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佐军、田惠敏: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022-10-24 11:20:00)分类: 改革 |
《与改革同行》系列680
(2022年10月16日—2022年10月23日)
关键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湿地保护;宜居村庄;乡村建设;美丽乡村
引言
2022年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对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出具体部署。《工作方案》的出台,将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重要作用。本周,《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和《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出台。
一、法规政策
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2022年10月17日)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联合印发《全国湿地保护规划(2022—203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及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湿地面积约5635万公顷。到2025年,全国湿地保有量总体稳定,湿地保护率达到55%,新增国际重要湿地20处、国家重要湿地50处。(2022年10月19日)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2022年10月20日)
专栏:两部门:“十四五”期间全国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
近日,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美丽宜居村庄创建示范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十四五”期间争取在全国创建示范美丽宜居村庄1500个左右,引领带动各地因地制宜推进省级创建示范活动,打造不同类型、不同特点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样板,推动乡村振兴。
二、重大事件
中国石化西南石油局在四川盆地页岩气勘探获得重大突破,评价落实地质资源量达3878亿立方米,整个页岩层段资源量超过1万亿立方米,这是我国首次在寒武纪地层取得页岩气勘探的重大突破。(2022年10月19日)
据国家林草局,三北工程启动20个科学绿化试点县建设,试点建设期限为2022年至2025年,试点县包括“双重”规划分区北方防沙带的河北易县等7个县,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的宁夏隆德县等10个县,东北森林带的吉林抚松县、黑龙江铁力市和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的青海共和县。(2022年10月21日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闭幕。(2022年10月22日)
三、精彩观点
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发表首份施政报告提出关于发展经济、改善民生等政策和措施。其中提出,成立香港投资管理公司,发展“北部都会区”,从包括提升融资平台国际化、强化最大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优势、加强互联互通等在内的六个方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的竞争力。报告称,将全面提升香港金融服务竞争力,港交所于明年修改上市规则,为尚未达到利润和交易要求的先进科技企业融资提供便利。此外,港交所计划重振GEM(创业板)市场,为中小企业和初创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融资平台。(2022年10月19日)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辛国斌在国家产融合作平台座谈会上表示,要建设运营好平台,进一步深化产融合作。围绕产业科技创新和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积极发挥平台纽带和汇聚效应,引导金融机构精准支持各项规划、政策落地。完善产融合作政策支撑体系,不断丰富财经政策工具、产品市场工具,着力为重点产业链供应链“白名单”企业做好服务,支持有效投资和工业稳增长。加大信息共享力度,立足工业大数据、通信大数据,加强跨部门数据对接,构建全维度涉企信息共享机制。坚持平台公益化基础属性,处理好发展与安全、创新与稳定关系,强化技术防范措施,确保各类风险管得住、处置好。(2022年10月19日)
四、最新进展
据财政部,截至2022年9月末,我国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1059亿元,同比增长26.7%,保持农业保险保费规模全球第一。(2022年10月18日)
国务院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制的《2020中国人口普查分县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共有105个大城市,包括7个超大城市、14个特大城市、14个型大城市以及70个型大城市。其中4个县级市:江苏昆山、浙江义乌、浙江慈溪和福建晋江,被明确为大城市。7个超大城市: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2022年10月18日)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2022年前三季度,我国汽车企业出口211.7万辆,超过2021年全年出口量。(2022年10月20日)
根据各地公开信息统计,“十四五”期间,全国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约650万套,2022年是完成保障性租赁住房“十四五”目标的关键期。(2022年10月20日)
五、热点述评
【扩大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作为基础产业,农业直接间接影响着整个国民经济,农业稳则经济稳。农业农村现代化离不开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是最基本的农村公共产品。农业农村重点领域项目的推进,将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发挥稳经济的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对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目标任务,也需进一步聚焦稳定粮食生产、做优乡村特色产业等重点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然而,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投融资方面通常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运作的市场化程度不足,导致对商业资金、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还存在周期长、成本高等特点,与社会资金的匹配度不高;此外,我国当前农业整体产业效益不高,项目预期收益偏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项目投融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2022年9月26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在建项目建设,开工一批新项目,年内完成投资3000亿元以上。随后,2022年10月17日,农业农村部、水利部等8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扩大当前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的工作方案》,就加强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作出部署安排。
《方案》明确,从现在到年底前,聚焦农业农村基础设施短板弱项,突出抓好灌区等水利设施建设和改造升级、农田水利设施补短板,以及现代设施农业和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等项目建设,加快在建项目实施进度,开工一批新项目,确保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尽快见效,为保供防通胀、稳住经济大盘奠定坚实基础。
《方案》提出,针对投融资机制,在建设主体上,鼓励符合条件的相关市场主体参与承建农业农村、水利基础设施重大工程项目;在资金筹集上,推行政府投资与金融信贷投贷联动;在运营方式上,对设施农业、冷链物流等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鼓励社会资本合作建设运营;在还款来源上,以项目建成后形成的生产经营收入为主,通过项目打捆打包建设经营,统筹构建多元化还款渠道。
《工作方案》的出台,将对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书记、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经济学博士,博士生导师,2015年发展中国十大年度人物,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人本发展理论创立者,华中科技大学、湖南大学、北京邮电大学等校兼职教授,同时兼任多个学术团体职务,被多个地方政府聘为顾问或首席专家。博士师从中国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研究员,硕士师从国际著名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奠基人张培刚教授。著有专著《人本发展理论》《与改革同行》《第三次大转型》《中国的根本问题——九亿农民何处去》等19部;主编《中国新农村建设报告》《中国绿色转型发展报告》《中国园区转型发展报告》等14部;合著《中国民生报告》等8部;参著《垄断行业改革攻坚》等31部;主持或参与过190余项国内外科研课题;在《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和《新华文摘》等报纸和杂志上发表了1300多篇文章;呈递给党中央国务院领导130余篇调查研究报告,获得数十次批示;主要面向企业和政府进行过数百次报告和讲课,得到听众的普遍肯定和广泛欢迎。曾获得2次中央交办任务贡献奖特等奖、三等奖,6次获得中国发展研究奖一等奖、二等奖,1次获得农业部优秀论文二等奖等。
田惠敏: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莫干山研究院特约研究员。现供职于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博士、博士后先后师从著名经济学家张培刚和厉以宁。研究领域:宏观经济、区域产业、开发性金融、国际战略、私募股权、民营经济等。主要著作:《私募股权投资与企业改制上市实务操作教程》《私募股权投资治理机制研究》《私募股权资本与民营经济发展研究》《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管理与评估实务全书》。文明之光·2021中国文化交流年度人物。
(文章原载于微信公众号“经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