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游客挑衅发情虎”也能成推责理由?

(2012-02-07 12:15:42)
标签:

济南跑马岭

野生动物世界

老虎

发情期

围攻

游览车

游客

挑衅

杂谈

分类: 时事内参
    2月4日中午,济南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猛兽区内,27名游客遭到老虎群围攻,游览车挡风玻璃破碎,游客险些丧身虎口。跑马岭景区称,事故原因是老虎正值发情期,车内个别游客有挑衅行为,“老虎、游客都太兴奋”。然而这一表态却遭到游客一致抵制。同样一桩遭遇,事件双方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两种说法。(2月6日《济南时报》)
    实话说,28名游客差点“人入虎口”,即便事情起承转合真如游客所言,其也并不是没一点责任,比如明明亲眼看到换乘游览车的地方,停着车胎有防护盖,车窗有铁栅栏的特制游览车,怎可因一句景区的“承包给个体户”,就全然不顾生命安危,齐刷刷登上“普通中巴”?除了从众心理,总还是缺少点自我保护、争取利益意识的。不过,这和景区方面管理人员擅离职守等失职行为比起来,真是小巫见大巫了,特别是其在谈到事故原因时,竟搬出令人啼笑皆非的“游客挑衅发情虎”的劣质借口。
    “挑衅”是什么,大约是一种态度,一种寻衅生事、蓄意引起争斗的姿态。可是,“子非虎,焉知虎之怒”,景区人员又不是老虎,怎么知道游客在大巴车的些许“挪动”等举动,就会让老虎怒不可遏地想“你是在挑衅我”,于是愤然群起而攻之?即便真有可能,那为什么没有听到事先警告和教育引导游客文明旅游的只言片语?而且景区先提“老虎发情”,再说“游客挑衅”,难不成游客中还有人荷尔蒙过剩,臆想着勾引老虎?此番荒谬逻辑足以令人气绝。
    景区老虎为什么会围攻游客?一则可能是内在生理上的需要,比如在园里被虐待、饥肠辘辘了,人饿极了还磨牙嚯嚯、眼珠子发绿呢,何况饿虎?二则可能是受到外来因素侵袭,比如遭到人类攻击、杀戮了,便群起反攻之(但显然,游客们既没这个胆量,也没有这个条件)。当然,还有第三种情况,纯粹是动物的一种即兴行为,比如,像游客提到的“两只老虎啃轮胎崩断牙齿”后,血性大发,其他老虎赶来救场。
    而归纳起来,对可能的第一和第三种情况,都可以归结为一种原因:景区内部管理不善。如果老虎们每天都有自己的固定饮食,个个吃饱喝足了,其才没有雅兴去咬食无味的轮胎,即便真的临时“兽性大发”,假如景区方面提供了有保障的、既有防护网,又有铁栅栏的游览车辆,出口开门人及时让车辆驶离,游客们也用不着眼睁睁看着老虎猛攻20分钟,个个吓得心惊胆战、魂飞魄散。所以,景区管理疲软,保护措施缺失,才会临了拉来“莫须有”的理由作挡箭牌。
    事实上,自1993年深圳野生动物园开创“人在车上游览,动物车外散放”新模式以来,各地纷纷效仿,但管理举措并未跟进,于是近年来不少风景区、动物园都发生过动物发怒“游客惊魂”的意外,像北京八达岭野生动物世界熊掌拍碎大巴门、武汉森林野生动物园狮子咬人事件等,信息公布之初大多把原因归结为“被车上的活鸡或肉食吸引”、“游客的疏忽大意”等,但最终结果表明,根本原因在于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预案缺乏、平时对动物管护不够等。
    动物袭人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披露信息细节、第一时间公布事实真相、第一时间厘清各自权责,依法有序地跟进监管作为,各地以此为鉴,哪里还会一而再、再而三地上演“游客惊魂”?怕就怕一些景区总是嘴上“花团锦簇”,行动抠抠索索,心心念念的总是“赚钱生意经”,事到临头,原因诡辩,利益腾挪、歪招频出,把最大化的利好和权益留给自身,却把最危险的后果和代价无情地抛给民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