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61)

(2007-08-31 12:49:37)
标签:

人文/历史

湘军

1854年

咸丰四年(61)

分类: 湘军
湘军(61)
1854年,咸丰四年
 
61

    武昌城内的太平军首领石凤魁和黄再兴,都是文官出身,不擅长军事。10月4日凌晨,他们下令打开东北门,率领部队撤走。城内留下几百名精兵,摇旗放炮,佯作坚守。

    湘军用火炮向汉阳门和望山门轰击,组织勇猛的军士从偏僻处攀上城墙。留守的太平军连忙撤退,被湘军截杀一百多人。

    李孟群率领部队从保安门进入武昌,直接奔到父亲李卿毂被杀的地方,收拢尸骨,痛哭流涕。手下军士也陪同他哭泣。

    这时,汉阳的太平军与湘军水师交战。杨昌泗率部从南门攀缘绳索和梯子入城,魁玉率部埋伏在西门外的月湖堤上,准备截杀逃跑的太平军。从12点到2点之间,湘军同时攻克武昌和汉阳两城。

    塔齐布听说罗泽南的部队攻克了花园,对周凤山嚷道:“罗君一介书生,能以少胜多,我却躲在这里,岂不令人笑话!”

    不久,太平军从城内逃出,塔齐布率领彭三元等人的部队在洪山截击,将太平军逼迫到沙湖塘角湾,许多太平军战士逃到水里淹死。后面的太平军战士踏着战友们的尸体奔逃,到了中流,也被水流淹没。

    在这次追击中,湘军救出二百多名幼童,接受了七百多名太平军的投降。

    汉口和汉阳的其余太平军部队,有的已经乘夜上船撤走。湘军攻克武汉,没有费多少力气,水师起了很大的作用。从此,湘军水师成为太平军的劲敌。武昌下游的太平军听说湘军水师具有强大的战斗力,认为不可与湘军在水上争锋,准备凭借长江两岸的险要阻击湘军,把主力驻扎在田家镇。

    代理湖广总督杨霈在进驻德安的第一天,便听说湘军打了胜仗。过了五天,清廷便接到湖北的捷报。文宗亲手书写诏书,回答湖北的奏报,说他接到捷报后深感欣慰,这样的大胜,实在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他只有兢兢业业,主持国事,向老天祷告,早日将百姓救出劫难。

    朝廷任命曾国藩代理湖北巡抚。朝野啧啧赞叹,说湘军是一支劲旅,都指望曾国藩澄清大局。朝廷命令他收复金陵,责成杨霈防守湖北。曾国藩以母丧未除为由,辞去湖北巡抚的任命,文宗下旨恢复他的原职,赏给他兵部侍郎职衔,改任上半年刚从湖南调往山西的陶恩培为湖北巡抚。又将不久前任命的四川按察使胡林翼,调任湖北按察使。杨霈从德安迁到省城。

    曾国藩派遣魁玉和杨昌泗,攻打襄河一带的太平军残部。杨载福的水师驶入汉江,搜索太平军的船只,全部烧毁。当时清军已进占黄州和武昌县,长江南岸的太平军劲旅,都在毗邻江西的兴国集结,而长江北岸的太平军劲旅,集结在蕲州和广济,都扎营在船舶上。

    曾国藩上疏,陈述自己的进兵方略。他决定派塔齐布在长江南岸攻打兴国和大冶,请提督桂明率领鄂军,在长江北岸攻打蕲州和广济,他自己率领水师前往黄州。文宗下诏,说他担心桂明难以胜任,命令湖北的文武官员,都受曾国藩节制。

    当时,湘军势不可当,而武汉空虚,杨霈觉得住在这里不安稳,而他又希图军功,主动提出把当时在湖北的所有清军和湘军,分为三路进击:他自己带兵去攻打北岸的蕲州和广济;塔齐布等人率领湘军和鄂军的陆师在南岸沿江推进,攻打大冶;罗泽南率领湘军攻打兴国。

    10月31日,杨载福和彭玉麟率领水师前锋攻打蕲州,太平军躲在城里不敢出战,湘军陆师随后到来,驻扎湋源。11月9日,湘军水师攻破蕲州。

    11月11日,塔齐布的部队攻克大冶,罗泽南的部队攻克兴国。文宗任命罗泽南为浙江宁绍台道。

    曾国藩督率水师,顺流直下,打算在田家镇与各路部队会师。文宗下诏,提醒各路部队不要孤军深入,以免南北两岸的兵力不均等,导致太平军在江北集结。皇帝又下诏给江西巡抚,指出黄州的太平军一定会沿长江撤退,占据九江和湖口,应当事先设防。杨霈和陈启迈不能奉命出兵,曾国藩急于歼灭太平军,便率领湘军向前推进。

    11月20日,湘军水师和陆师在田家镇附近会合。罗泽南的部队来到田家镇的屏障半壁山,驻扎马岭坳。湘军直捣太平军壁垒,太平军连忙撤退,彭三元等人率部分路截杀,杀死太平天国丞相林绍璋和一些高级将领。

    田家镇是张亮基和江忠源吃过败仗的地方。镇子在长江以北,对面的江南,耸立着群山峻岭,其中那座大山,就是半壁山。三面都是悬崖峭壁,山下就是富池口。江水向南流,绕山折向东边,江中的舟船,都靠着田家镇行驶,以避开湍急的水流。

    江忠源当时看到半壁山孤峰拔起,前瞰大江,连说这是天险。清军在上一年丢失了半壁山,因此而吃了败仗。现在太平军占据了半壁山,扎了五座营垒,挖掘壕沟,引湖水注入沟内,北边从田家镇起,到蕲州为止,长达四十里。沿岸筑城,将铁索从半壁山跨江牵到田家镇,将船只连接起来,船上建造大筏,筏上排列大炮,横在中流,用炮舰防守,以阻栏水上来敌的战船。在这一带,太平军号称部署了十万兵马。

    太平军在田家镇下游,还有五六千艘船只,都是拦截抢夺的商用民船,供他们运载物资弹药。自从太平军攻占金陵以后,长江沿岸的各个城镇,一直忙于运输。

    11月23日,太平天国燕王秦日纲率领部队从田家镇渡江。塔齐布率部向东,驻扎富池口,罗泽南率部向西,驻扎半壁山下。两支部队之间隔着水,部队刚刚架好浮桥,搭建通道,便有一千多名太平军出来阻截,控制了浮桥。

    在南北两岸,太平军集结在半壁山左右两边,山上五个营垒的太平军全部出战,约有二万人,军容雄壮。罗泽南的部队只有二千六百人,湘军的军士们不由胆寒。

    三名湘军军士弃阵而逃。李续宾骑马追赶上去,将他们斩首,以示惩戒。部队稍稍稳定。罗泽南和李续宾分别登上高地,将部队分为四队。罗泽南下令:“没有命令,谁也不许轻举妄动,违令者斩!”然后,罗泽南派另一名将领,带领部分军士,排列在江岸,严阵以待。

    太平军三进三退,罗泽南击鼓发兵,突然出击,斩杀太平军的两员大将,太平军向后溃退,奔回半壁山。湘军紧追不舍,命令身手矫捷的军士,快步登山,将太平军逼到悬崖峭壁的边缘。湘军继续冲锋,几千名太平军战士被迫跳崖,坠落身亡。

    从北岸开来的太平军逃回船上,但是舟船互相冲撞,有十几艘被撞翻,战士们溺水而亡。剩下一些船只,上面的太平军见湘军杀到船上,纷纷跳到江水里。驾船的人心惊胆跳,不知所措。湘军将火把扔到船上,将船只全部烧毁。

    湘军占领了半壁山,罗泽南命令一些精悍的军士去破坏铁索。他们用绳子吊着,攀到悬崖下面,砍断六根铁缆和四根竹缆。

    太平军丢失了半壁山,侦察到湘军都奔赴下游去了,便从田家镇渡江,袭击罗泽南的老营,争夺浮桥。彭三元率部赶到,奋力攻击,追赶到牛礶矶,烧毁太平军船只,斩杀一百多名太平军。此战后,彭三元因累立战功,升为参将。

    太平军仍在顽强抵抗。他们编扎大筏,傍在岸边,以固定铁缆。江中横着三只大筏,与小船钩连,节节相扣,十分牢实,其中一节被砍断,第二天又会连上。

    这时,在湘军水师中,彭玉麟提议分为四队,破坏太平军的江面屏障。曾国藩同意他的办法,下令说:“水师被牵制在蕲城,蕲州的贼寇,用船队与城内形成犄角,形势对我们不利。我军应该分出船队,冲向下游,到达半壁山,与陆师一起扎营,必定能打败贼寇!”

    11月27日,湘军水师开始执行计划。彭玉麟和杨载福顺流从蕲州转移,太平军的战船无法追赶,只能发炮,与岸上的大炮交替轰击。湘军水师哨官萧世祥中炮身亡,许多军士受伤,水师顺流而下,推进十五里才停下。

    11月29日,蕲州太平军乘着西风,奔向田家镇防守。

    12月1日,湘军进驻见峰,距11月27日的军营十六里,距田家镇九里。彭玉麟和杨载福从小道行走,进入塔齐布的军营,与他商议合攻。这两名水师将领返回水师后,将船只分为四队,对军士们告诫道:“你们各司其责,误者斩首!等待命令再行动!”

    第一支船队,上面备有火炉、风箱、锥子、斧头与火钳,由刘国斌和孙昌凯率领。这个孙昌凯,过去是铁匠,擅长冶炼锻造,他的任务是专门弄断铁锁链。

    12月2日,湘军水师和陆师大举出动,彭玉麟告诫孙昌凯说:“不要开炮,不要仰视,直奔铁缆下面。贼寇筏上开炮时,你的船已顺流而下了,我亲自为你抵抗贼寇的战船。”

    于是,彭玉麟率领第二支船队出战。杨载福率领第三支船队,等待铁锁链断开。第四队留下,驻守军营,以防太平军包抄袭击。

    太平军仗着有大炮,以为湘军船队无法靠近铁缆,掉以轻心。刘国斌等人的船队顺流直下,彭玉麟率领第二队跟进,太平军的船只来不及转移,遭到围攻。湘军水师焚烧了他们的两艘船。刘国斌用锥子把销子凿开,销子脱落,大筏就从船上脱落了。孙昌凯鼓动风箱,用火烧链锁,锁链断了,铁缆松开。

    大筏在江上漂移,筏上的太平军溃逃,溺水和被砍死的太平军战士不计其数。杨载福等到铁缆断开了,便率领船队冲向下游。下游船上的太平军见到突然出现的船队,非常惊愕,不知是什么军队,便从船篷上了望。有的船发现不对头,便赶紧逃走。太平军船队接连几十里,难以脱逃,一动就被挂住了。

    杨载福的船队一直行驶到武穴,然后掉转船头,逆流而上,一路抛掷火把,焚烧太平军船只。彭玉麟则率领船队,从上游一路烧下来。这时江上起了东风,杨载福顺风,彭玉麟顺水,直到天明,才会师返航。这一天,湘军水师焚毁太平军船只几千艘。

    在水上作战的同时,李续宾率陆师在南岸助攻,一直打到富池口。太平军因船队变成了灰烬,再也无法封锁江面,秦日纲率部于12月3日撤出田家镇,退向黄梅。蕲州的太平军也从陆路撤退到广济。

    湘军攻破了田家镇,进占此地和蕲州。湘军水师名闻天下。杨载福因战功升任总兵。文宗采用湘军战法,手写诏书,向江南江北的各路清军水师宣示。清军的这些水师的将领,不懂艇船的战法,继续征调红单拖罟船,都是等待顺风时才开航,所到之处,都被淹没。

    江西人也在制造战船,仿照湖南的造船法,但是没有良将统帅,每次出征,必定失败。本年11月份,江西的清军水师,在庐山东麓姑塘镇边的鄱阳湖上抵抗太平军,就被打得大败,损失四十多艘战船。

    湖南人则继续发扬光大湘军水师,在籍官员丁善庆、陈本钦、唐际盛和李概等人,开始捐资开设船局,而长沙人黄冕专门制炮,以供湘军征用。船炮的研究者,当时无人能够与湖南相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60)
后一篇:湘军(6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