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我国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
(2022-12-05 10:28:25)分类: 改革 |
(2022年11月27日-12月4日)
2022年12月1日,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以实现经济总量、结构数据协调衔接并提高普查效能。我国经济将再迎“全面体检”。本周,能源局发布两文件,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将至。我国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成立。沪苏浙皖启动共建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
法规政策
- 能源局发布《电力现货市场基本规则(征求意见稿)》、《电力现货市场监管办法(征求意见稿)》。(2022年11月28日)
- 财政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资产评估法 ( 修订征求意见稿)》。(2022年11月28日)
- 《“十四五”噪声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即将发布实施。这是继“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之后,我国在污染防治领域又一大攻坚行动。(2022年11月28日)
- 科技部和教育部发布《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同意10家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2022年11月28日)
专栏
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及培育名单公布
11月28日,科技部、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批复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的函,同意空天科技未来产业科技园等10家作为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量子信息未来产业科技园作为建设试点培育。
批复函指出,各有关地方要高度重视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工作,支持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和科技领军企业协同,着眼未来产业重点方向,依托高校优势学科,以国家大学科技园为基础,以完善体制机制为重点,培育引进高层次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探索“学科+产业”的创新模式,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孵化专业化能力,构建未来产业应用场景,加快集聚人才、技术、资金、数据等创新要素,完善创新创业生态,打造未来产业创新和孵化高地,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为后续复制推广积累经验,引领新时期国家大学科技园升级发展。
批复函强调,各有关高校要进一步深化相关体制机制改革,实施有组织的科研,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加快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科技成果评价、高校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单列管理等改革试点,发挥未来产业科技园建设试点牵头主体作用。
批复函明确,各试点未来产业科技园要建立大学、地方政府(或国家高新区)、科技领军企业共商共建共有的机制,将引进和培养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作为重要任务,把构建未来产业创新创业生态作为科技园建设的核心,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融合,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成果转化与孵化的融合创新体制机制,加快突破一批未来产业重点方向关键核心技术,孵化一批具有未来产业特征的高成长性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一批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未来产业创新创业人才。
- 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积极推动新能源发电项目应并尽并、能并早并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对具备并网条件的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应并尽并、能并早并”。加大配套接网工程建设,与风电、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做好充分衔接,力争同步建成投运。(2022年11月28日)
- 《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公布。(2022年12月1日)
- 国家发改委公布《粮食流通行政执法办法》,全力推进粮食和物资储备行政管理部门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强化粮食流通领域执法力度,完善粮食流通行政执法程序,为进一步提升依法监管能力、严肃法律责任提供有力支撑。(2022年12月2日)
-
- 重大事件
-
-
中国成立首个国际先进技术应用推进中心。这是目前我国唯一的专业从事汽车标准化研究与应用的科研机构。该中心选定海陆空全空间无人体系、电子处方流转及药品交易结算体系、数据交易体系、新能源交换体系、电子元器件和集成电路交易和储备体系“五大体系”。(2022年11月27日)
-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省际合作联席会议召开。会议提出,推动山西、内蒙古、陕西等沿黄河产煤大省着力确保全国煤炭和电力供应稳定,在黄河上游沙漠、戈壁、荒漠化地区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2022年11月29日)
- 中国、蒙古发表联合声明表示,双方将扩大贸易、投资、金融、矿产能源、基础设施、数字经济、绿色发展等领域合作。支持两国企业按照市场原则和商业规则扩大煤炭、铁矿石、农产品贸易,支持两国企业签订煤炭中长期贸易协议。(2022年11月30日)
-
- 精彩观点
-
-
在“不确定性下的世界经济与中国作为”学术研讨会上,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在题为《对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认识》演讲中提出,中国高水平的对外开放,需做好四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统筹好国际和国内,促进内外联动,服务于高质量的发展。二要更好地统筹改革和开放,形成改革开放良性互动。三要处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以中国的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利用好国际环境中的战略机遇。四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在开放中防范风险。中国贸促会研究院副院长刘英奎在题为《中国对外经贸高质量发展思考》演讲中提出,为顺应时代潮流、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挑战、促进高质量发展,中国对外经贸应在七个方面发力:一是货物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并重,促进形成进出口贸易、吸引外资与对外投资、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均衡发展新格局。二是对外经贸关系上双边多边并重,促进形成重点突出、全面开放新格局。三是对外开放区域上东中西部并重,尤其是要加大西部地区对外开放力度,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四是大力发展新方式新业态,促进传统外贸企业转型升级,培育对外经贸新的增长点。五是高度重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着力提升贸易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六是积极参与国际规则、国际标准的制定和引领,尤其是要加大国际规则、国际规则高端人才的培养。七是高度重视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从国际、国家、区域、产业、企业五大层面完善我国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战略。(2022年12月3日)
-
-
最新进展
-
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签署《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共建备,携手民用航空“链长”中国商飞、中国航发集团和中国航空工业忘录》,启动长三角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共建,加快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发展。全面促进长三角地区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共同打造产业集群、共同开展示范行动、共同建设创新中心、共同搭建服务平台、共同建设产业联盟、共同健全协同机制。(2022年11月29日)
- 工信部正式公布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名单。45个国家级集群2021年主导产业产值达19万亿元,布局建设了18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占全部国家级创新中心数量的70%,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载体1700余家,培育创建了170余家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22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成为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载体。(2022年11月30日)
-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截至2022年10月,我国累计批准地理标志产品2495个,核准地理标志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7013件。2021年,地理标志产品直接产值突破7000亿元。(2022年11月30日)
- 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22年1-10月份,全国社会物流总额为275.4万亿元,同比增长3.6%,增速比1-9月份提高0.1个百分点。(2022年12月1日)
- 据住建部,2022年1-10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21万个、859.25万户。(2022年12月1日)
- 据国家统计局,2022年11月PMI为48.0%,比上月下降1.2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46.7%,比上月下降2.0个百分点。(2022年12月1日)
- 据财政部,2022年10月,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债券4555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56亿元、专项债券4399亿元。全国发行再融资债券2252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191亿元、专项债券1061亿元。合计,全国发行地方政府债券合计6807亿元,其中一般债券1347亿元、专项债券5460亿元。截至10月末,全国地方政府债务余额351688亿元。(2022年12月1日)
- 据交通运输部,2022年前10个月,我国水路货运量、货物周转量同比分别增长4.8%和5.5%,港口货物吞吐量、集装箱吞吐量同比分别增长0.5%和4%。(2022年12月1日)
- 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风电装机容量约3.5亿千瓦,同比增长16.6%;太阳能发电装机容量约3.6亿千瓦,同比增长29.2%。(2022年12月1日)
-
- 热点述评
【我国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经济普查是一项重大的国情国力调查,与人口普查、农业普查组成三大周期性全国普查项目。经济普查是一项全面调查,通过普查掌握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经济普查每10年进行两次,分别在逢3、逢8的年份实施。目前,我国已在2004年、2008年、2013年和2018年分别开展了四次全国经济普查,2023年将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普查标准时点为2023年12月31日,普查时期资料为2023年年度资料。
2022年12月1日, 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的通知》。此次全国经济普查将于2023年展开,将首次统筹开展投入产出调查,将两项工作在同一年份统筹开展,以实现经济总量、结构数据协调衔接并提高普查效能。这有利于更加全面、系统地利用经济普查结果编制供给使用表和投入产出表、为GDP核算提供良好的基础数据,提高统计调查数据和经济普查数据的协调性。因此,此次普查在统筹协调、制度设计、组织实施、软件开发和技术保障等方面的工作难度也高于历次。此外,此次全国经济普查将全面调查我国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规模、布局和效益,摸清各类单位基本情况,掌握国民经济行业间经济联系,客观反映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创新驱动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生态文明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新进展。
为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国务院将成立第五次全国经济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组织实施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和决策。此次全国经济普对于摸清新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家底”;准确把握经济运行新变化、新特征;有效发挥经济普查对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的统计监测评价作用意义重大。作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之后的首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此次全国经济普查将进一步夯实统计基础,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为加强和改善宏观经济治理、科学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科学准确的统计信息支持,我国经济将再迎“全面体检”。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规划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