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2022-07-20 16:30:32)
分类: 教育点滴

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一路学习  一路成长
彭红
结束了忙碌而充实的一期,需要总结反思的太多,但毕竟是个俗人,一直在疗拖延症的伤,才有了今天后置的文字。
其实每天都被光照耀着,身边的、远方的,无数熟悉的、陌生的人,他们都以自己最努力的姿态影响着我,感染着我。前日,观看“喜迎二十大 建功新时代”的演讲比赛,领略到各行各业的人们在平凡的工作中所做出的不平凡的事迹;昨日,在校园的建筑工地,看到炎炎烈日下,顶着酷暑依旧忙碌的建设者们;今日,听到成长学院里,教育大咖们精彩的演讲……他们中的每一个所展现出来的的担当和情怀,都如一道光洒在我的心中。人生没有不辛苦的工作,没有不劳动的收获!作为教师,我们更需要为了孩子们,永远行走在学习和成长的路上。
怕自己掉队,怕自己松懈,怕自己愧对校园里的孩子们,太多的怕,让自己选择参加了新网师,只想和爱教育、爱学习的同行们同频同振。就这样一路小跑,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这一期,也完成了自己参与的新网师的两门课程,不算是好学生,没有参与过班级的任何活动,只是听课、读书打卡、按时上交作业,听课很多时候不及时,需要课后看回放;作业不投入,只是满足于按时上交,中间最忙的时候,来不及写,把学习的书带作业题交给了年轻的小伙伴,没想到那次作业竟然得了优秀,那是我最开心的一次,因为是要按要求设计一个单元的学习标准和一个单元的测试题,优秀的作业就代表着年轻的她们对教材的深度研究。做的最好的应该是读书打卡了,每天都在坚持,也是因为这份坚持,期末自己竟然获得两门课程的优秀学员。感谢新网师,感谢学校青年教师成长工作室的同伴,让我没有掉队,一路学习,一路成长!
研究个体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不同特点,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人这一辈子都在“认识自己”,改变自己,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认识自己,更要认识被教育的儿童,选择《发展心理学》这门学科,也就是为了更好的认识自己,认识儿童。这一学期,是坚持看完了林崇德教授的《发展心理学》,同时也阅读了彼得 布朗编著的《天性 认知》以及《儿童行为心理学》和《儿童沟通心理学》。虽说没有达到“啃读”的程度,但还是坚持了下来,同时听完丁教授的八次课程, 
作为语文老师,对教材的解读和研究是我们的基本功,在选择《发展心理学》这本学科的同时,我还选择了《小语研课》,从文本的解读到教材的解读,再到目标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及单元学习目标和单元检测的组卷。这门课程以自我预习为主,每次是需要先学习《构筑理想课堂的三重境界》中的章节,然后写作业,上课的时候更多的是优秀作业的展示,感叹于那么多的老师在辛苦工作的同时,对学习的执着,更感叹对同一文本,那么多老师抛开教参后有着自己深刻而多角度的解析。
就这样,被大家推动着,一路前行,一路收获!
通过学习,更加深刻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个体,有着自己对世界对他人对工作的认知,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会让每个个体能够自觉地进行自我修正,作为旁人,我们应该接纳每一个不同的人,允许他们出错,允许他们有自己的想法,包容他们在发展中的“停滞感”,不能强加,只能是在理解、尊重的前提下,给予适当的建议,同时多关注,多给发展的平台,让他们能增加“关怀的品质”。当一个人有了成功的体验,有了自我成长的满足,有了自我价值的体现,他也就自然能够提升自己的思想高度。当“我”能作为第三者360度地审视自己时,人就有了在思维中反观自己的能力,也就是自我反思意识。有这个本事的人可以不用别人告知,自己就知道错在哪儿了,然后通过提高自我修养来改善。虽然我们很多时候难做到360度地反观审视自我,但我们可以时时提醒自己,努力进行自我反思,修炼自己接纳他人的本领。
 通过学习,也更深刻地感受到每个孩子都有独特的个性,正像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个性完全相同的人。我们要认识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强势智慧,有人语言表达能力出众,有人逻辑思维能力强,有人有运动天赋,有人音乐智力超长,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真正激发出每个学生的潜能,才能培养出各个领域的人才。在一个班级里,如果我们用一把尺子去量所有的儿童,那就违反了教育规律,作为老师,要尊重每一个孩子,哪怕是成绩极差的孩子,他也值得尊重,因为他是一个鲜活的生命。“量体裁衣”“因材施教”说起来容易,但在实际工作中,老师们往往为追求完成教材任务,而忽视儿童的不同个性发展。好的教育就是尊重每一个学生的教育,作为教师,要照顾到各个层次的孩子,从课堂发言,到作业布置;从参与活动,到评价方法,分层教育很重要。作为学校,要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绽放,要以学生差异特点为导向,不断引导老师和家长从独特性、差异性上探寻个性化学习、个性化表达、个性化评价的方法和路径。
 英国教育家洛克指出:“教育上的错误和配错了药一样,第一次弄错了,决不能指望用第二次和第三次去补救,它们的影响是终生清洗不掉的。”虽说这句话有点夸张,但对教育者来说,却应该当做座右铭。教育需要责任,需要担当,因为我们肩负着培养人才的重任,必须按教育规律做事,按儿童成长规律进行教育。
吴正宪老师说:作为一名好老师,路在何方?路就在我们每天的课堂上。好课堂是孩子们的期待,既然是孩子们的期待,就应该成为当老师的一直要努力的方向。如何打造好课堂,作为老师先要从每天的学习开始,种下一颗努力向上的种子,其它的就交给岁月吧!

 你可以不成功,但不能不成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