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个人对2016年世锦赛的解读(二):塞尔比球风引发的思考

(2016-05-12 12:55:26)
分类: 斯诺克
       似乎塞尔比每一次在世锦赛取得好成绩都会引发赛后球迷热议的话题,不过今年情况似乎比2007,2014年更加热闹,不仅参与的球迷多了,而媒体记者甚至一些其他体育项目的名人(乒乓球国手)也都参与进来了,下面我来谈谈我个人看法。
      2012年塞尔比在北京做赛颈部遭遇重创,虽然他本人表示脖子伤势已经痊愈,但是明眼人都可以看到脖子受伤严重影响了小丑的进攻发挥,他的走位和准度发挥稳定度不如脖子受伤前,最近几年,塞尔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改变自己的打法,他参照了两位斯诺克大师(希金斯和埃伯顿),结合他们二人身上一个特质加上自己对于斯诺克的理解,形成了属于塞尔比个人一套独特的打法以及体系,我个人简称为磨控战略,这套战略我在之前世锦赛决赛前瞻一文中做了一些介绍,他的打法在2012年英锦赛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一直沿用到现在,事实证明,这个打法至少保证了塞尔比在比赛中的竞争性。如果小丑不改变打法,以他目前进攻水准,他能保住前16就不错了,类似单赛季打入三大赛决赛,连续5个赛季年终第一肯定与他无缘。
    但是这套打法容易引发争议,因为他延长了比赛的时间,不太符合现在高速发展的社会潮流,之前我一直反复强调中国虽然拥有大量斯诺克球迷,但真正的职业斯诺克球迷并不多,一个很简单的事实就是很多球迷只看到了塞尔比的磨,没有深入体会到塞尔比的控,在比赛中塞尔比在控字做了很多的文章,很多时候塞尔比出杆节奏慢不是他故意在磨时间,而是他在观察球形,思考如何控制局面,为了确保尽可能万无一失,他考虑得比较多。塞尔比在进攻与防守上所使用的一些控制型的打法,普通球迷是看不出其中的奥秘,一个非常简单逻辑是,塞尔比此前也是破百高手,他有过连续两个赛季赢得单赛季破百王,本赛季他又拿下破百王,他心理非常清楚哪些球形容易打出高分,哪些球形很难打出高分,甚至根本打不出一杆制胜,他就在比赛中有意去制造这样的球形(也可以说是破坏球形)来遏制对手一杆制胜,遏制对手一杆打出高分,然后凭借在安全球上功底也控制对手,为自己赢得更多上手机会。世锦赛半决赛对垒傅家俊,塞尔比把这套战略发挥得淋漓尽致。
    事实上,在斯诺克球台上光靠磨是磨不出世界冠军的,因而决赛后很多球迷说塞尔比靠磨工磨出世界冠军,这种说法明显是片面的,如今球坛,磨菇派球手很多,如奥布,汉密尔顿,迈克劳德等,他们击球节奏非常慢,试问为什么他们拿不到世界冠军,为什么拿不到世界第一?很简单道理,他们球风上磨的成分远多于控与攻,后两项他们不足以达到顶尖水准,所以他们无法赢得世界冠军。我个人感觉如今斯诺克球坛,不太有人故意磨时间打球,因为这种拖沓打法即使能赢也是伤敌一万,自损八千的过程,你在磨对手同时,也在消磨自己的精力,你一场比赛尚且可以这么玩,但是到了任何一项锦标赛,你要场场这么打,试问到了后面的比赛,你还有多少精力可以应对。
    很多媒体和球迷质疑塞尔比落后太多分做斯诺克行为作为塞尔比打球磨的标志,这些人明显带这双重标准,落后太多分做斯诺克不是塞尔比首先作出的,也不是塞尔比的专利,很多人都这样做过,包括倍受国人关注的奥沙利文,2年前世锦赛半决赛对垒霍金斯第13局,罗尼37-59落后,台面最后两个彩球,黑球靠库,奥沙利文照样上台做斯诺克,而且上台前做了我没有放弃的手势,很多球迷说罗尼好认真,如果按照相同的逻辑,是不是奥沙利文也狠磨。
    同时丁俊晖在与格里菲斯正式合作前两年,他打球节奏非常拖沓,马拉松比赛比比皆是,我随口可以说出5-10场丁俊晖拖沓的马拉松比赛,我之前在文章中多次提过,就因为他是倍受国人热宠的丁俊晖,所以很多媒体和球迷有意无意忽视了一点,而且好几次丁俊晖和塞尔比在同一时段进行比赛,塞尔比都结束得比丁俊晖早,有的球迷更是直言只要丁俊晖能赢就可以,哪怕磨8个小时我也可以等,但塞尔比磨我就是讨厌,所以指责塞尔比打球慢,甚至说塞尔比在毁灭斯诺克这项运动的球迷和记者,我只能说明你们太业余,这就是我们中国大陆斯诺克气氛,职业浓度少,充斥太多业余无知的气氛。这一点恰恰我认为世锦赛不应该在中国举办。
    回顾过去30多年斯诺克历史,每一段时间斯诺克都出现技术风格上革新,比如亨德利在90年代主导进攻,选择一上来拼远台,通过击打彩球方式来炸球堆,把球形变得简单化, 相比80年代通过多杆防守来打散球堆,亨德利改变了斯诺克一种潮流,希金斯在亨德利基础上把球打得更加细腻,小范围的母球小推小拉以及在乱局上处理细腻,周全和精道,而在08-09赛季,年过32岁希金斯开创了智控式打法,强调在进攻入局或者拼一个难度很大球情况下,留下一定余地防止自己出现简单失误后不给对手好的上手机会和球形,奥沙利文在前人基础将自己打法变得更加豪放,好看,左右开工,快速击球,充满难以置信极限式走位。
    而到了本世纪初期,马克威廉姆斯突起,没有特别细腻的走位,依靠超强的准度,一样可以统领江湖,一样可以赢得世界冠军,威而小特则是继续威廉姆斯那套风格,但小特也有一些自己独特的技术,而塞尔比开创了另一个流派,在自己手感差的情况,靠磨和控去赢得一些外人看来很难赢的比赛,这就是斯诺克一种风格,一种流派。
    多元化流派与打法无疑让斯诺克更加精彩,最近美国队长3电影在热映,最后12人内战非常精彩刺激,因为他们12个人各个身怀不同绝技和风格,倘若12个人都是钢铁狭,你觉得这样内战会好看吗?同理可证,如果斯诺克球手都象奥沙利文那样流派,也许火箭FANS看得很过瘾,因为我觉得这样很无趣,因为天天看同一个东西,容易出现审美疲劳,有些球迷提到如果每个人都象塞尔比样打球,那斯诺克变得很无聊,这点和前面所说斯诺克都象罗尼那样打球是一个道理,至于塞尔比的打法会不会引领一个潮流,我个人感觉比较难说,因为塞尔比那套磨控战略不是每个人都能学到很高的境界,他需要有高智商的头脑,同时也需要精湛的技巧,有的人有这样想法,但手上没有那么好的技巧, 而有的人有技术,但没有头脑。更何况塞尔比也不是每时每刻都在使用这套战略,如果对手进攻很软或者自己手感不好,莱切斯特小丑主导进攻打法快速结束战斗。
     以上是我对塞尔比球风的看法,关于塞尔比其他方面的东西我将在赛季末盘点做介绍,下一回我将谈谈未来斯诺克发展以及球迷热议的世锦赛是否适合在中国举办?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