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泽和破窗
(2021-03-25 10:22: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 |
前两天,《青浦教育》出了一份专辑,这是我们庆华小学的专刊。
这份专刊的由来,过程并不复杂,但背后却有着许多的故事。
《青浦教育》200期发专刊的时候,曾经向我约过稿,我写了一篇文章《流年素笺,不辜负相遇》庆祝《青浦教育》200期。在这个文章里,我讲到过《青浦教育》对于我们一线教师的普惠,我是这样说的:
2006年,是我高级职称评审的年份。
我急需要一篇文章,来作为我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的材料。相信绝大部分老师都有这样的境遇。
……
后来,我的文章顺利发表,我的职称也平稳通过。
再后来,我就在想,这种及时雨式的普泽,《青浦教育》应该是做了许许多多,做到了极致。
《青浦教育》就是这样的一本好的杂志。所谓的好的杂志,这种“好”里面,应该就是包含着一种特别重要的东西,对行业从业人员的恩惠。而这种恩惠,无论过了多少时间,都不会被人遗忘;这种普泽,无论过了多长的年头,依然能触碰到人心最柔软的部分。
确实,《青浦教育》这一期的庆华小学专刊,我当初的立足点,也正是要给我们庆华小学的教师以普泽,毕竟,无论是要评职称,还是要岗位晋升,我们每一个老师都需要这样的发表了的文章。
而且,我还了解到,我们庆华小学的老师,在发表文章方面,心理准备还不很踏实。
因此,我是希望借助于这一期的《青浦教育》庆华小学专刊,来唤醒他们。
就像《一个人的村庄》里说的: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个早晨,时候到了,自己就会醒来。
这一期的专刊,就是这样的一个时候。时候到了,我们就都醒来了。
上学年的时候,我们庆华小学进行了第32届教学节,这届教学节的主题是:“注重学科德育、培养核心素养”,在这一届教学节上,我们有一个案例征集的评比。
教师们都很踊跃,我们一共收到了60多篇的案例。
案例收到之后怎么办?只是简单的评一个一、二、三等奖,然后发发奖品、奖状了事?
我们要让每个教师的心血成果有超值的发挥。
因此,我们决定,就用这些案例为素材,我们做一期《青浦教育》庆华小学的专辑。
我们挑选了其中的30多篇案例,让老师以发表的标准去修改完善。
这样,我们的稿件就有了。
接下来就是联系杂志社,争取专辑的份额。
我原来以为,凭我良好的个人关系,这并不算什么事。
然鹅,这却实实在在是一个难事。
正如我一开始说的那样,作为普惠性的杂志,《青浦教育》的稿件文章已经排到了2022年年底,而由于每年专辑的份数有着一定的限制,到现在预定要出专辑的学校已经排到了2023年。
让人很凌乱。
不过,杂志社还是给我出了一个主意,然后直接联系教育局领导,争取一个特殊的名额。
领导很关心庆华,也很关心我。
《青浦教育》庆华小学专辑,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现在,我们每个老师手里都拿到了这一期的《青浦教育》庆华小学专辑。
心理学上有所谓的“破窗效应”。一扇窗户被打破后,其它窗户也会很快跟着被人打破。
这次的专辑,如果把它看成是打破了一扇窗,那么,我们希望的是,越来越多的窗户会被我们老师慢慢的打破。
到时,我们的教育科研,我们教师的课堂反思能力、文字能力,都会有一定程度的飞跃。
作为一个有少许经验的校长,一半经验一半想象,逐步引导大家,如此这般环环推进步步研究,希望的是以后,我们每一个教师都能发现,世间所有的美好,其实都与我们环环相扣。
前一篇:向前人致敬、对后人负责
后一篇:走近动植物、笔记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