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58)

(2007-08-28 13:18:42)
标签:

人文/历史

湘军

1854年

咸丰四年(58)

分类: 湘军
湘军(58)
1854年,咸丰四年
 

58

    太平军在长江流入湖北的入口,集结了大量兵力,防守得十分顽强。湘军中路的陆师,为了向武昌推进,在这里打了几场恶战。

    8月15日,塔齐布统辖的辰州等地勇丁,深入湖北境内。诸殿元等人率领辰州、新化和宝庆的勇丁,遭到太平军伏击,湘军溃败,诸殿元和刘国庆阵亡

    塔齐布在后面督阵,身边只带着几十名军士,不肯撤退。杨名声带领宜章勇丁前往增援,命令各营回到前线,于是溃散的勇丁们掉转头来,与太平军厮杀,部队才得以保全。塔齐布率部追击太平军,直到几里之外,杀死几十名太平军,湘军伤亡人数也为几十人。

    善化人彭三元率领宝庆勇丁,沿岸截击,斩杀一名太平军首领,俘虏四十多名太平军。

    辰州的苗族人诸殿元是一名武艺高强的将领,性格沉毅,喜爱研读兵法,足智多谋,对苗族武功有很深的研究。他从前与清廷作对,在1836年武冈龙华会揭竿起义时,他号称卫王。清廷派出部队攻打龙华会,诸殿元率领一百多名弟子增援。他翻山越岭,飞堑越墙,矫捷如猿猴飞鸟。他的部队都使用藤牌和竹剑,身披穿山鳞甲,号称“穿山军”。在武冈战役中,他出奇兵制胜,穿山军名声大振。后来他被清廷招抚。在加入湘军时,他当到了清军的六品千总。

    湘军中路水师与陆师在岳州会合以后,罗泽南一直没有主动出击攻打太平军,太平军以为他害怕,塔齐布也认为这个书生怯阵。他几次用激将法动员罗泽南出战,罗泽南不为所动,更加闭垒不出。

    8月19日,太平军在九塘岭攻打罗泽南的军营,罗泽南看准火候,命令部队出击,大获全胜。

    罗泽南的部将李续宾率领几名骑兵坚守在山冈上,见太平军来了,按兵不动,直到太平军逼近的人数增多,才冲向敌阵,斩杀太平军首领,夺得了军旗,追赶到十几里以外,表现出非同一般的胆识。

    罗泽南不轻易出手,一出手就勇猛非常。消息传播开来,罗泽南便以勇敢无畏和足智多谋而著称,名声仅在塔齐布之下。

    同一天,太平军分兵奔赴凤凰山,塔齐布督率将士迎击,彭三元率部突然抄截,分路迎击,斩杀六百多名太平军。

    8月21日,是一个令塔齐布和罗泽南两人都很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湘军与太平军争夺高桥,双方兵力对比过于悬殊。罗泽南和弟子李续宾率领一千人守护高桥,太平军前来攻夺的军队却足有一万人。罗泽南从容调度,派五百人守营,五百人迎战。前敌五百人又分为三路,每路不过一百多人,但是主攻、旁击、抄尾,部署得井井有条。就凭这种布置,竟然数战数捷,力保大桥不失。

    此战以后,塔齐布和罗泽南在湘军中并称,再也没人轻视湘军里带兵的书生了。而这种以寡击众、豁出死命“扎硬寨”、“打硬仗”的精神,在罗泽南征战四年的军事历程中,竟由始及终。

    满洲镶黄旗人塔齐布是个职业军人,像他这样的职业将领,按照湘军的建军原则,是不能使用的。他之所以能够在湘军中站稳脚跟,是因为他在湘军初建时期,帮助湘军训练,对抗绿营兵捣乱,起了重要的作用。他对曾国藩的忠诚,也使曾国藩非常感动。但塔齐布对湘军只用书生带兵打仗的原则,并没有真正地认同,直到他发现他本来瞧不起的儒将罗泽南之流,和他自己一样骁勇善战。

    在湘北和鄂南并肩作战的这些日子里,塔齐布根据对罗泽南的观察,从根本上改变了自己对书生将领的看法。

    湘军陆师的战术,每当拔营时,必须选择熟悉地形和敌情的人,率领七八个军士做尖兵。他们领先大部队十里或二十里,遇到树林和村庄,就要进去搜查一番,遇到桥梁和渡口,就要做上标记,以防埋伏,控制部队的进退。遇到岔路,就要分派军士去侦察。

    部队发现有敌军在前方,就要派出七成兵力,在前面行军,准备战斗,锅帐和担子走中间,其余的三成兵力殿后。如果发现后面有敌军,就派出三成兵力在前面行军,锅帐担子随后,七成主力殿后。如果有多营部队同行,都要各自遵守制度,分批行军,不许掺杂混乱。每营派一名下级军官押尾。辎重过去之后,要稽查生病的军士、掉队的军士、散兵游勇、冒名顶替的军士和本营违法的军士。

    8月24日,塔齐布得到探报:高桥的太平军营垒里灯火往来如织。塔齐布料想太平军将要撤走。第二天,罗泽南、李续宾和李原治麾军逼近太平军营垒。军士们发现,营垒中虽然旌旗飘扬,但人数很少。罗泽南下令放火,将营垒烧毁。

    塔齐布率领各路部队攻打城陵矶,太平军出动两万人迎战。这时狂风大作,暴雨倾盆,湘军军士大声呼喊,冲锋陷阵,捣毁太平军的十三座营垒。

    湘军攻破城陵矶以后,罗泽南升任从五品知府。

    曾国藩召集水陆各路将领,命令陆师攻克崇阳和通城,然后赶赴武昌附近的金口,与水师会合,再商议攻打武昌的计划。

    8月25日,湘军水师得知太平军将要北撤,杨载福等人便出兵拦截太平军的船只。太平军都乘小船顺水而逃,湘军将缴获的拖罟船凿沉,沉没在江水中。

    8月27日,河南人李孟群率领水师,从擂鼓台顺荆河穷追二百里,将太平军在两岸的炮台全部扫平,搜索螺山、倒口和六溪口,进入黄盖湖。太平军全部撤回武昌。

    曾国藩的指挥船驶出省界,推进到湖北螺山。官文派魁玉和杨昌泗前来迎接。湘军水师返回时,攻克嘉鱼和蒲圻,与湖北清军会师。

    湘军水师进抵嘉鱼后,萧捷三因功复职,授永绥协守备。曾国藩慧眼识珠,萧捷三更加感念曾国藩的知遇之恩。

    8月30日,湘军东路陆师,在江忠淑等人率领下,攻克了湖北通城。

    这个月里,湖北的清军在武汉周边取得了战果。荆州军林天植部攻克武汉西南方的沔阳,进占仙桃镇。副将刘富城率部攻克了武汉西北边的安陆府。总兵双保率部攻克武汉西边的天门。知县李殿华率部攻克武汉西北边的孝感和东北边的麻城。黄州和汉阳所属的城镇,依次被清军占领。

    9月19日,李孟群和杨载福的水师进驻武昌西南方的金口,距武昌不到一百里。

    9月24日,塔齐布的陆师在两省交界处的羊楼峒打败太平军,继续向东推进,进逼崇阳。在武昌以东,鄂军攻克蕲水、广济和罗田。

    同一天,湘潭人王明山率水师向武昌推进,袭扰盐关。太平军水陆两路围攻,湘军六只舢板,抵抗太平军的几十艘船,突围出来,只有两人受伤。

    9月25日,塔齐布的陆师攻克崇阳,向东北面推进一百里,在咸宁打败太平军。

    9月29日,杨载福从金口乘船顺流而下,巡视距武昌三十里的沌口。

    到此为止,湘军的此次北征,已在湘北吃掉了太平军的一些有生力量,把其余的太平军部队挤压到了湖北境内。湘军的水师与陆师,以及湖北的清军,相继攻克武昌周边的城市。杨霈指挥的各路部队控制了武昌以北,官文所部杨昌泗和魁玉的部队,控制了长江西岸。湘军和清军,已经形成了对武昌的合围,马上就要发起总攻。

    太平军在岳州一带屡次战败,人心浮动。曾国藩派人在渡口和大路上张贴告示,还把刻了字的木牌扔到江水中,进一步瓦解太平军的军心,号召太平军战士离队回家。结果,有四千多人向湘军领取路票回家。

    从此以后,曾国藩经常采取这种办法来瓦解太平军,并且着手制定对待太平军俘虏和逃兵的政策,具体的办法,在他于1861年所写的《解散歌》中做了详细的规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57)
后一篇:湘军(59)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