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咸丰2年
10
全州的北面就是湖南。太平军将怎样进入湖南境内,是江忠源十分关心的问题。他生长在湘南,又曾在全州一带作战,对湘桂边境的地形颇为熟悉。他担心太平军乘着湘江涨水,抢夺船只,顺流向北进军,攻打省城长沙。
哨探的报告证实了江忠源的担忧。太平军确实获得了几百艘民船,将老幼妇女和辎重,全部载在船上,准备顺湘江水陆并进,北攻长沙。
为了阻扼太平军北上,江忠源决计火速控制湘江上的蓑衣渡,在渡口一带设下埋伏。
蓑衣渡位于全州城北十里,是湘江上游一个险要的渡口,江面狭窄,两岸重峦迭嶂,树木参天,水流湍急。江忠源命令部队就地取材,砍伐树木,在渡口北面三里的水溏湾江水中密钉排桩,构筑木堰,堵塞江道,拦截太平军的船只。
楚军兵力不够,江忠源便命令部队在湘江西岸埋伏,四处插上军旗,布置疑兵,虚张声势,迷惑太平军。
与此同时,他派出信使,快马加鞭,请求尾追太平军的总兵和春,派兵在湘江东岸阻击。
太平军的部队,果然乘船蔽江而下。
6月5日,太平军船队进入楚军的伏击范围。太平军发现船路被堵,又听到西岸有伏兵高声喊杀,只得仓促应战,楚军与太平军在西岸激战两昼夜,双方都有不少伤亡,太平军有上千人阵亡,尸体沿江漂下,直到湘潭和长沙,惨不忍睹。最令洪秀全痛心的是,南王冯云山中炮身亡。他是在战争中死去的第一位太平军王爷。
太平军的船只几乎全部烧毁。太平军夺船东渡,以重兵掩护老幼妇女登上东岸,辎重船只一概抛弃。江忠源知道楚军兵力单薄,十分疲累,不敢挥军涉河追击。和春的营兵迟滞未到,太平军得以从东岸翻越山岭,进入湖南,朝永州方向行进。
蓑衣渡一仗,是清廷与太平军作战以来所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江忠源的名字因此传遍大江南北。《湘军志》说:“蓑衣渡一战,为保全湖南首功。”
蓑衣渡战役打乱了太平军沿湘江北进攻取长沙的计划。当时大雨连日,江水暴涨。如果没有楚军阻击,太平军若顺流向北,三四天就可以到达长沙。楚军在蓑衣渡的截击,给驻守长沙的湖南巡抚骆秉章争取了不少时间。在江忠源争取来的这段时间里,长沙军民得以筑城防守。
但是,江忠源却并没有松一口气。他知道,他必须立刻返回湖南,继续和太平军作战。他告诉部属:尽管他们已经到了家门口,但楚军的任务远未完成,他们还不能返回新宁。在这场战争结束前,楚军任重而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