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太平军摧垮陆建瀛的水陆防线后,在金陵以西,再也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这支起义之师的进军了。他们打垮了清廷的一名钦差大臣,清军只有另一名钦差向荣,率领部队跟在太平军后面。
3月5日,阴历惊蛰日,太平军兵临金陵城下。他们环绕金陵城,修筑二十四座壁垒。威武的船队,从新洲、大胜关延展到七里洲,水师和陆师一起,号称百万大军,昼夜攻城。
城外的民团几次出击太平军,都犹如以卵击石。守城的军士开炮援助民团,却把炮弹误射到团勇队伍里,民团死得不明不白,失魂落魄,四下逃散。江苏布政使祁宿藻听说了这件事情,气得吐血而死。
太平军又用挖掘地道埋火药的老办法攻城,派出许多矿工来执行任务。
3月19日,太平军引爆仪凤门下的地雷,城墙崩塌,一千名太平军战士登上城墙。但是,地道内所埋的两处地雷,刚才其实只爆炸了一处,现在另一处爆炸,反而把登城的太平军炸死了。清军连忙跑上去割下死者的耳朵,拿去献功。
不过,另有一支太平军已从三山门越过城墙,进入城内,攻占了金陵外城。清军提督福珠洪阿战死,陆建瀛逃进内城。
内城的守军,是将军祥厚和副都统霍隆武率领的满洲军士。但他们也只支撑了两天。太平军就攻进内城,杀死祥厚、陆建瀛、霍隆武和其他官绅,歼灭了所有的驻防军队。
当时,清廷的江苏巡抚杨文定,主动请求防守金陵下游一百五十里处镇江对岸的瓜洲,文宗任命他代理两江总督。
太平军攻占了金陵全城,军威雄壮,清廷朝野畏惧,几千里之外的居民,都有人忧心忡忡,举家迁徙,在山上修筑岩寨,进去躲避。清廷在京的官员,许多人借口有病,回归乡里,不敢再为满清效力。
金陵既得,太平天国又派丞相林凤祥、罗大纲、李开芳和曾立昌等人,率部攻占了金陵东北面长江南岸的镇江和北岸的扬州,更向东北方面发展。
杨文定丢了镇江,还向朝廷虚报战功,说他率领水师乘风攻击太平军,把丢失城池的过失都推到将领们身上。
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坐进了金陵,拥有百万雄师,认为太平天国已经天下无敌,立刻把建都的事情提上了议事日程。
东王杨秀清说:“河南居天下之中,是古代的东京,我们应该在那里建都。”
洪秀全认为他说得有理,便提议留下部队防守金陵,自己带领大军,从金陵北面三百里外的淮安向北挺进。
杨秀清有一天来到江边,有一位老船夫呼喊道:“河南缺水又缺粮,若被敌人围困,无法突围。金陵有长江之险,城高池深,百姓富裕,粮食充足,为什么不在这里建都,而要跑到河南去呀?”
杨秀清听了,犹如醍醐灌顶,恍然大悟。他改变了主意,劝洪秀全定都金陵。于是,太平天国将金陵改称天京,将清廷的总督署捣毁,建立王宫。颁布十条法令,称为“天条”。
太平军非常注重对天条的宣传。他们每到一处,就开设讲坛,派人坐上高台宣讲,叫做“讲道理”。天条禁止祭拜耶稣上帝以外的邪神,禁止杀人害人,禁止不孝敬父母,禁止奸盗,禁止欺诈,禁止贪心,禁止夫妇同宿,禁止母子交谈,禁止出城挑担,禁止兵入民房。
湘军组建之后,曾国藩为陆师制定了七条禁令。第一禁洋烟,凡吸洋烟者一律开除,卖洋烟者赶走。第二禁赌,惩罚打牌押宝的人。第三禁喧哗,临敌不得高声说话,有人晚上做梦要将他推醒,发出警告。第四禁奸淫,通奸者用棍棒责打,强奸者斩首。第五禁谣言,不许诽谤上级动摇军心,不准乱说是非长短,长敌人之势妖言惑众者斩首。第六禁结盟拜会,严惩鼓动挟持者,拜哥老会信邪教者一律诛杀。第七禁异服,包巾、衣裤及腰带、辫线,禁止使用红绿色,花鞋花巾也要禁止。
五年以后,曾国藩在江西建昌的湘军大营里写了一首《爱民歌》,用较为温和的语气,为湘军将士开列了一些禁条,也算是对湘军爱民文化的一种总结。
太平天国的天条既是针对军人的,也是针对百姓的,湘军的七条禁令和《爱民歌》,则只是针对军人。它们是两支对立的军队对各自的官兵所制定的约束,将两者比照来看,读者自可从中看出一些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