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71)
1855年,咸丰五年
71
在江西与安徽接壤的地区,4月份的形势有所变化。由于太平军的活动已经逼近浙江,浙江巡抚何桂清不得不插手安徽东部边境的军务,派知府石景芬率领浙江清军,会同安徽各地民团,攻打歙县和休宁。
太平军从黟县南下两百里,进入江西东北角的婺源。这时,向荣从江南清军中派出邓绍良和周天受,率领援军从浙江出发,会同浙军攻克婺源。太平军返回安徽,撤退到祁门西北一百多里处的石埭。
与此同时,在婺源以南两百多里处,太平军攻占了弋阳。罗泽南率部攻打,夺回了这座城市。太平军从原路向东撤退,攻占兴安,再往东进,驻扎广信。罗泽南的部队随后赶到,一战大捷,三天就攻克广信。太平军撤向东北方向的玉山,逼近浙江。于是,江西的湘军占据了饶州。
在这种形势下,曾国藩觉得鄱阳湖以东有了安全感。他于5月28日离开九江,进驻鄱阳湖北端东岸的南康,距湖口不到一百里。
他命令萧捷三等人在江西造船,修复内湖水营,由任江西粮道的湖南新化人邓仁坤主持制造。显然,他想在内湖水师恢复元气以后,杀回长江,重建水上优势,打通湖北,并按原计划向长江下游攻击。
他派特使德英杭布去向陈启迈讨钱筹办火药厂和修船厂,要求陈启迈设法立即拨出二十万两饷银,陈启迈不仅分文不给,还将德英杭布奚落了一番。
塔齐布率领五千人留驻九江城外,清廷的大臣们议论纷纷。有人认为这支部队停留在这里,没有作战行动,是毫无意义的。但是,多数大臣认为不可放弃对九江的包围,光禄卿王茂荫的意见最为坚决。文宗的意思,也是要塔齐布的部队留在九江,继续围攻。这支湘军与九江和湖口两城的太平军相持,太平军有所忌惮,始终不敢攻击湘军大营。
同一个月,湖广总督杨霈在湖北也挪了个地方。他从周边已经出现太平军的德安,向北挪了一百多里,逃往离武昌更远的随州。他听说太平军还在北进,连忙派刘长富带兵到长岭岗阻截,结果被太平军打败。太平军继续北上,清廷的西安将军札拉芬赶来增援,战死在德安以北五十里的平林市西边。
文宗见杨霈如此无能怕死,下诏将他罢官,任命荆州将军官文为湖广总督,常恩代理布政使。
与此同时,王国才按照胡林翼的部署,率部进攻汉阳,正要修筑军营,太平军前后包抄,一齐杀来。彭玉麟看到陆师被围,下船登岸,变水师为陆师,反过来包抄太平军,一通砍杀,太平军四散逃走。但是,湘军攻占汉阳的企图没能实现。
湘军水师驻扎在武昌附近,对于太平军而言,犹如骨鲠在喉,于是派出船队从姑塘溯江向上游进攻,重创了湘军水师。
清军丢失武昌,现在已是第三次了。曾国藩对此十分气愤。他给文宗上疏说,武汉两府一镇,繁华甲天下,总督和巡抚的标兵,荒淫奢侈,怠惰偷懒,不可使用。从咸丰二年太平军打进湖北,到现在不满三年,清军五次大溃败,小溃小败不可胜数。
曾国藩认为,清廷应该改变以前的做法,改弦更张。凡是要求回归部队的标兵,一概不再接收。凡是曾经溃败的勇丁,一概不予采用。大致说来,偏僻山村的农民,性情粗犷勇悍,水乡的农民则比较油滑。善于用兵的人,爱用山村的勇卒,不爱用城市或水乡的人。如果要在湖北招募编制内的兵员,最好在襄阳和郧县等地的深山穷乡中,招募贫寒劳苦的山民,从中挑选英武猛悍的壮丁,用一些时间加以训练,然后才能得到一支劲旅。
曾国藩还说,古代谋划大事的人,不会因为攻克一两座名城而高兴,得到一两名良将和几千名精锐的士卒,才会欢喜。不会因为丢失一两座名城而发愁,但若失去一两名良将,折损几十名壮士,就会大为忧愁。至于一支精锐的部队,因为劳累而变得疲软,或者因为缺乏军饷而离散,或者因为不和而骄躁,那就更值得忧虑了。所以,湖北的当务之急是另外招募编制内的兵员与勇丁。目前收复湖北的城市依赖于此,以后保卫湖北的疆土也依赖于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