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2年,咸丰二年
9
赛尚阿与向荣坚持的围师缺隅,为永安的太平军放开了一条生路。1852年3月4日,太平军从永安突围,直向北面推进,奔赴阳朔。
向荣想在运动中消灭太平军,于是组织兵力前堵后追。乌兰泰在前面截击,向荣在后面追赶。
4月7日,乌兰泰率部在山冈截击太平军,斩杀两百人,捕获天德王洪大全。时逢大雨,军士们浑身湿透,部队非常疲惫。乌兰泰勇猛好胜,想乘胜追击,率领亲兵进山,向荣率部随后跟进。
太平军集结兵力,再次迎战。在陡峭的山路上,太平军占了明显的优势,大获全胜,斩杀清军总兵长瑞、长寿、董光甲和邹鹤龄。
这一仗,清军折损四名二品武职官员,可见损失巨大。向荣的作战计划,不仅没有达到歼灭太平军的目的,反而使清军遭到重创。
向荣的旧部将领杨遇春熟悉军事,料想太平军必然会乘胜进军桂林,便火速带领他的部队,从小道增援省城。乌兰泰则因打了败仗而恼羞成怒,率领一批死士,追到六塘圩。这里距离桂林只有六十里。太平军担心桂林城内的清军出城夹攻,便奋力反击。太平军炮火猛烈,乌兰泰中炮阵亡。江忠源没有跟着乌兰泰,算是避过了一险。
洪秀全的部队果然向省城推进,不久就包围了桂林。向荣单枪匹马,赶在太平军前面,进入桂林城。
余万清听说桂林危急,带领一千人前往援救,驻扎在桂林北门。
太平军重兵围攻桂林,附近绿营败不相救,桂林城破近在指日。这时候,向荣想起了江忠源,后悔当初没听他的忠告。他觉得江忠源的确是个军事人才,急忙写信给他,请他再次出山,协助作战。
江忠源没有得理不饶人。他接到从桂林城突围的清兵送来的求援信后,一方面暗骂绿营暮气沉沉,见死不救,同时又散发家财,招募一千二百名新宁乡勇,组成新的楚军,名为“江家军”,日夜兼程,援救桂林。
当时刘长佑正在家乡的维新书院讲学。江忠源力邀他一同出征广西,刘长佑听从他的劝告,从此走进了湘军的历史。他们率领最早的一支湘军——楚军,打着蓝色的军旗,奔向广西的省会。
江忠源的楚军来到桂林城外,驻扎城东的鸬鹚洲,配合总兵秦定三的部队进攻古牛山,在大花桥打败太平军,挫败了太平军攻占桂林的企图。楚军的名声,从此广为传播。
5月份,洪秀全无心恋战桂林,下令撤围,向北推进,奔赴灵川。朝廷非常重视江忠源的功劳,将他提拔为四品知府。与此同时,丁守存等人用囚车将洪大全押解到京城,将他在街市用酷刑处死。
5月22日,太平军攻占兴安。
6月3日,太平军攻占全州。
赛尚阿派和春率领七千人追赶太平军。江忠源率领楚军,协同绿营部队,一路尾追,直到全州城外。
湖南已经在望,战火很快就要烧到江忠源的家乡。他和他的楚军,都不免紧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