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此身,此时,此地

(2022-07-10 21:00:00)
分类: 教育点滴

此身,此时,此地

今天,全员核酸,炎炎烈日下,我们一动一身汗,而那些为大家进行检测的医务工作者,却一直穿着严实的防护服,可以想象高温下他们工作的强度。这个社会,没有轻轻松松的工作;我们的人生,没有随随便便的获取。每个人的岁月静好,都是无数人的负重前行。是要感谢每一个给我们带来平安,带来温暖的人,时时感念身边人的好,我们的内心也就会知足、幸福。

  虽说是放假,但我们的每一位老师依旧责任在身,每一天都关注着孩子们的假期生活,每天在群内进行防溺水,重安全的提醒,疫情期间还需要关注孩子们家庭成员的出行状况,及时上报,同时我们还不忘记作为教育者的不断学习,“约你一起背课标”的活动,让每一位老师真正静下心来读懂课标,研究课标。心中有标,方能行动有法。

  朱光潜先生在评论文学艺术水准时提到四境:疵境——稳境——醇境——化境。他说:文章要做得好,必须经过一番只有自己知道的辛苦,同时必有极谨严的艺术良心,肯严厉地批评自己,虽微疵小失,不肯轻易放过,须把它修到无疵可指,才能安心。这四境不仅适用于文学艺术界,也同样适用于医生、教师等专业技术界。我们每个人的成长何尝不是在经历这四境?

 最初的我们,尽管备课时做了充分的准备,尽管课前做了许多的预设,但是在课堂上,教学流程常常按部就班,突发事件不能智慧解决,课堂节奏不能收放自如,生成资源不能恰当利用,课堂心境不能保持平和,这可以说是“疵境”,我们为了完成教材内容而上课,我们为了课堂的顺畅而上课,这个阶段当老师的都有过,甚至是有人教了十几年还停留在这个层面。

   积累了一定经验之后,我们对教材有了自己的理解,课渐渐上得比较顺手,学生也听得舒服,课堂算是四平八稳,没有什么问题出现,学生也能安静听你讲课,这个阶段就是“稳境”,稳稳当当,但缺少创新,缺少生命灵动的声音。到“稳境”的教师,如果再想进一步,就须博采众长,多读多“临”诸多名家的课堂实录,同时自己要广泛阅读,丰厚积淀,多学多思,心中有生,手中有法,形成自己的风格,追求“醇境”。在追求的过程及达到这个境界时,我们方能享受到教育带给我们的快乐和成就感,即便是我们做不到像于永正、于漪等教育家的“化境”,但我们只要做到了是孩子们眼中有思想、有追求、有知识、有智慧的老师,也算是达到了“醇境”之地。

  由今天忠于职守的防疫工作者,由今天尽职尽责、坚持研修的老师们又想到了朱光潜提到的三此主义”,就是此身,此时,此地。一、此身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由此身担当起,不推诿给旁人。二、此时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时做,不拖延到未来。三、此地(我的地位,我的环境)应该做而且能够做的事,就得在此地做,不推诿到想象中的另一地位去做。

 这个夏日,很多岗位上的工作者们都在践行“此身,此时,此地”;这个假期,我们的老师们也同样在践行此身,此时,此地”……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