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左宗棠年谱(1841-1845)
编纂/王纪卿 姜婕
1841年,道光二十一年,辛丑,29岁
左宗棠在安化陶氏家馆任教第二年。
1月下旬(道光二十年十二月底至一月初),英国单方面宣布《川鼻草约》,并派兵强占香港。清廷逮问两广总督琦善。清军作战多次失利,英国战舰进逼广州。
左宗棠闻讯后,作《感事》诗四首,以抒愤懑。其中第三首写道:“王土孰容营狡窟,岩疆何意失雄台。痴儿盍亦看蛙怒,愚鬼翻甘导虎来。借剑愿先卿子贵,请缨长盼侍中才。群公自有安攘略,漫说忧时到草莱。”
左宗棠指出,祖国领土不容侵犯,而卖国贼为虎作伥,他想请缨杀敌,可惜身无一官半职,无能为力。
当时,湘潭人黎吉云以翰林上朝谏议国事,敢于直言。左宗棠劝戒他说,进言必须有次序,论事必须考察缓急。此时战局日益危迫,黎吉云写信给左宗棠,询问应该如何进言。左宗棠回答:必须严厉惩处主和玩寇的官员,将纵兵失律的将领治罪,否则人心无法振作。
8月下旬至10月中旬(七月上旬至八月下旬),英军大举北犯,厦门、定海、镇海、宁波相继失守。左宗棠闻讯,更加忧虑。他大胆指出了清廷官府的腐败。他打算参照明朝抵御法国与荷兰侵略军的战略战术,结合目前的见闻,撰写军事论文。但他恐怕自己人微言轻,当局不会采纳一名穷书生的意见。
此年,左宗棠作《跋陶文毅公节书冯定远杂录后一首》。此文存于《左文襄公文集》。
【文献】
▲《书牍·卷一·辛丑上贺蔗农先生书》:近作《感事四首》,聊以抒发愤懑,不可言诗。录本呈上,乞吾师教之。
▲《书牍·卷一·辛丑上贺蔗农先生书》:黎君樾乔自履谏垣,三上奏牍,闻皆切务之谭,惜未获睹其草也。宗棠前与之书云:“进言须有次序,论事须察缓急。”伊颇深以为然,而于洋事海防尤所属意。兹属详陈其概,以便采择。窃思方今时事之坏,无过上下相蒙,贤奸失别,病源所在,攻达为先,谓非严主和玩寇之诛,诘纵兵失律之罪,则人心不耸,主威不振。然世局已成,欲以疏逖小臣之一言,徐悟主听,岂可得哉。
▲《书牍·卷一·辛丑上贺蔗农先生书》:洋事日浸不佳,江东复作败局,道路传说纷纭,罕得真确。僻处深山,不闻消息,亦转畏闻消息也。以一二庸臣一念比党阿顺之私,令天下事败坏至此,百尔君子,未闻有以公是公非诵言于殿陛间者,仕风、臣节如此,古今未有也。天下无不了之事,无不办之寇,亦未尝无了事办寇之人。然由今之道,无变今之俗,则正未可知耳。
▲《书牍·卷一·辛丑上贺蔗农先生书》:尝欲即明代御佛郎机、荷兰方略策议,及海防筹画、战守器械,参以时所闻见,著为论说。顾终以书生谈兵,恐不值当局一决自止。
▲ 左宗棠《跋陶文毅公节书冯定远杂录后一首》:公以此册赠王平舫先生,岁辛丑,余馆公里第。先生自岳阳寄示,命题既录副本,储示公子桄,并识数语于后。
1842年,道光二十二年,壬寅,30岁
左宗棠在安化陶氏家馆任教第三年。
8月(七月),英国人袭掠吴淞,侵入长江,攻击江宁。清廷同英国达成和议,签订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第一次鸦片战争结束。左宗棠见清廷步入丧权辱国的岐途,对这种严酷的现实,发出了“远殊深怅”的感慨。他产生了买山隐居的想法,打算努力耕读,提高自己的学识水平。
陶澍女婿胡林翼丁父忧回乡,来到小淹,与左宗棠计划陶氏家事。两人雨夜连床,谈古今大政,通宵达旦。
【文献】
▲《书牍·卷一·壬寅上贺蔗农先生书》:时事竟已至此,梦想所不到,古今所未有,虽有善者,亦无从措手矣。买山而隐,为苟全之计。此时已觉其迟,失此不图,更为无策。
▲《书牍·卷八·乙丑答吴桐云书》:仆三十以后,读书渐多,阅世渐深,知区区之存于心中自以为是者,仅足以傲今,无足指数之人,而于古之狂狷实未逮也。则愿力耕读书,以自勉其所未至。
▲《胡文忠公年谱》:陶文毅公以戊戍薨于位,眷属归居安化小淹里第,其子桄方七岁。公壬寅居忧归时,往经济其家政。又主聘左季高先生傅公子,俾成立。
▲ 左孝同《先考事略》:先是,文毅公卒,子桄甫七岁,乡里视其孤弱,颇有觊觎之者。贺公熙龄尤思所保护之。自府君居馆后,与贺公暨胡文忠公议出资分赡乡族贫乏,有非意之人,则待以至诚,皆感畏帖服,赖以安焉。
▲《胡文忠集·卷五十五·壬子致左宗棠书》:林翼之先人,与先生之先贤交最厚,林翼与先生风雨连床,彻夜谈古今大政前后十余年。
▲《胡文忠集·卷六十·致云贵总督张石卿书》:季公在小淹时,每与林翼纵谈,自嗟迟暮,以为非梦赉良弼,不可有为。
注:胡林翼与左宗棠同年出生。根据《胡文忠年谱》,胡林翼于道光十年已随侍京城,道光二十二年任詹事。从丁父忧回家起,至道光二十六年正月,才再次进京,报捐知府。
1843年,道光二十三年,癸卯,31岁
左宗棠用积年教书节余的银子,购得湘阴东乡柳家冲七十亩田土。此地在左家塅以西十多里,如今属湘阴县樟树乡巡山村。
这一年,洪秀全在广东创立拜上帝会。
【文献】
▲《文集·亡妻周夫人墓志铭》:道光二十三年,余举积年脩脯,买田柳庄。明年移居湘上,此为有家之始。
1844年,道光二十四年,甲辰,32岁
秋天,左宗棠于10月(九月)携带妻小,从湘潭周宅移居湘阴东乡的柳家冲,在门上题写“柳庄”二字。他“每自安化归来,督工耕作,以平日所讲求者试行之。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打算从此做一个“太平有道之民”。
【文献】
▲《书牍·卷一·甲辰答张玉夫书》:彼中置薄田七十亩,膳粥有藉。但愿长为太平有道之民,则幸甚耳。
▲《文集·<慈云阁诗钞>序》:道光末,余移家湘上。外姑念女及诸外孙甚,时携孙女翼杶来柳庄。暇以诗课诸孙。每夜列坐,诵声彻户外。
▲ 左孝同《先考事略》:甲辰九月,由湘潭周宅移居湘阴东乡之柳家冲,署其门曰“柳庄”。每自安化归来,督工耕作,以平日所讲求者试行之。日巡行陇亩,自号“湘上农人”。
1845年,道光二十五年,乙巳,33岁
左宗棠在安化陶氏家馆任教第六年。
此年他阅读近代儒家著作上万卷。同时,他视农业为人生第一要务,注重农学,打算写一本书,向人们教授园圃技术。于是,他分类撰著,写得十几篇,题为《朴存阁农书》
他将安化茶引入湘阴。在柳庄种茶、植树。
秋天,胡林翼来到小淹,与左宗棠晤谈十天,然后分别。
【文献】
▲《书牍·卷一·乙巳与罗研生书》:近人著书,多简择易成而名美者为之,实学绝少。仆近阅新书,殆不啻万卷,赏心者不过数种而已耳。学问之敝,人才之衰,此可概见。仆近因农家为人生第一要务,而古近颇少传书,思有所述,以诏农圃,志此者数年矣,而尚未得成卷帙,不过十数篇。精力想尚可及,晤时当详告之,亦人世不可少之书也。”
▲《书牍·卷一·乙巳上贺蔗农先生书》:润之前在此会葬,盘桓十日而别,深信宗棠相与之诚,而以虑事太密,论事太尽,为宗棠戒。切中弊病,为之欣服不已。然其论出言不宜着边际之说,似又不然也。
注:左宗棠在道光二十四年给贺熙龄的信中说:“叩别后抵小淹,始悉文毅夫人弃世之耗。”那么,此年胡林翼到小淹,就是为了参与陶澍夫人的葬礼。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