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于丹《论语》感悟之六: 忠恕之道  【要点摘要】

(2008-02-15 17:19:12)
标签:

要点摘要

讲座视频

分类: 赏:人物风采
             于丹《论语》感悟之六

        忠恕之道

                   于丹《论语》感悟之六: <wbr>忠恕之道 <wbr> <wbr>【要点摘要】 

于丹《论语》感悟之六: <wbr>忠恕之道 <wbr> <wbr>【要点摘要】【秋鹤小语】

    春节期间,于丹教授再次登上《百家讲坛》为我们讲了七集《于丹<论语>感悟》,分别是:孝敬之道、智慧之道、学习之道、忠恕之道、为政之道、诚信之道、仁爱之道。于丹教授从《论语》这部儒家经典中,感悟出许多人生智慧,从孝敬、诚信、仁爱、忠恕,这些美德开始讲起,又讲到《论语》中的管理智慧,再到如何学习人生的大智慧,为我们现代人提供了一份精神食粮。

    秋鹤是个最受益的人。因为她在黄金周期间,认真听完了这七集讲座,同时还将七集讲座全部录了下来,每一集反复听,并作了一些记录。虽然各部分记录得有详略之别,但是以后只要有时间会逐渐充实。

    现在秋鹤将记录的内容收藏起来,同时也奉献给大家,希望大家和秋鹤一起分享阅读于丹的《论语》感悟。

 

【要点摘录】

《论语·里仁》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朱熹解释“忠恕”:尽己之谓忠,推己之谓恕。

【于丹心语]】真正的忠诚是内心的道德判断,良知何在。

【经典故事】招聘卖花姑娘的故事(三个姑娘:第一个很专业;第二个:有经验;第三个:送花有一颗善良的心)

《论语·卫灵公》君子求储己,小人求储人。

《论语·卫灵公》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

《论语·里仁》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经典故事】沙子和珍珠

《论语·学而》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论语·公冶长》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内自讼者也。

【典型案例】五天无借口日

《论语·卫灵公》躬自厚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于丹心语】自己的心厚道了,对别人的责怪就少了。

俗语:那个人不议论人,那个不被别人议论。

《论语·宪问》子曰:赐也贤乎哉,夫我则不暇。

【于丹阐述】

    我们也可能没有达到七十二贤人的境界,但是我们的眼睛,往往是会盯别人的短处,有时候看别人的短处,就反衬了自己的长处。我们议论他人的不幸的时候,自己的幸福感就得到了满足和延伸。  

    其实有的时候我们议论他人的不幸往往不是抱着一种沉痛的悲悯,而是在这种放大之中,让自己的内心得到一种自足的宣泄,这样的动机善良吗?

    恕就是善待自己,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恕的出发点是将心比心,而后我们才会宽容。

    两条线:法律线和道德线。

【于丹心语】宽容源自于理解。

【经典故事】仇恨袋与大力士海格立斯  希腊神话

【于丹阐述】

    当他出现在你路上的时候,你置之不理,把仇恨扔在一边,你根本不碰它,它也就那么大了。它不会给你造成更大的障碍,逐渐你走远了,它就被忘记了。但是你跟他较劲,你越踢他越打它,仇恨袋的原理是越摩擦越大,最后它会封死了你整个人生的路。

【经典故事】上帝和贪婪自私的人

【于丹阐述】

    这个可以允诺你美好的机会,滑过之后,万劫不复,可能此生永不再来,所以你的心态就决定了你拥有的是新一轮的仇恨、抱怨、缺失、遗憾和残缺。

【重要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艾利斯提出一个理论:情绪困扰理论。一个人负面情绪的产生引起人生巨大的困扰,往往不是因为事件本身,而是因为人的信念。信念又源自什么呢?源自于你对事件的判断。

    但遗憾的是人往往从一些片面的判断出发,夸大了负面情绪和痛苦。所以这种负面的情绪就产生了它形成了一种困扰。也就是说:判断导致信念,信念导致情绪,情绪导致困扰。

【于丹阐述】

    在艾利斯这个理论中,并不是事件本身造成了人的困扰,同样的事情不同的判断会导致不同的情绪投入。所以,忠恕之道其实一以贯之,就是一个人如果对自己的心都不能宽容的话,那何谈宽容别人呢?如果你跟自己都较劲,有很多事都过不去的话,那你看这个世界,肯定处处都是狭窄的。

【经典故事】买鞋的故事  看到做轮椅的人,突然侥幸地想到:我的人生还有鞋可挑。

【于丹阐述】

    人看这个世界抱着什么样的角度呢?我们往往是在一种片面的情绪里,夸大了自己的痛苦,所以要对别人能实行恕道,对他人,对世界有宽容之心,前提是放弃是跟自己的这种较劲。有很多时候,人总会看见不曾拥有的,而对眼前拥有的一切会忽略。

【经典故事】小伙子跟哲人(老人)诉苦。[一千万]

【于丹阐述】

    每一个生命有机缘在这里走到今天,走到我们目光的相遇,这都是值得感恩的机缘。其实恕道里面包含了一种深刻的渊源就是感恩之心。

【于丹心语】  恕道里面包含着一种深刻的渊源就是感恩之心。

【经典故事】文学家和老乞丐  

【于丹心语】恕道有时候仅仅就是一个真诚的沟通。

【于丹阐述】

    人生有的时候遇到好机遇,可能会被坏心情放走;遇到不好的机遇,一个人保持好心情,也会等到好的转机。 

【经典故事】阿拉伯传说故事 在流沙上写下仇恨和在石头刻下幸福

【于丹阐述】

    这个世界上所有的过往,有过伤害,但也有过很多的恩典,我们以什么样的心情去面对呢,就看你把哪些刻在石头上,我们铭刻的与遗忘的往往不同,有些人生用来铭刻仇恨,所以他就遗忘了所有的幸福;有些人生用来铭刻幸福,所以他的心只能充满感恩。

【于丹心语】人生用来铭刻仇恨,就会遗忘所有的幸福;人生用来铭刻幸福,心里就会充满感恩。

【于丹阐述】

    所以,何谓忠恕,这样的道理从两千多年前夫子一以贯之。走到我们每个人的心里,说简单了就是忠诚自己,善待他人。以这样的心走出去,不管这个世界再纷乱,再迷茫,我们每一个普通人,也会有一以贯之的道理。这样的人生相信也能把握在自己的手里,因为有我们的一颗心在。

 

请欣赏于丹《论语》感悟讲座视频:

http://news.xinhuanet.com/video/2008-02/12/content_7593166.htm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