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湘军(31)

(2007-08-01 12:22:17)
标签:

历史/人文

湘军

1853年

咸丰三年(31)

分类: 湘军
湘军(31)
1853年,咸丰三年
 

31

    四川人向荣自从到广西领兵以来,已经成为清廷与太平军作战的宿将,又经过了大起大落,如今当上了钦差,不敢敷衍朝廷。他的部队,从湖北起一直尾随太平军。前锋张国粱率部到达九江时,找不到船只,便向南昌要来一些漕艇,乘艇东进,但还是没有撵上太平军,于3月30日才到达金陵外围,离太平军开进金陵已有十天之久。于是,他们只能瞧着守城的太平军干瞪眼,绕到朝阳门外的孝陵卫扎营。

    4月3日,张国粱部署停当,率部攻打城外的土城,当天进占。4月5日,向荣率大部队到来,在土城扎营。城内的太平军派出四五千名军士来争夺土城,清军来不及修筑壁垒。

    4月7日,向荣亲自指挥作战,太平军稍稍退却,清军才进逼到城下扎营。

    同济门外,太平军修筑了一排壁垒,向荣分兵攻打,于4月13日攻破三座壁垒。

    4月18日,清军袭占七瓮桥。4月20日,清军乘着天下大雾,夺取了钟山。4月24日夜里,向荣的部队用喷筒将火箭射到城里,城内的太平军大为惊慌。杨秀清亲自登上城墙抵抗,看到朝阳门外的太平军部队,误以为是清军,下令开炮轰击,杀死自己的几百人,城外的太平军当夜全部哗变。

    向荣下令靠着城墙修筑了十八座营垒,太平军不敢出城。向荣驻扎的军营,便称为江南大营。他另派邓绍良等人领兵驻扎镇江,以屏蔽苏州和常州。

    这时,湘军刚刚兴起,而江忠源的部队名声最大。朝廷任命江忠源为湖北按察使,给了他三品顶戴。文宗命令他率部奔赴江南大营帮办军务。江忠源正在湖北作战,暂时无法脱身。他不愿意带领绿营兵作战,上疏请求训练三千名军士一同前往。

    朝廷见太平军已经到达东部,便把先前安排在河南阻截太平军的兵力,全部调往江苏。都统琦善以钦差大臣的身份,率领直隶、陕西和黑龙江三省的各路骑兵和步兵,从河南经安徽,推进到天京东北面的扬州。提督陈金绶和内阁学士胜保分别在城外扎营,号称江北大营。

    从此,清军的江南和江北的两个大营,夹峙金陵,威胁着太平天国的首都。

    这时,漕运总督杨殿邦从淮安南下两百多里,进驻扬州东北面四十六里的邵伯防守,被太平军打败,清廷将他罢官,在军中戴罪作战,令福济取代他的职务。

    当时,江苏按察使查文经治理黄河,驻扎在离淮安只有三里的繁华商业城市清江浦,扬言将有几十万京兵开来,命令各州县预备马料。太平军得到情报,惊愕犹疑,不敢前进。查文经这一诈唬,竟起了疑兵的作用,清廷委任他暂时代理漕运总督,率领漕运标兵和徐州镇兵驻扎在扬州东北面的运河口岸茱萸湾。

    朝廷还想增添在江苏的兵力。5月份,江忠源奉命从湖北出发,赶赴向荣的大营,协助向钦差对付金陵的太平军。江忠济和刘长佑等人,也率领留在湖南的全部楚军,跟随江忠源前往。

    但是,太平军新的动向,在江西阻住了楚军的步伐。

    洪秀全定都金陵以后,对战略撤退时放弃的武昌,一直念念不忘。同时,他也没有忘记直捣清廷京城的战略目标。于是,他派出两路大军,一路北伐,一路西征。

    北伐一路,由林凤祥和李开芳统帅。林凤祥留下曾立昌防守扬州,把扬州的金银绸缎和妇女运送到天京。他和李开芳率领两万多人,西进安徽,袭略滁州,再向西北方长驱挺进,经临淮而于5月28日攻占了凤阳。

    曾立昌也派部队清扫扬州周边的地界。他们袭击浦口,西攻六合。清廷的六合知县温绍原率民团在龙池阻击。夜晚,太平军营房着火,温绍原的民团趁机进攻,几千名太平军战士葬身火海,余部逃向天京。

    西征一路,由豫王胡以晃和丞相赖汉英统帅,溯长江西上。西征军的目的,是在占领武昌之后,打通经湖南去广西的交通线。

    楚军到达九江附近,正遇上太平天国赖汉英和石祥祯率部攻打九江和湖口,而胡以晃的部队攻打安徽桐城,再次攻占安庆,为他们声援。

    江忠源的楚军被挡住了东进的道路。

    这时,在江西的省城南昌,有个名叫邓仁坤的湖南武冈人在这里任督粮道。他听说江忠源的楚军到了江西,连忙去见巡抚张芾,请他上疏,请朝廷把楚军调到南昌来。

    三十九岁的陕西人张芾刚刚因为丢失九江而被革职留用,估计太平军一定会来攻打江西省城。他不能再冒丢失省城的风险。他想,这个主意不错,如果他把楚军截留下来了,南昌就能保住,而他的身家性命也才有了保障。于是他赶紧呈上了奏疏。

    朝廷同意了张芾的请求,邓仁坤派使者飞马给江忠源送去公文,迎接楚军开往省会。

    江忠源也料定太平军必会进攻南昌。他急人所难,命令部队火速行军,向南昌赶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湘军(30)
后一篇:湘军(32)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