不文武兼资,凡所称名将者,大抵习诗礼而知古今。……古人谓:“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弟则谓:“不为名儒,即为良将。”亦可一洗凡庸龌龊之胸襟也。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