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进入6月以后,以武昌为中心的湖北战场,太平军明显地占了优势,对武昌的攻坚,已经进入尾声。
6月5日,湖北巡抚青麟派杨昌泗和魁玉的部队在矶窝攻击太平军,获得小胜。然后,这两人的部队在武昌城外扎营,只能自保。太平军的船队,从汉口渡江,进入塘角鲇鱼套,侯凤歧率部将太平军击退。
武昌外围在勉力支撑,但城内的守军饥饿疲惫,居民大批外迁,武昌差不多成了一座空城。
满洲正白旗人青麟素来性情宽和,颇得人心。部队几个月得不到薪饷,士兵们仍不忍心离他而去。于是他拿出裘衣和金银玉器犒赏部队。粮食没了,便与士卒一起吞咽糠麸。
6月26日,城内的太平军内应起事,太平军里应外合,发起攻击。十八岁的太平军将领陈玉成舍死苦战,攻城陷阵,矫捷先登,率领五百名战士攀绳登上城头,杀败清军,攻占武昌。
太平军进城后,斩杀布政使岳兴阿、按察使曹懋坚和粮道李卿穀等人。青麟见太平军的旗帜在城内飘扬,便要上吊自尽。随从们护卫他出城,遇见杨昌泗和魁玉的部队,便护送他南下长沙。大半军士在中途逃走,最后只剩下几百人,个个面黄肌瘦,虚弱无力。
湖南人听说有上万的湖北饥民和青麟一起进入本省,人心惶惶。骆秉章运米前去迎接,见到几百名憔悴的清兵。
青麟到达长沙,居留几天,往西边而去,防守荆州。文宗下诏,将他斩首。朝廷没有惩治台涌,只是将他免职,任命杨霈为湖广总督。
在武昌战死的清廷粮道李卿穀,是刚从广西调来湘军的水师将领李孟群的父亲。
河南人李孟群当过桂平知县,自从太平军起义后,他就成为这支起义军的宿敌,在太平军离开广西之前,他一直与太平军作战,因战功而升任知府、道员。他在长沙得知父亲在武昌阵亡,发誓要为父亲报仇。不过,他仍然请求离开湘军,为父亲守丧。文宗不许,命令他继续留在军中。
曾国藩眼睁睁看着太平军攻占武昌,无法援助。湘军水师必须休整,无法出征。直到7月7日,湘军才分别从长沙和平江两地开拔,向北进军。
这一次进军,曾国藩决定兵分三路。
中路是塔齐布和褚汝航的水陆部队,奔赴岳州。李孟群的一千人,以及萧捷三和鲍超,都在其中。
西路由胡林翼率领,奔赴常德。代理宝庆知府魁联熟悉军事,朝廷命他补任岳州知府,与胡林翼一起,分别率领兵勇。代理提督多顺带兵返回常德。
东路由江忠淑和林源恩率领,从平江出发,奔赴湖北崇阳和通城。
胡林翼的西路,几乎没有遇到什么阻力。太平军听说湘军大举出动,主动放弃常德和澧州,撤到岳州。
中路的陆师由塔齐布率领,于7月16日在距岳州不到百里的新墙击败太平军。7月21日,中路水师由褚汝航率领,渡过洞庭湖。前队营官褚汝航、夏銮、彭玉麟、杨载福以及乡导官何南青,率领二千人,在湖中遭遇太平军,便驻扎在万石湖。
7月23日,中路水师分为五队进发。苏胜率领先锋船奔向南津,夏銮率部随后,彭玉麟把船队埋伏在君山,杨载福把船队埋伏在雷公湖,何南青树起旗帜,吹响号角,在后面列阵。太平军掠夺商船,装载大炮,在南津摆开阵势,双方相持,湘军没有前进。
湘军的舢板小船奔向港内,太平军纷纷出战。湘军舢板佯装退却,引诱太平军。太平军的船只鱼贯而上,彭玉麟等包抄打击。商船在水中旋转,不利于作战,后退则互相碰撞。湘军趁机烧毁太平军船只一百多艘,夺得三十四艘,以及十三尊大炮。当天夜间,南津及城内的太平军潜逃。
7月25日,太平军从岳州城撤出所有部队,在岳州东北方向的城陵矶安营扎寨,水师和陆师傍靠江边,互为犄角。
湘军随后进占岳州,褚汝航与塔齐布会师。湘军水师在长江上有了自己的港口和船舶修造基地,陆师有了粮草补给的中转站。
7月27日,太平军又逆水而上,用大船乘着北风以压制舢板。湘军舢板斜向前进,掷火焚烧太平军,火药烟雾遮蔽江面。太平军砍杀船工,船工更加混乱,太平军败退而去。湘军追赶七十五里,一直追到城陵矶,缴获七十六艘大船,从此太平军水师不再南下。
7月29日,湘军水师在擂鼓台发起攻击,太平军依岸自保,湘军在进攻中有许多军士受伤。天色渐渐暗下来,军士们有些害怕了。
杨载福说:“现在撤退,我军的船只不满一百艘,贼寇的船只十倍于我,我们肯定失败。只有冒死向前,出奇制胜,才有生机!”他亲自乘坐舢板,直朝太平军冲去。
彭玉麟中炮受伤,竟然不下火线,焚烧太平军后队船只,太平军纷纷回头援救,阵势大乱。杨载福从此以有勇有谋而著称,与彭玉麟同为水师名将,而陆师则有名将塔齐布和罗泽南。塔、罗、彭、杨,军中无人可以和他们相比。
7月30日,曾国藩乘船从长沙出发。褚汝航和彭玉麟又在道林矶击败太平军
8月7日,塔齐布和水师一起,又在城陵矶击败太平军。
到此为止,湖南境内的太平军,已被湘军肃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