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农村学校与中心城区学校

(2018-08-04 22:04:15)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
从1984年起参加教育工作,我一直在最偏远的农村学校任教,对于农村学校,自我感觉还是有着一定的了解和体验。
同样,任职校长之后,我有更多的机会去中心城区参观学习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特别是参加双名工程培训之后,师从杨校长和王校长,她俩自己任职的学校就都是沪上的名校,而后,因为培训,我又有机会参观了更多的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自认为,对于中心城区的学校,也有着一定的了解。
所以,如果要讨论农村学校和中心城区的学校的异同以及优势和劣势,我觉得我还是有一定的发言权。
首先,如果仅仅从硬件上来说,教育均衡化之后,农村学校、特别是上海地区的农村学校,在硬件配备上,已经和中心城区学校没有明显的差别,甚至很多的方面,比如校舍、操场、校园占地面积等等,都优于城区学校。
这种硬件的配备,包括学校的建设标准、包括教育的装备配置、包括学校信息化环境的建设、还包括教师的配备以及教育经费的生均经费标准。这些方面,农村学校和中心城区的学校,确实已经不存在差别。
而因为中心城区的土地资源紧张,特别是由于历史的原因,中心城区的学校普遍都不大。农村学校则不然,宽泛的土地资源,使得农村的学校无论是校舍还是操场,包括整个学校的占地面积,普遍都要超过中心城区的学校。
其次,教育资源整合之后,特别是始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学校撤点布局的调整,现在的农村学校,一般都是社区内唯一的一所学校,而且大部分学校都是历史比较悠久,其中不乏百年老校。比如说朱家角地区,我们朱家角小学就是社区内唯一的一所小学。我们学校的充分利用社区资源,丰富学生课程经历的做法,我觉得这是农村学校办学中的一个特别重要的方面,这也是培养孩子热爱家乡继而热爱国家的重要举措。而中心城区的学校,从与社区的结合度上来说,可能就没有农村学校那样的紧密,也没有更多的社区资源,所以中心城区的学校,可能更多的会从利用公共资源的角度去开展教育活动,比方说北京史家胡同小学的博物馆课程、上海曹光彪小学的场馆课程等等。
再者,即使是在教育均衡化的背景之下,农村学校依然缺乏城区特别是中心城区学校所具备的优质的教育资源,这种教育资源,更多的是一种人力资源,比方说,缺少高校、教育研究机构或者是市教研室的教研和科研支撑,所以农村学校的格局和视野会有一定的局限,农村学校的教师队伍的专业能力也会相对滞后于中心城区的学校。因此,合理地寻找、运用资源,这是农村学校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还有,从教育环境、家长资源以及学生的视野等方面,中心城区学校也有着农村学校无法比拟的优势。这一点毋庸多说,举一例足以说明,比方说我们学校在做家长进课堂,我们要找到能够给我们孩子上一些特定专业课程的老师,非常不易。另外,我们的学生,由于地域的原因、家庭的原因,视野和对于世界的直观经验,和中心城区学校的孩子,无可比拟。

而市教委其实也一直在努力致力于实现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更好地辐射郊区农村,以此缩小城乡差别。2007年开始启动的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委托管理工作。农村学校委托中心城区的优质学校管理,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郊区,在学校管理、课程教学、师资建设、学生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成效。
还有,新优质学校集群发展项目,其本质上是学校抱团发展,而一般来说,一个集群里面,中心城区学校与农村学校肯定都会存在,所以从这个层面来说,这也是一种中心城区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学校的辐射。还有集团化、学区化办学,其实都是一种优质资源的共享,也是中心城区优质资源对农村学校的辐射影响。
今年开始,市教委开始了百所公办初中强校工程,也是加强薄弱初中学校、特别是农村薄弱初中学校的重大举措。
还有像特级教师、特级校长的流动机制,本质上就是引导优秀教师、校长从中心城区向郊区学校,从优质学校向薄弱学校流动,这就是加快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办好每一所学校,发展好每一个孩子的有力保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