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62)

(2007-09-01 13:15:36)
标签:

人文/历史

湘军

1854年

咸丰四年(62)

分类: 湘军
湘军(62) 
1854年,咸丰四年
 

62

    湘军占领田家镇以后,太平军进行了几次反攻,没有成功,决定退守九江。长江北岸的太平军朝黄梅方向撤往安徽,南岸的太平军则朝瑞昌转移到江西。

    曾国藩在田家镇集合各路湘军,稍事休整,为阵亡将士开了一个盛大的追悼会。在攻占田家镇的战役中,湘军虽然取得了胜利,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湘军将士有八百名阵亡,战船损毁一百多艘。为了祭奠湘军的损失,曾国藩为田家镇昭忠祠撰写了一副挽联:

巨石咽江声,长鸥今古英雄恨;

崇祠彰战绩,永奠湖湘子弟魂。

    祭奠完了,曾国藩在指挥船上召开军事会议,和诸位大将商议进攻九江的方略。湘军将领们一致认为,应该趁着刚打了胜仗的锐气,迅速进军九江。曾国藩见将领们斗志旺盛,决定不待后援到齐,孤军深入。

    湘军立刻开拔,向九江方向推进。塔齐布等人率领陆师渡江,而湘军的水师,则直接驶入江西,于12月8日到达九江城外。

12月15日,李孟群等人率领水师发起了对九江的攻击。

    太平军进占九江城以后,在东北面约五十里的湖口驻扎了部队,并在湖口对面的江心岛梅家洲上,修建了两座坚固的军营,与九江城互相鼎峙,又在北面的小池口驻军,抵抗清军陆师。

    在九江城北的河洲上,太平军修建了大型壁垒,设有火炮,洲旁系着大船,又有小艇环卫。

    李孟群下令首先攻击大船,进攻不利,苏胜和郑沐身中炮弹阵亡,李金梁的战船在江水中沉溺。

    太平军已经见识过湘军在水上作战的方法,开始模仿。他们也集中力量进行水战,多造小艇,靠在大船旁边,寻机搏杀。

    时值隆冬,寒风大作,江水波涛汹涌,双方的战船在江面颠簸起伏。太平军沿岸发射火箭,焚烧湘军船队。湘军水师日夜冒险作战,十分艰苦,很想休整,无奈陆师将领认为攻克九江城只在朝夕之间,所以每天作战不止。

    同一天,太平军发起反攻,被湘军打退。石达开在安庆感到军情紧急,派出骁勇善战的部队拼死抵抗,分别驻扎在九江对岸的小池口、大河埔、孔垅驿及黄梅城北,首尾相顾,每个营垒驻扎四五营兵力。

    湘军陆师也在跟进。塔齐布和罗泽南与12月17日联合两军攻打广济。这时,湖北的太平军向安庆求援,援军进入广济。湘军将太平军击败,攻克广济。

    太平军撤向毗邻安徽和江西的黄梅,湘军追赶到大河埔。12月20日,开始攻打大河埔和黄梅城北的太平军营垒。塔齐布和罗泽南率部攻打北门,彭三元在桥西摆开阵势,阻截太平军的退路。攻城的湘军从城北的沟港中取道攻入,彭三元等人的部队也从城西越过两座桥,从栅门跃入。

    太平军大为惊慌,四处奔突。湘军四面合围,把从营垒中突出的太平军全部歼灭。

    接着,塔齐布的陆师和彭玉麟的水师,在小池口大败太平军,烧毁龙开河的木城,与九江的太平军隔江对峙。水师继续东进,进驻湖口城外。

    太平军水师在江汉遇到劲敌,便向北撤,进入潜江和太湖,向南袭击安徽南部,向江西运动。太平军战士多是南方人,非常乐意向南进军,江西很快就成为太平军非常活跃的省份。

    湘军进入了江西境内,似乎颇为顺利。但是,跟随湘军水师进驻九江城外的曾国藩,却有一种不祥的预感。文宗曾阻止他孤军深入,他没有听从,现在已经感到了势力的单薄。

    曾国藩给文宗上疏,说太平军过去在水战中屡次战败,是因他们的水师,都是使用民用船只。近来他们吸取了教训,在安徽仿照湘军的船式,制造出三十多艘战船,加上从江西缴获的清军战船四十多艘,势力大为增强。如果这支船队梗塞在鞋山与姑塘之间,那么湘军虽与江西只有咫尺之遥,却无法进入,这是值得忧虑的第一件事。

    太平军分别驻扎在长江南北两岸,湘军的陆师兵力单薄,在南岸顾不了北岸,在北岸又顾不了南岸,如果往来渡江,疲于奔命,就会消磨掉锐气,这是第二件值得忧虑的事情。

    所以,他必须等到杨霈的部队到来,才有兵力防堵北岸,然后湘军全部渡江,攻击九江。

    文宗读了这份奏疏,更加忧虑,命令湖北和江西两省派兵配合湘军。于是,杨霈带兵东移,到达广济,桂明率部驻扎黄州。

    湖广总督到达湖北边境,守着江西和安徽两省通向湖北的大门,颇有专心致志于湖北防御的态势。而湖北的上游地区,则由荆州将军官文主持军务。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61)
后一篇:湘军(63)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