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 世相 ] 徐元章之死

(2014-12-15 12:46:26)
标签:

杂谈

[ <wbr>世相 <wbr>] <wbr>徐元章之死

文/费里尼

一个69岁的上海男人,本月3号在闵行死掉了——用上海话讲就是“死忒了”,沪语中,这句听起来冷冰冰的话并无任何不敬,只是在冷静陈述一个事实:某人,不在了。

徐元章,昔日“上海滩第一私家豪宅”宝庆路三号的——他算什么?在那里住了50几年,租客?主人?其他不搭界却迟迟盘桓不去的某个角色——悄无声气地死忒了。

我不意外,只是讶异。徐元章有过一句幽幽却凉至脊髓的话:“离开宝庆路三号,我是要死忒的呀。”

自从2007年法院作出判决令其限期搬离之后,他已经闵行繁兴路一间50多平米的小屋内坚守了太久的时日——那里不是他的家,并无产权,仅仅是“有关方面”出于“可怜”和“对历史既成事实”的“尊重”给他“临时蹲蹲”的一个空间。

其实大家都知道,他最后是会在那里“死忒”的。

我不认识徐元章。无数次经过宝庆路三号,从未进去过。曾有机会采访这个人和他的宅子。我想了想推辞了。我受不了里边显而易见的颓败,那不是有益于身心健康的一种气息。带花园5000平米的宅子,寥寥几名住户,那得拿出多少精气神才能hold得住?在人的有限生命里边,难道不该对某些对己明显折损的东西敬而远之么?

然而徐元章遁无可遁。他少年时期随母亲周韵琴和父亲徐兴业入住宝庆路三号。这是他远在香港的外祖父、昔日上海滩巨商周宗良的安排。此举在1950年代起保住了此豪宅的主人依然姓“周”,却也给几十年后的财产纷争乃至徐元章最后被“扫地出门”打下伏笔。

周宗良1957年在香港病逝。周韵琴赴港奔丧,自此抛下夫雏,一去不返。周后移居巴黎,但从此与徐兴业父子失去联系。徐兴业文革中笔耕不辍,后以一部小说《金瓯缺》获得矛盾文学奖。1991年,徐兴业因病手术,上手术台之后黯然长叹:“格辈子我是再也看不到周韵琴了!”次日,徐兴业手术失败死于手术台。

徐兴业长相平平,当年系周宗良延请至宝庆路三号为女儿周韵琴补习国文。未料每周两次的授课,未及即俘获小姐芳心。周宗良对这桩婚姻大动肝火,周韵琴不为所动,毅然下嫁徐兴业。

徐元章的人生轨迹几乎复刻了父亲徐兴业。他的妻子是向他学画的学生,不顾反对嫁给住着豪宅却几乎穷得叮当响的徐元章。而妻子的轨迹也近乎复刻了母亲周韵琴——为了女儿的前途,徐元章的妻子后移居美国,再无回转。

因母亲“下落不明”,虽然周韵琴是法律认可的周宗良指定的宝庆路三号的13名合法继承人之一,但徐元章无法获得任何意义上的财产让渡。2007年,在法院的判决中,他作为在宅子中事实居住超过50年但无任何权益的“局外人”,被扫地出门。

在2000年开始的几年里,徐元章的宅子成为不少媒体笔下的宠儿。那里封存许久超然物外的景致,徐元章盘踞昔日法租界核心却分明被边缘化的人生,还有定期老克腊扎堆的舞会,都是人们窥视宝庆路三号的N个理由。无数的记者推门进来,打探一番又悄然离去。徐元章的格格不入才是媒体在意的G点。几乎没人真的关心这个人真正的生活,他因宝庆路而徐元章,也因宝庆路而被幽暗的力量觊觎、算计和驱逐。

2007年后,他抗争过。无果。好像没有记者再去他在繁兴路的小房子采访过。从他的脐带被迫同宝庆路剪断之后,他作为前朝遗老的象征性元素已烟消云散。城中有更多有意思的东西值得人们追逐嬉戏。至于徐元章,这个可怜的老头子,伊是啥人啊?

看过一部电影《海上钢琴师》,蒂姆•罗斯扮演那个生于“弗吉尼亚人号”豪华游轮,一旦脚踩陆地就浑身不自在的钢琴师。宝庆路三号几乎就是徐元章的“弗吉尼亚人号”,只是他没有海上钢琴师幸运,能够从心不渝地随着巨轮一同沉没。

徐元章死忒了,宝庆路三号依旧绿草萋萋。只是久无人居,几成废园。我经过宅子墙外,感觉里边透出的阴冷,比冬季的上海,更彻人骨髓。

[ <wbr>世相 <wbr>] <wbr>徐元章之死

[ <wbr>世相 <wbr>] <wbr>徐元章之死

上图:宝庆路三号几成废园;下图:目前住在三号的保安听说徐元章去世,非常吃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