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军(53)
1854年,咸丰四年
53
塔齐布率部离开湖北开回湖南以后,湖北的战事仍在进行。
在这段时间里,襄河的太平军集结部队,向上游推进,于塔齐布率部进攻湘潭的同一天,即4月25日,攻占了安陆,又于5月2日攻占荆门州,向荆州运动。清廷将军官文派副将王国才在龙背桥阻击,将太平军击退。太平军绕道西进,于5月16日攻占宜昌。清军总兵讷钦和宜昌知府吴开阳早就逃走。
在此之前,东湖知县张轩鹏与老乡李光荣约好,让他招募五百名三峡巨盗,保卫川盐的运输通道。四川的勇丁惯于骚扰百姓,劫掠商铺,于是民众哗变,万人聚集,把川勇首领杨五捆绑起来杀掉了。张知县觉得自己惹了大祸,向上级辞职,朝廷让巴东知县郑奎龄取而代之。
郑知县官运不佳,5月13日上任,刚过三天,太平军就攻占了东湖,他的治下一片混乱。那几百名四川勇丁,还了强盗的面目,趁机大肆为非作歹,盘踞在石牌峡,将旅客先劫后杀,投入江水,手段十分凶残。
太平军在东湖驻扎了十天,放弃宜昌府城,向东南方向推进。郑奎龄捕杀几十名四川强盗和土匪,居民生活逐渐安定。
5月24日,官文派李光荣带兵攻克与湖南交界的监利。李光荣率部向西推进,于5月28日攻克石首。
这时,从宜昌南下的太平军,经过宜都、枝江和松滋,取道虎渡口,进入湖南。
太平天国国宗石祥祯也于同时在湖北集结了太平军的大部队,攻占湖南的华容,向东南推进一百多里,再次进占岳州,然后分兵向西南推进三百里,进攻洞庭湖西部,于6月11日攻占常德,清廷常德知府景星、副将富勒敦、同知李春暄和武陵知县朱元增战死。接着,太平军分兵攻占常德东南方七十里的龙阳。从宜昌进入湖南的太平军,在这里与石祥祯部会合,北上进攻澧县和安乡。
太平军再次进入湖南,曾国藩不得不派兵应对。他派胡林翼、周凤山和李辅朝率领湘军陆师增援常德,时值洞庭湖涨水,无法前往,只得退保益阳。当时湘军水师正在修船,无法前往洞庭西部援救,但太平军水师还是不敢进入湘江。他们在常德驻留十五天,于6月25日放弃常德城,向北撤走。
当时的军情,太平军在湖北和湖南,活动十分频繁。曾国藩急于整编部队,修理船只,以便再次出征。
曾国藩总结前段作战的经验,认为湘军兵员不精,缺乏训练,便把原来的部队淘汰到只剩五千多人,又新募几千名勇丁。他把罗泽南和李续宾从衡州调到长沙率领陆师部队,从广西调来与早期太平军多次交手的知府李孟群,以及他率领的一千名水勇,游击沙镇邦也和李孟群一起赶来。又从广东调来登州镇总兵陈辉龙和他的几艘战船,以及四百名水勇和一百尊火炮。曾国藩还上疏,请求朝廷批准代理提督塔齐布随湘军出征。
从此,罗泽南又回到曾国藩的帐下,塔齐布也继续跟随曾国藩征战。
曾国藩还从向荣的川勇营中调来一名二十六岁的兵勇,名叫鲍超,安排到湘军水师的长龙战船上任哨长。曾国藩看中了这个四川年轻人的勇猛。而此人后来的发迹,却是由于胡林翼的提拔。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