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江·育评】“耳光文化”与“礼坏乐崩”
(2011-08-03 21:06:17)
标签:
杂谈 |
分类: 体育评论 |
“耳光文化”与“礼坏乐崩”
文/王海
一直以来,十分欣赏日韩体育界的“耳光文化”。面对不听话的队员,教练有理有节地刮伊几只大头耳光,被打的服服帖帖知耻而后勇。多么地谦卑有序,多么地和谐——与一团和气谁也不碰谁的一根汗毛的“和谐”相比,适度暴力后被揍那一方发自内心的服膺,更接近和谐的内核。
但是,“耳光文化”并不包括队员和教练之间的互殴。比如,近日爆出的世界冠军王濛一家与教练的身体接触。事件的缘由各方说辞不一,除了血淋淋的伤口,余下的一概罗生门。这倒也符合如今大多数公共事件的属性:只见血光,不见内幕的走光。内幕永远掌握在盘踞最大资源的那帮人手里。王濛也好,教练也好,不过是“很大很大一盘棋”里边,两粒孤独的小棋子。
在这盘棋局中,棋子的不同位置决定了物质利益分配所得的多寡。只要这部分利益的分配一天不透明、不公正,即便王濛今天没和教练互相刮耳光,有朝一日王濛成了教练,照样也会和她的队员互相刮耳光。斗转星移,一些事情的轮回往往令人唏嘘叹惋。好比老赖当年走的时候电视里在放《还珠格格》,十几年过去,他回来了,电视里还在放《还珠格格》。
日韩体育界的“耳光文化”,非常单纯,耳光就是耳光。这里边有两个前提:传统文化认可这种体罚,被罚的不丢人;实施体罚者的确值得尊敬。以这个标准衡量,大约我们的教练员,很少有几个敢理直气壮向刺毛头们举起他们熊掌。
王濛的明天会如何?如果考量下来,王濛作为世界冠军依然存在不可替代的竞技价值,那她的结局未必有多惨,一堆人仗着她“扒分”,谁也不会和钱过不去。礼坏乐崩的时代,不存在“挥泪斩马谡”,只有不再具有剩余价值的,才会以“严肃纲常”的名义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