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奴役简史(研究大纲)

标签:
历史哲学人类学社会学政治经济学 |
分类: 天地人文 |
人类社会演化过程也是奴役行为演化过程。
第一阶段:狩猎采集时期(群居时期),人类作为食物链顶级生物,是直接对自然进行掠夺性利用。
这个阶段,因人还是自然的一部分,还受自然环境制约,存在对自然的敬畏和崇拜,既图腾信仰。
第二阶段:新石器时期(部落时期),人类学会养殖和种植,实现对自然的控制,通过奴役动物和植物,获得人工养殖和种植的食物。
这个阶段人类获得剩余食物,使得一部分从事自然崇拜活动的祭司和巫师能够脱离劳动,靠掌握与自然的对话权而获得他人剩余。
第三阶段:农业社会早期——奴隶社会时期,农业需要领土,产生农业国之间的战争。战胜的氏族部落和国家,开始是对异族人口的奴役,进而对奴隶后代形成的阶层的奴役,利用奴隶开展种植、养殖业,对自然进行奴役。或让奴隶提供生活服务,奴役奴隶劳动。犹太人走出埃及过程,是逃脱奴役的过程。非洲贩奴是现代奴隶制的残余。如果印第安人没有被清洗人口,将成为奴隶的重要来源。
这个时期,巫师等神职人员和国家领袖,利用其统治地位,奴役大众。君(国王)和子(精神领袖)以百姓为刍狗。
第四阶段:农业社会后期——封建时期,因国家之间征战到最后形成相对稳定的民族国家,奴隶来源枯竭,对人身奴役的制难以持续,产生土地租赁制,地主阶级通过剥削农民剩余劳动奴役农民。
这个时期,封建君主及其诸侯,联合起来形成封建统治阶级,对大众进行奴役。
在农业社会阶段,奴役是通过对人身或土地所有权的拥有,对农业劳动力进行直接或间接的奴役。对人身的奴役是一种强权,对农民的奴役则是不平等的农产品分配关系。封建统治者还与神职人员结合,形成利益共同体,一起奴役大众。
第五阶段:资本主义初期——工业化时期,工厂主通过奴役机器这个工具,绑架和剥削工人剩余价值,对劳工进行奴役,获得资源和财富。由拜神教变为拜物教。
第六阶段:资本主义后期——资本化时期,资本家通过资本这个核心要素,控制和奴役机器、经营管理者和劳工,剥削劳动者剩余价值,从而最大限度获得资源和财富。由拜物教变为拜金主义。
资本主义阶段,剥削和奴役是通过市场和其中不平等的交换关系进行的。而不平等的交换关系建立在市场要素在生产中不平等的影响力和地位基础上。当市场成为一种信仰,市场理论为其存在的奴役行为提供了神圣的注释,市场经济学被封神。
第七阶段:科技主义阶段,部分掌握高科技的人群,通过人类日益依赖的人工智能等技术,控制资本、机器和大众,获取剩余价值,极大程度获得资源和财富。
这个阶段,技术极客通过掌控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生存方式的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基础设施,操控资本和土地等资源、进而实现对大众的奴役。科技封神,取代神仙、物质和资本。
第八阶段:硅基智能统治阶段,人类整体沦为人工智能的奴隶。硅是蛋白质出现之前就有的自然元素,人类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推背而归。天地以万物为刍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