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网约车政策真空期不妨在思索中等待

(2016-11-05 08:33:13)
分类: 社会写真

 

11月1日是交通部等国家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正式实施的日子但是对于更多的城市来说,各个城市自己的政策落地目前来看,还有一段日子。在这段日子里,我们不妨冷静去思索,从自己的角度权衡利弊,从社会的角度分析得失,从发展的角度揣测未来。

北京从10月8日发布征求意见稿以来,到目前已经接近一个月了,在全国范围内,除开杭州、宁波之外,北上广深的细则定稿均没有发布实施,显示在这个可能会关乎绝大多数市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有关部门”还是非常慎重的,权衡再三,相信出台的网约车细则一定是在最大程度上缩小社会矛盾,又能照顾各阶层利益的。

从一个乘客的角度出发,网约车当然首先是安全,在这个大前提下,省钱可能是最根本的出发点。乘坐网约车的人中毕竟大家的腰包不是非常饱满,所以一定要省钱,当然在前期各家平台大量补贴下的短时间畸形发展,毕竟不是长期的红利,从长期来看,乘客要想省钱,最为合理的解释就是运力规模基本与乘客的需要相当,双方达到平衡才行。这一点乘客不能指望当前各家平台竞争司机资源、竞争各城市市场份额的额外补贴。平衡就是大家想搭乘网约车时能够比较便利地实现,既不能过长等时,也不能依靠加价来抢司机。而这种运力的平衡恐怕需要政府的管理者和网约车平台来确定。如果依照这个角度去确定网约车的规模以及政策的底线,得出的结果一定是各方满意的。

乘客满意,一定是政府管理者最迫切希望的,而网约车公司、网约车司机的利益如何保护,绝对不是目前网约车平台公司的补贴,需要有一个长期的利益平衡机制。城市管理者需要考虑交通的拥堵、人口管理的成本,来综合衡量社会管理成本。比如说城市拥堵,有时候多出的外地网约车表面上是方便了乘客,但是如果使城市的拥堵突然加剧,那么必然会大大增加全社会的出行成本,这可能是网约车司机和乘客个人出行成本不愿意承认的,但是又是必须面对的,也可能是城市管理者最难以向市民解释的问题,毕竟他们面对的是关乎切身利益的市民。

从城市以及网约车的发展来看,网约车的发展一定要与城市的发展协调起来才更具前途,中国的大城市病在被上广深这样的特大城市上这些年凸显出来,许多城市的管理政策、管理水平需要跟得上步伐。而互联网这个平台上类似互联网金融、互联网物流等诸多的新生事物,目前来看是引领社会发展和百姓生活的,城市的管理需要提高,更需要在互联网信息使用的角度提升水平,网约车实质上是个从城市人口、物流信息、城市交通管理等等诸多方面需要借助互联网信息管理的综合性问题,把这个问题解决好,也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的好途径,更需要市民从进步和发展的角度理性思考和对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