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启航新征程:中国正式进入“二十大时间”
(2022-10-16 21:09:52)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679
(2022年10月10日—2022年10月15日)
关键词:二十大;双碳;产业链供应链;物流基地;金融立法;人口老龄化;统一大市场
引言
2022年10月16日,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本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中国正式进入“二十大时间”。本周,国家发改委明确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央行推动重大金融立法项目。工信部正式确定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国家能源局推动“双碳”能源标准体系建设。
一、法规政策
国家能源局发布《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2022年10月9日)
专栏:2022年10月9日,国家能源局印网站刊发《能源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化提升行动计划》。文件提到,到 2025 年,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善、可有力支撑和引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标准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良好互动,有效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节能降碳、技术创新、产业链碳减排。建立完善以光伏、风电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研究建立支撑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标准体系,加快完善新型储能标准体系,有力支撑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分布式能源等开发建设、并网运行和消纳利用。制定一批新兴技术和产业链碳减排相关技术标准,健全相关标准组织体系,实现能源领域碳达峰产业链相关环节标准全覆盖。修订一批常规能源生产转化和输送利用能效相关标准,提升标准要求和水平,助推和规范资源综合利用、能效提升。到2030 年,建立起结构优化、先进合理的能源标准体系,能源标准与技术创新和产业转型紧密协同发展,能源标准化有力支撑和保障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
中国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领导小组印发《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正文包括总体要求、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加大古籍抢救保护力度、提高古籍整理研究能力、提升古籍整理出版水平、统筹古籍数字化建设、促进古籍资源普及推广、推动经典古籍对外传播、创新古籍人才队伍建设机制、组织实施等10个部分。(2022年10月11日)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做好2022年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工作的通知》明确24个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目前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已达41个,覆盖全国27个省(区、市)。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在健全冷链物流网络体系、保障区域生活物资供应、促进冷链物流与相关产业联动发展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2年10月11日)
二、重大事件
中共十九届七中全会在京举行。全会决定,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22年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2022年10月9—12日)
我国西南地区首个特高压交流工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川渝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工程正式开工。川渝特高压交流工程是世界海拔最高的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2022年10月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正式确定首批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包括杭州、武汉、成都、宁德、南通、潍坊、合肥、株洲、广州、深圳、包头、齐齐哈尔等12个城市。开展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创新能力、增强稳定性和竞争力的重要举措。(2022年10月10日)
第132届广交会将于10月15日线上开幕。(2022年10月11日)
央行推动重大金融立法项目。央行发条司发文称,将加快法治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金融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一是持续做好立法统筹,从全局角度把握金融法律体系建设,推动出台、修订《金融稳定法》《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等一批重大金融立法项目。二是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和法治央行建设,完善制度规则,规范履职程序,不断提升金融监管和执法水平。三是推动金融司法服务保障更加有力,继续做好金融法治宣传教育工作。(2022年10月13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于在北京召开。(2022年10月16日)
三、精彩观点
《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的重要文章《坚持人民至上》。文章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们党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我们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我们党要做到长期执政,就必须永远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风雨同舟、同甘共苦。(2022年10月16日)
《中国青年报》刊发对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司司长王海东《“健康老龄化”是我国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途径》的采访文章。王海东表示,健康老龄化是应对人口老龄化成本最低、效益最好的手段和途径。要建立完善健康教育、预防保健、疾病诊治、康复护理、长期照护、安宁疗护“六位一体”,综合连续、覆盖城乡的老年健康服务体系。(2022年10月11日)
深圳综合发展研究院院长樊纲,日前针对统一大市场建设问题提出,发展统一大市场的关键是制度改革问题。技术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一切能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的东西都有利于扩大市场,都有利于形成统一大市场。但是,剩下的制度性问题值得高度重视,包括中央的制度、地方政府的制度,还是存在很多堵点。要通过制度的改变来扩大市场,确保我们市场的统一性、一致性。(2022年10月12日)
四、最新进展
据国家知识产权局,2012年至2021年,国家知识产权局累计授权发明专利395.3万件,年均增长13.8%,累计注册商标3556.3万件,年均增长25.5%。战略性新兴产业有效发明专利占国内总量的比重超过三成。(2022年10月9日)
据国家统计局,十年来,我国人口规模持续扩大,人口素质不断提高,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就业质量稳步提升,就业形势保持稳定。2021年末,我国人口数量为141260万人,比2012年末增加5338万人,年均增长593.1万人,年均增长率为0.4%。(2022年10月10日)
据国家统计局,2013年,我国城镇就业人员比重首次超越乡村,达到50.5%。2021年,城镇就业人员总量达到46773万人,比2012年增加9486万人,年均增长1054万人;城镇就业占比进一步提高到62.7%,比2012年增加13.8个百分点,年均提高1.5个百分点。(2022年10月10日)
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地区司,十年间,我国区域发展相对差距持续缩小,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速连续多年高于东部地区。东部与中西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比分别从2012年的1.69、1.87下降至2021年的1.53、1.68,东西差距持续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性逐步增强。我国动力源地区引擎作用不断增强。2021年,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分别达9.6万亿元、27.6万亿元、10.1万亿元,总量超过了全国的40%。(2022年10月11日)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党的十八大以来经济社会发展成就系列报告显示,2021年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为2.50(农村居民收入=1),比2012年下降0.38,城乡居民收入相对差距持续缩小。(2022年10月11日)
据中国人民银行,2022年9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47万亿元,同比多增8108亿元。9月社会融资规模新增3.53万亿元,同比多增6245亿元。9月末,广义货币(M2)同比增长12.1%,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高3.8个百分点。2022年10月11日)
据商务部,2022年1至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0.4%。其中,服务出口19082.4亿元,增长23.1%;进口20293.2亿元,增长17.9%。8月当月,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5437.9亿元,同比增长17.6%。(2022年10月12日)
据市场监管总局,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登记在册个体工商户已达1.09亿户,是2012年的2.7倍,十年来年均增长10.9%。(2022年10月13日)
据商务部,2022年1至8月,我国服务贸易继续保持平稳增长。服务进出口总额39375.6亿元,同比增长20.4%。(2022年10月14日)
五、热点述评
【启航新征程:中国正式进入“二十大时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党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再次抵达重要历史性时点。2022年10月16日,金秋十月,神州大地天清气朗,山河锦绣。迎着收获的喜悦,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开幕。中国正式进入“二十大时间”。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本次大会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牢牢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朝着宏伟奋斗目标勇毅前行,我们要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天的中国,东风浩荡,气象万千;今天的中国,意气风发,信心满怀,阔步迈向未来。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