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59)
1854年,咸丰四年
59
广东花县人骆秉章在1854年已经活到六十一岁了。他在第二次担任湖南的巡抚以后,已为湘军的建设和作战做了一年的贡献。清廷的这位老官僚,为官做人不以干练和善于创新而著称,但他自有几种品质,使他成为湘军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
骆秉章善于从自己的宦海沉浮中吸取教训。他在太平军第一次进入湖南以后被革去了湖南巡抚的职务,于是他明白了在他的辖区内防堵太平军的重要性,当他再次就任湖南巡抚以后,不仅全力配合湘军抵抗太平军对湖南的进攻,而且在湘军尾随太平军进入湖北以后,他看到湖南的良将健卒大部分随军而去,立刻感到了湖南防御力量的空虚,为此而惴惴不安。
骆秉章的另一个特点是办事善于把握火候,没有把握的事情,他决不会贸然动手。因此,当曾国藩在靖港遭到惨败以后,他一直在谨慎观察上面的意图,没有听从下级官员的唆使去向朝廷弹劾这位湘军大帅,因此而稳住了湖南官场的大局。
此外,骆秉章还是个从善如流的老人,愿意借鉴别人现成的成功经验。他知道张亮基从自己手上接任湖南巡抚之后,立刻请来左宗棠到幕府中做高参,左宗棠很快就替张亮基募来了十来万两银子做应急的军饷,对于长沙的城防也多有筹划,使张亮基挺过了难关。骆秉章愿意效仿张亮基,也把左宗棠这位高人,延聘到自己的幕下。
但是,左宗棠心高气傲,是众所周知的。骆秉章能不能请他再次出山呢?
老巡抚想起了一个故事。据说,前年张亮基想请左宗棠出山时,也曾担心这位以文章和经济自负的举人,不肯屈就自己的幕府。他想仿效刘备三顾茅庐,又担心此人名不副实。张亮基左思右想,想出一个奇招。
他派人给左宗棠的女婿陶桄送去一书信,声称长沙危急,官绅应该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陶家世受国恩,又是富户,理应为省城的官民做出榜样。他要求陶桄五日之内筹集十万两银子,交给官府,以供军需。陶家哪里拿得出十万两银子?于是连忙派人去湘阴,向岳父左宗棠求助。
左宗棠一听,怒不可遏,立即赶赴长沙。到了陶府,得知巡抚早己派兵把陶桄抓去了。左宗棠更加气愤,赶到巡抚衙门讲理。张亮基把他迎住,笑道:“本官担心先生不肯来赞襄公务,只好用计把先生赚来了。”
左宗棠感激巡抚的诚意,于是答应做他的师爷。
骆秉章现在想起这段故事,便虚心下气,请左宗棠出来主持湖南的军政事务。左宗棠果然推辞了一番,谦称自己能力不够。骆秉章是否三顾茅庐,无法确证,但确实是花了一番功夫表达求贤的诚意,才把左宗棠请到幕府中来。
后人说,如果骆秉章不听任左宗棠主持湖南大计,或者左宗棠总是坚持说自己能力不够,那么湖南恐怕很快就会被太平军占领。而清廷一旦失去湖南,曾国藩和胡林翼的湘军,最终也会困顿溃散,无法自保。
左宗棠来到巡抚幕府以后,以他的果断明决和智略,协助骆秉章在省内肃清会党,在省外支援湘军,为湘军的东征提供兵源和军饷。如果没有湖南,湘军就断了后续的力量。于是,湖南对外省的经济和军事援助,显示出一个强省的风貌。
湘军刚刚离开湖南,湘南一带就发生了情况。由于广西的东北部起义军不断起事,时有起义军进入湖南。骆秉章依靠王錱的部队驻防南部边界,加上周云耀率领的永州绿营,和赵永年率领的桂阳州绿营,一起抗击起义军的进攻。
8月30日,广西起义军开向湖南边境,骆秉章派王錱和周云耀率部防守江华,派王葆生和李辅朝防守郴州与桂阳。广西恭城的起义军进攻全州,骆秉章又增派陈立纪和江忠济防守零陵与东安。江忠济在蓝山和宁远攻打起义军,连连获胜解围,升为道员。
9月份,广东连州的起义军攻打临武,骆秉章派参将赵永年率部前往阻击,将起义军挤出湖南。广东仁化的起义军攻打桂阳,乳源的起义军攻打宜章,广西灌阳的起义军攻打道州、江华、宁远与嘉禾,王錱、周云耀和游击骆元泰联合作战,先后将两广的起义军压迫出境。
此后,广西灌阳与贺州的起义军依旧层出不穷,却终究没有向北挺进湘南。广东的红巾军从韶关连通广州,势力很大,也没有打算越过岭北,进入湖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