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被举报官员”理性回应才能止疑息争

(2012-02-06 14:12:34)
标签:

泰州

实名举报

乔春平

姜堰市国土局

局长

吴某某

滥用职权

杂谈

分类: 时事内参

    刚刚过完年,网民们就在泰州市一家知名网站的论坛,看到了一则实名举报的帖子。发帖人署实名乔春平,是泰州市一家企业的负责人,他举报姜堰市国土局局长吴某某与其他人勾结,在姜堰市港桥加油站土地使用权的落实上,利用职务之便滥用职权。此事遭到了吴某某的否认。目前,泰州国土局和姜堰市纪委已展开调查。(2月5日《现代快报》)
    重权在握的国土局长究竟有没有像实名举报中所言的滥用职权、暗箱操作?这个问题无法妄下结论。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从积年累月媒体披露的实名举报案例看,假如当事人没有掌握点“真材实料”,拿到点真凭实据,是断然不敢“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发网帖的。何况,本案中,“企业主”和“国土局长”身份的差异,地位的迥然,不能不让人浮想联翩。所以,就目前上级部门介入、纪委调查刚刚展开之际,被举报官员主动站出来坦荡回应舆论,是止疑息争的一条捷径。
    但是,就现在而言,被举报人没有解疑答惑的诚意,回答问题的“温度”是冰冷的,比如,当记者就乔春平的举报内容进行求证,姜堰市国土局局长吴某某只是一概否认,不做丝毫的解释;面对舆论对事情来龙去脉的追问,其只是一再强调“反正现在上级部门已经调查了,还是等调查结论出来再说”。
    更重要的是,“冰冷”的态度还佐证着一个细节:在具体而微的事件披露上,公众从其身上得到的信息为“零”。比如,按照《江苏省成品油市场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的规定,泰州市商务局是对成品油零售企业进行资格审查的主体,但姜堰市国土局为何要附加条件,进行二次审核?加油站为何要选择“两面不到200米远的上空,全部是密集的50万伏高压线”的“高危”地块?此次加油站的项目是否落入电话录音中的“蒋某”的手中,蒋某和国土局长本人又是何种关系?……
    由是观之,一方是举报人的言之凿凿、掷地有声,一方是被举报者的遮遮掩掩、讳莫如深,其结果似乎可想而知:舆论一边倒的支持企业主——公意往往就是这样,你越打马虎眼,它越真好奇;你越一推三六九,它越要做“无赖假定”。所以,大家只会觉得事件可能更复杂,内幕可能更惊悚。即便最终调查机构给出了答案、道出了原委、说出了结论,也难以一时半会扑灭沸腾燃烧的民意。
    大量的事实早就证明,话不说不透,理不辨不明,在这个民智大开的时代,出现问题,双方当事人大胆站出来说道说道、较真一回、理论一番,真相很快会在众人火眼金睛下水落石出。而假如,一方一味地捂盖子、躲猫猫,只把问题“戳”在那儿,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让自身处于更尴尬的境地。尤其沉默的一方再关涉“公权”、“官员”,则难免招来如潮的恶评——想想以往,沉默不语的被举报获取不法资金千万的亳州市某区建委主任、深沉有加的被情妇举报的某腐败官员等,莫不如此。
    当然,逻辑上说,官员的辩白不能为事件的性质盖棺定论,最终的结果需要上级部门、调查机构的认定才能得出。但所谓“官权民授”,此案中的国土局长作为被监督者,理应有正面回应公众质疑的勇气。这道理,往小里说,是个从政智慧的问题;往大处讲,也关涉官员道德、权力伦理——一个对“举报”这样的公众监督形式都置若罔闻,对喊得天响的舆论喇叭都无动于衷的官员,你能指望他有多高贵的精神、美好的情操、亲民的情怀?又能多劳力费神地为百姓办实事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