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组织行为学》第4次作业

(2015-11-13 09:50:27)
标签:

组织行为学

分类: 北京中医药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您本学期选择了“组织行为学”
说明:本次作业的知识点为:3,总分为44分,您的得分为44分

A型题:
请从备选答案中选取一个最佳答案

1. 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 [1分]

2. 工作压力产生的原因可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其中,属于客观原因之一的是: [1分]

3. 强化理论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1分]

4. 表扬、奖励员工,让他们参与管理,给他们提供培训机会,能满足员工的 [1分]

5. 过程型激励理论包括 [1分]

6. 工作设计的意义与作用之一是 [1分]

7. 提出期望理论的是美国心理学家 [1分]

8. 工作压力在心理上的作用往往采用一个词,即 [1分]

9. 强化理论是以下哪位心理学家提出来的 [1分]

10. 强化理论的理论来源于以下哪种学派: [1分]

11. 某公司年终进行奖励时,发给受奖员工每人一台电风扇,结果许多员工很不满意,认为公司花钱给他们买了个没用又占地方的东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1分]

12. 根据赫兹伯格的理论,激励员工的关键在于 [1分]

13. 在强化理论中,当某行为出现后给予某种带有强制性、威胁性的行为方式,以期减少或消除该行为出现的可能性。这种强化称为: [1分]

14. 一位管理者碰到一个自尊心很强的员工迟到了,选择以下哪种负强化的手段效果最好: [1分]

15. 工作紧张给组织带来的最大损失是 [1分]

16. 不仅提出需要层次的"满足-上升"趋势,而且也指出"挫折-倒退"趋势的理论是哪一种? [1分]

17. 下列制度中属于采用固定间隔强化方法的有 [1分]

18. 双因素理论的提出者是 [1分]

19. 以下各项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1分]

20. 内容型激励理论包括 [1分]

21. 提出需要层次论的是 [1分]

22. 以下做法中,属于消退强化方法的有 [1分]

23. 如果职工A认为和职工B相比,自己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 [1分]

24. 以下哪种紧张因素不容易被觉察到 [1分]

25. 在激励理论的分类中,期望理论属于: [1分]

B型题:
下列每组题有多个备选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以使用一次或重复使用,也可以不选,请选择正确答案

A.生存、安全、成长    B.生理、安全、关系    C.生存、关系、成长    D.成长、关系、安全    E.生存、生理、关系   
1. 马斯洛指出人的基本需要包括: [1分]
2. 阿尔德佛中的ERG分别是: [1分]

A.强化理论、公平理论、需要理论    B.需要理论、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C.期望理论、公平理论、需要理论    D.公平理论、人际关系理论、需要理论    E.人际关系理论、需要理论、强化理论   
3. 认知学派的激励理论有: [1分]
4. 行为主义学派的激励理论有: [1分]

A.场理论、公平理论    B.ERG理论、双因素理论    C.期望理论、公平理论    D.公平理论、双因素理论    E.双因素理论、场理论   
5. 内容型激励理论 [1分]
6. 过程型激励理论 [1分]

A.对    B.错   
7. 属于需要型激励理论的主要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奥德弗的ERG理论、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理论和麦克利兰的成就需要理论。 [1分]
8.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学派。 [1分]
9. 行为主义心理学的研究强调实验。 [1分]
10. 行为主义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必须通过研究人的行为分析人的心理。 [1分]
11. 紧张是指个体在面对环境压力时的生理或心理反应。 [1分]
12. 按照强化理论,只要控制行为的后果就可达到控制和预测人的行为的目的。 [1分]
13. 双因素理论认为,只有激励因素可以对个体产生激励作用。 [1分]
14. 强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斯金纳属于行为主义学派。 [1分]
15. 美国心理学家亚当斯根据社会心理学中认知失调理论于1963年前后提出公平理论。 [1分]

A.满意—不满意    B.满意—没有满意    C.没有满意—不满意    D.满意    E.不满意   
16. 在双因素理论中保健因素是指: [1分]
17. 在双因素理论中激励因素是指: [1分]

A.可以激励    B.不可以激励    C.很难说    D.不知道    E.没有理由   
18. 案例讨论:使用期望理论解释以下两个厂长的做法能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厂长1对全厂工人宣布:如果我们厂的利润翻一番,我们的工资也要翻一番。 [1分]
19. 案例讨论:使用期望理论解释以下两个厂长的做法能不能达到激励的目的:厂长2对全厂工人宣布:如果我们厂的利润翻一番,我们每人涨20员工资。 [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