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
1854年,太平军有力地控制着江西和安徽两省的长江流域,清军与太平军绞杀的战场,被分隔在这段流域的东西两边。西边的战事最为激烈,湖南和湖北硝烟弥漫。在东边,围绕着太平天国的天京,双方也进行了几次搏杀,但战争的规模较小,也不如西边那么激烈。
3月份,江北大营的清军攻击扬州西南方的滨江城镇瓜洲,遭到太平军痛击,总兵瞿腾龙战死。
杨秀清从天京派兵东进,攻占运河与长江之间的太平郡,这个地方现在叫做扬中县。然后,从郡城连修壁垒,直达长江,从水路通向天京。太平军的船队,在长江上往来如梭,将部队运往安徽。整个安徽南部,都被太平军控制。
同一个月,太平军将领孙寅三率领一支部队,越过安徽的太平县,向西推进,攻占祁门。然后掉头东返,攻占太平县。这个太平,现在叫做黄山市黄山区。安徽学政孙铭恩见太平军打进城里,自刎而死。
同一时间,曾立昌率领安徽太平军攻打丰工,渡河挺进山东,成为太平军的临清部队。
在江忠源死后继任安徽巡抚的福济,与提督和春一起,率领安徽清军驻扎在江忠源丢失的庐州城外,长达几个月,也无法攻进城内。6月7日,清军冒雨攻城,斩杀太平军一千多名。第二天再战,虽然重创了太平军,却无法攻进城内。清军也付出了很大伤亡,总兵全玉贵中炮而死,军心大为动摇。
福济建议用重兵扼守东路和北路,另派将领指挥团练巡逻各个郡县,声援庐州。从此以后,安徽民间兴起筑堡练兵的风潮,形成一个个圩寨,以至于后来演变成复杂的局面。
在安徽的团练中,李鸿章和他父亲李文安手下的勇丁颇为有名,部队军容整齐,可以作战。李鸿章率领这支团练部队,先后随周天爵、李嘉端、吕贤基和福济等清廷大员在安徽中部与太平军和捻军作战。
李鸿章也是带兵的书生,与湖南的王珍有些相似,喜欢轻率出战。所不同的是,他还指挥团练杀富济贫,有钱人指责他把翰林变成了绿林。
这个年轻人要在几年后才会掌握为将之道,不争一时之胜,不逞匹夫之勇。
向荣带领江南大营的清军,攻克了江苏西南角上的高淳。当时许乃钊由于在上海攻打刘丽川的起义军久无战功,已被朝廷免职,江苏巡抚换成了满洲镶黄旗人吉尔杭阿。向荣分派兵力援助他作战。这样一来,向荣身边的兵力大减。
7月份,杨秀清得到探子报告,知道向荣由于分兵援助吉尔杭阿,江南大营兵力单薄,便命令安徽芜湖的太平军悄悄出兵,偷袭东边一百多里外的东坝。
向荣得知芜湖太平军的动向,派傅振邦和福兴领兵阻截。两军在芜湖东南边约八十里处的水阳遭遇,清军大败太平军,乘胜向东北方向推进约四十里,攻克了高淳。
与此同时,太平军派出几支部队,攻击天京光华门外的七瓮桥,清军参将张国梁率部抵抗,以少胜多,将太平军击退。
9月份,杨秀清决定继续执行攻击江南大营的计划。他给镇江和太平的部属送去密件,命令镇江的部队出兵西进,太平的部队出兵东进,与天京的部队一起,夹攻清军江南大营。不料,送信的谍报人员被向荣捕获,向荣得知杨秀清的秘密计划,决定将计就计。
向荣带兵出营,自己在上方桥坐镇。他先派提督余万清等人,率部向东运动,在北固山甘露寺袭击镇江的太平军,斩杀四百人。又派傅振邦和张国梁向西攻击太平。张国梁领头冲锋,掩杀过去,杀死四五千名太平军,于9月6日攻占太平。
杨秀清非常气愤,决定为死难的太平军弟兄复仇。从9月7日至9月10日,他派出大部队,分别攻击清军的壁垒。向荣派明安泰和穆大本等人领兵反攻,挫败太平军的进击。另一支太平军从雨花台洪武门攻打七瓮桥,清军将军苏布通阿领兵抗击,穆大本领兵从斜刺里杀入太平军阵列,杀死一名太平军首领,太平军分三路撤退。清军参将张腾蛟等人率部搜索城厢,将藏匿的太平军歼灭。太平军全部撤回天京。
向荣从广东调来五十艘红单船,一半留在镇江,另一半归他指挥,开赴天京上游。与此同时,派出兵勇进占安徽太平和当涂,由此水陆依护,多次击败太平军水师及运输船队,使太平天国都城天京的接济受到严重威胁。
天京长期被困,太平天国粮食匮乏。官员们命令老年妇女和长相丑陋的妇女到城外割麦,待她们出了城门,便将城门关闭,不许进入,以减少军粮的消耗。后来又将她们配给军士,几万名妇女不肯遵从,因而丧命。
清军江北大营统帅琦善,于9月份在扬州去世。文宗任命江宁将军托明阿为钦差大臣,统帅江北大营。托明阿还没到任,瓜洲的太平军就向大营发起攻击,清军将领陈金绶领兵将太平军击退。
11月份,江北清军攻打浦口,向荣从江南分兵渡江,与托明阿会师。
11月28日,清军将领李德麟等人率部从金汤门外五道齐头并进,渡过浮桥,直捣浦口。太平军从天京派出船队,飞桨增援。双方激战犹酣,江南清军的水师开到,将太平军船队击退。于是,清军的江南大营从金陵向东南绵延,清军进占了太平军在雨花台的各个壁垒,逼近南门扎营,太平军不敢从通济门出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