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简光洲更勇敢

(2009-01-22 13:13:19)
标签:

三鹿奶粉

潜规则

更勇敢

杂谈

 

没有人质疑简方洲的勇敢。因为“三鹿”、因为东方早报的首次点名,但凡优秀记者的前缀,大概从此会常常被冠以“勇敢”。

但,事实上,在和各种无良现象和邪恶势力的缠斗中,记者的背后,如果没有更勇敢的人站着,则无以成其美名毕其功,且不论当年江苏纪委出了名“不怕死”的曹克明、“打假医生”陈晓兰、“铁面检察”方工,即令《南方周末》最近披露的军医张伟,为揭开“三鹿奶粉”的盖子,所承受的压力之大也迥非外界能够想象。

众所周知,记者只是一个传播者,限于不同的专业背景,记者不可能掌握和洞悉各个行业的“业内秘密”,换句话说,没有“业内人士”,也就是“深喉”们提供“炮弹”和靶目标,记者可能什么都不是。

据报道,张伟最早是在2008年6月28日接到首例“问题奶粉”病例的,接着,入住解放军第一医院的结石患儿迅速增加,且所有的疑点都一致指向“三鹿奶粉”,但即令调查组专家甚至国家卫生部的大员都怀疑“三鹿”也拿它没有办法,因为:“所有质检结论均称,奶粉是合格的”。

惭愧,媒体在这个时候是缺席的。面对全国医疗界的“一致沉默”,“铤而走险”的张伟只好硬着头皮“自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通知多家媒体——“不管和三鹿有没有关系,都要进行调查,否则会有大批的孩子死掉,假如我们调查错了,可以给三鹿道歉。”

事隔5个月,我们仍然可以感受他的巨大压力。首先,他的调查可以被恶评为“山寨版”、是个“屁”,因为你不具备所谓的“新闻专业资质”;其次,你也并非乳品业,“不务正业”地拿一个医生的清誉作博弈,居心叵测;再次,由于“非法调查”并“散布诽谤言论”,不能排除被“受害方”定谳为“恶意侵权”的可能。

他最后的那根“稻草”无非是患者。但正因为掌握着事实链的终端,他面临着最要命的压力,恰恰是“医疗界的一致沉默”,由于触犯强大的“潜规则”,我们不能不想起3年前极度深寒的哈尔滨,因揭露“天价医药费”而被潜规则“潜掉”的主治医生王雪原,他最后的结局居然是骆宾王式地“不知所终”……

一边是“会有大批的孩子死掉”,一边是“所有质检结论称,奶粉是合格的”,如同红军当年强渡湘江,“厢体式激战”的张伟一遍一遍地向媒体反映,终于把传媒力量积聚到一场对“三鹿”的大围歼。

如果他竟至于输了呢。那就是第二个“王雪原”。谁为他、为他的家人负责?

一个显著的区别是,记者的“勇敢”万众瞩目,在明处,谁要“潜”掉记者,还得顾忌社会舆论;而“比记者更勇者”则不同,他们在公众的视线之外,被“潜”掉的时候,一定是无声无臭。

笔者常想,科学越发展,细分化程度就越高;细分化程度越高,消费者“知情”的门槛就越高,也就是掌握专业程度的越少,同时,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各行各业的道德失范和“潜规则”猖獗的现象却层出不穷,所谓“人必自助,然后天助”一类的教诲让我们越来越陷入自虐的尴尬,就拿“医”和“食”来说,我们不可能个个先修炼成白求恩和李时珍再去看病,也不可能个个先打熬成诺贝尔和谈家桢再去吃东西(即令他们,也得中招),质检部门呢,又习惯性腹泻地总是出具“合格”、“安全”一类的证书,“公急不如私急”,我们只能“亟呼”着张伟们一个接一个地站出来,为我们指点“业内迷津”,规避“专业陷阱”。

问题是,比记者更勇敢,一定意味着,将付出比记者更大的成本、更大的牺牲!而社会,又拿什么来回报他们呢?!

没有。

如果没有张伟们,我们很可能至今还吃着石蜡米、品着苏丹红、尝着硫酸铜而咂着吊白块;如果没有张伟们,我们很可能至今还穿着黑心棉、住着“钢丝房”,看着“大批孩子”被“三鹿”戕害……

因此,有人把“比记者更勇敢的人”比做“普罗米修士”。遗憾的是,在一个不具备保护普罗米修士机制的社会,倒了楣的“普罗米修士”通常只能有四种卡夫卡式的结局——————

第一种,他帮助了人们,因此被钳锁在高加索的裸崖上,被鹫鹰啄食着肝脏,他痛苦并荣耀着,被啄的肝脏永远再生。

第二种,因为受不了啄肝的痛苦而迫使自己陷入岩石,越陷越深,最终变成群岩中的一分子。

第三种,岁月的流逝,使他的历史亮点已被遗忘。众神遗忘。鹫鹰遗忘。他自己也遗忘。

第四种,每个人都对这桩不再重现的勋业渐渐厌烦。众神厌烦。鹫鹰遗忘。他自己也遗忘。

那伤口,疲惫地合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