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评央行开展数字货币研究

(2016-01-20 20:52:59)
标签:

财经

技术

区块链

金融

创新

分类: 互联网金融
      刚才央行官网出现一条消息: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京召开。于是有记者来电就此向我请教(媒体也够拼的,24小时关注政府网站消息呢)。   
      无独有偶,1月19日,英国政府也发布了关于区块链的重要报告,提出建立“中心化的”区块链网络,报告认为考虑到区块链点对点的特性,存储在区块链的数据是完全可信和无法篡改的。因此,英国政府正在积极评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考虑将它用于减少金融欺诈、错误,以及改造目前以纸张为主的流程,并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政府暗示,将会使用区块链开发一个用于记录物品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具有高可信度的平台。不过,英国政府倾向建立“中心化”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将会在他们区块链网络中实施他们自己的“规则”。政府强调,使用数学方式来保护区块链网络的思想,这是一种“误解”,并且认为政府应该参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网络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我早前已经撰文建议央行着手开发建立互联网央行(或数字央行),其中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发行数字货币。
       当代货币体系是以金本位为基础的法定货币体系,虽然金本位被瓦解,但依旧是建立在金本位基础上的。
       回顾人类货币发展史,随着贸易范围的扩大,作为一般等价物的货币形态也越来越统一。秦始皇统一之前,列国各自发行货币,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方便了贸易,但中国的流通货币长期以铜和银作为主要材料。明清以后因与西方贸易的开展,中国获得了大量白银,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的主要材料。虽然产生了纸币,但依旧以贵重金属作为价值基础。最终,黄金成为全球公认的货币价值基础。统一的度量衡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始终是国际贸易和价值交换的需要。
       记者问,是否央行对数字货币的肯定是对比特币等的利好,我说未必。
       如果数字货币只是替代纸币发行,依旧以黄金、美元等为价值基础,只是一种新的价值凭证,只能叫虚拟的黄金或纸币。我认为,真正的数字货币的未来,应该不再以某个被公认的一般等价物(如黄金)为基础,而是以全部经济体中所有财富(劳动成果)为基础计算出来的,根据交易量确定货币发行量,也就是每一笔交易产生一个货币需求,并产生一次货币发行。这样一来,数字“货币”其实不再是货币,只是价值的记账符号,通过区块链做全网记账,将经济体全部财富的价值赋予到每一个资产和每一笔交易之中,最终以人类的劳动成果(包括管理和科学研究)为价值的基础。
      这将是一个新的货币大发现时代,就如同人类经历的从贝壳到黄金的发现历程。现在各种数字货币就如同远古人类使用的贝壳,只是某个部落依据内部协议确定的一般等价物,可以在那个部落内流通,比特币只是一个部落。而最终被人类接受的统一的数字货币,不能只依赖数字技术,更需要基于一种公认的协议。技术加协议才是完整的数字货币。
      现在政府和民间都在努力利用技术开发数字货币生产系统并希望自己的系统能被更广泛地接受,成为数字时代的“黄金”。未来终会有一种数字货币会被全球认可。
      期待中国能一马当先。央行加油。


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京召开

字号 文章来源:沟通交流 2016-01-20 19:26:52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

2016年1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讨会在北京召开。来自人民银行、花旗银行和德勤公司的数字货币研究专家分别就数字货币发行的总体框架、货币演进中的国家数字货币、国家发行的加密货币等专题进行了研讨和交流。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出席会议,人民银行副行长范一飞主持会议。有关国内外科研机构、重要金融机构和咨询机构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会议指出,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人民银行对此高度重视,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数字货币面临的法律问题、数字货币对经济金融体系的影响、法定数字货币与私人发行数字货币的关系、国际上数字货币的发行经验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会议认为,在我国当前经济新常态下,探索央行发行数字货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提升经济交易活动的便利性和透明度,减少洗钱、逃漏税等违法犯罪行为,提升央行对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的控制力,更好地支持经济和社会发展,助力普惠金融的全面实现。未来,数字货币发行、流通体系的建立还有助于我国建设全新的金融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国支付体系,提升支付清算效率,推动经济提质增效升级。

会议要求,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要积极吸收国内外数字货币研究的重要成果和实践经验,在前期工作基础上继续推进,建立更为有效的组织保障机制,进一步明确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数字货币的设计应立足经济、便民和安全原则,切实保证数字货币应用的低成本、广覆盖,实现数字货币与其他支付工具的无缝衔接,提升数字货币的适用性和生命力。

人民银行在推进数字货币研究工作中,与有关国际机构、互联网企业建立了沟通联系,与国内外有关金融机构、传统卡基支付机构进行了广泛探讨。参与研讨的国内外人士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并就相关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及发展路径与人民银行系统的专家进行了深入交流。(完)


英国政府发布区块链技术重要报告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公众平台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举报

  走时评:尽管这份长达88页中的报告,有一些观点肯定会有很大的争议,但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出这份报告是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完成。这个报告应该对于监管机构和政府部门而言,有着较大的参考价值。报告中提到了很多政府观点和监管思路,也许能看出英国政府对于区块链技术是抱着非常复杂的心态,但是尽管如此,还是显示出很大的投入决心,并且已经提升到国家战略高度。

  翻译:暴走恭亲王

  今天(2016年1月19日),英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关于区块链技术的重要报告,这份报告名为《分布式账本技术:超越区块链》中提到,英国联邦政府和政府首席科学家Mark Walport将会投资区块链技术,来分析区块链应用于传统金融行业的潜力。

  区块链技术,也被称为是分布式账本技术,能够让网络上的任何人安全的进行交易结算,并且低成本的实现资产的传输。因此,在过去的几个月时间里,越来越多的公司和初创企业已经开始探索区块链技术的潜力,将他作为分布式数据共享和存储平台。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120/mp55487120_1453257835781_3.jpeg

  英国政府首席科学家Mark Walport

  考虑到它点对点的特性,存储在区块链的数据是完全可信和无法篡改的。因此,英国政府正在积极评估区块链技术的潜力,考虑将它用于减少金融欺诈、错误,以及改造目前以纸张为主的流程,并因此可以降低成本。政府暗示,将会使用区块链开发一个用于记录物品所有权和知识产权,具有高可信度的平台。

  Walport说,

  “去中心化账本技术,在改变公共和私人服务方面有着巨大的潜力。它重新定义了政府和公民之间数据共享,透明度和信任,将会主导政府数字改造规划方案。任何新技术肯定都会带来挑战,但是如果能够很好地处理领导、协作和治理之间的关系,分布式账本能为英国带来很大的好处。”

  中心化

  除了创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公共平台,来为全民和社会提供服务时,英国政府还计划开发一个能够在政府和公共机构之间使用的应用系统。Walport和他的研究小组,将会协作将分布式账本技术集成到政府管理中,保障政府的隐私和安全。

  不过,英国政府现在试图建立的分布式账本系统,将会在他们区块链网络中实施他们自己的“规则”。政府强调,使用数学方式来保护区块链网络的思想,这是一种“误解”,并且认为政府应该参与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网络的立法是非常重要的。

  http://photocdn.sohu.com/20160120/mp55487120_1453257835781_4.jpeg

  英国政府报告指出,

  “一般认为,未经许可的分布式账本系统有时候是不需要人类来执行规则的,仅仅通过数学算法来控制,但这是一种误解。”

  这个报告更进一步接解释说,就像比特币这样的分布式账本系统,更像是被核心开发者“控制”的,因此政府进行监管这一过程是非常重要的。

  报告中还指出,

  “他们是由一些特别的软件系统来运作的,通过集中在少部分开发系统软件代码的软件工程师手上。如果系统有了价值和影响力,他们有可能开发更加强大的内部流程。缺乏一个中心化的法律机构,将对于公共监管机构带来更大的挑战,如果他们希望通过现有法律法规来件监管分布式账本系统的话。政府因此应该考虑通过监管那些定义规则的技术代码方式,来监管分布式账本系统。”

  尽管他们积极尝试理解和投资区块链技术,但是英国政府却不能接受比特币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和透明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