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论》系列394|李佐军、田惠敏: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2019-05-21 12:21:15)2011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纲领,对于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本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
一、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年9月21日)
-
第五届夏季达沃斯论坛在大连举行。论坛主题为“关注增长质量,掌控经济格局”。(2011年9月14—16日)
-
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进一步做好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管理工作。(2011年9月19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等问题。(2011年9月26日)
-
《科学时报》刊发辜胜阻和李惠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的文章。文章提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高投入、高风险、见效慢的产业,需要构建由信贷市场、资本市场、股权投资、担保体系和政府引导构成的完备高效的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和政府引导的双重作用,推动流动性向资金稀缺的领域流动,形成“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局面。为此,一要构建多层次的信贷融资体系,提高银行信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规范民间金融,切实缓解新兴产业企业融资难。二要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新兴产业企业融资过程中的担保难、抵押难等问题。三要构建与企业构成相匹配的多层次的“金字塔”型资本市场体系。四要构建以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私募基金为主体的多层次股权投资体系。五要建立多样化的引导政策,推动社会资本流向新兴产业急需投资的关键行业和领域。(2011年9月26日)
-
《中国流通经济》刊发黄国雄《论流通主体——再谈流通体制改革几点意见》 的文章。文章提出,在充分发挥农民在农村市场作用的同时,要发挥政府职能的主导和引导作用,发挥城市流通产业的示范和模范作用。第一,要构建交易平合,发展各种类型的交易市场,充分发挥万村千乡农家店的示范作用,构建一个双向畅通、低成本、保安全的农产品、工业品和农资的流通体系;第二,要构建信息平台,及时反映市场供求状况,指导农业生产投向;第三,构建物流配送平台,衔接小生产与大市场,为双向商品流通服务;第四,发展深加工业,特别是利用集镇经济、区乡所在地的集居点,发展农产品深加工,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为农民增收寻找新的途径;第五,构建多形式、多渠道的农超对接、农商合作的新途径。(2011年9月23日)
-
2011年8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6.2%,涨幅比上月回落0.3个百分点,环比上涨0.3%;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3%,环比上涨0.1%。(2011年9月9日)
-
2011年8月份,我国进出口总值为3288.7亿美元,同比增长27.1%。其中出口173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5%;进口1555.6亿美元,同比增长30.2%。(2011年9月10日)
【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2011年9月,国务院召开常务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十一五”时期安全生产工作取得的积极进展和明显成效,重点分析了“十二五”时期面临的严峻形势和挑战。会议认为,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进程中生产安全事故易发多发的特殊时期,安全事故总量依然较大,职业病发病率居高不下,部分高危行业产业布局和结构不合理,监管监察及应急救援能力亟待提升,安全生产工作既要解决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结构性和区域性问题,又要应对新情况、新挑战,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会议明确了“十二五”时期安全生产的六项主要任务,包括:将煤矿和非煤矿山、交通、危险化学品、建筑施工、职业健康等作为安全生产的重点行业领域,完善企业安全保障体系、政府安全监管和社会监督体系、安全科技支撑体系、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体系、应急救援体系以及宣传教育培训体系。会议讨论通过了《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这是“十二五”时期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总纲领,在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等方面,都更加结合了安全生产工作的新形势、新情况和新特点,对于全面落实企业主体责任、部门监管责任和属地管理责任,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意义重大。
六、作者论谈【培育自主创新品牌重点要做好的工作】将培育自主创新品牌作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工作予以重视和强调;大力推进品牌型工业化,通过培育品牌来推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制订国家品牌战略和国家品牌发展规划,聘请有关专家精心设计国家品牌形象;重点培育国家品牌产业,提高中国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大力培育区域品牌,推进“一城(或镇或乡或村)一业”或“一城(或镇或乡或村)一品”;努力培育品牌企业,使之尽快成为占领国际市场的跨国公司;着力培育品牌产品,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提升中国产品在国际消费者中的地位;完善保护品牌的法律法规,加强对各种品牌的注册、维护和保护工作;充分利用国际法,保护中国的国际品牌等。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每月大事盘点[J].秘书工作,2011(9):32-33.
[3]辜胜阻,李惠钰.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J].科学时报,2011(9):1-2.
[4]黄国雄.论流通主体——再谈流通体制改革几点意见[J].中国流通经济,2011(9):72-75.
[5]本刊编辑部.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 [J].安全生产与监督,2011(10):5.
[6]宁丙文.科学谋划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规划科技司负责人[J].劳动保护,2011(11):31-33.
[7]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J].信息技术与信息化,2011(11):1.
[8]安全生产“十二五”规划[N].中国安全生产报,2011-10-18.
[9]李佐军.第三次大转型——新一轮改革如何改变中国[M].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54.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
田惠敏: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精彩回顾:
李佐军:草根学者走向辉煌
《与改革同行》系列2 李佐军、田惠敏:普惠性减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与改革同行》系列1 李佐军、田惠敏: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李佐军、田惠敏:中国“入世”迈出重要一步
李佐军、田惠敏:1999年“审计风暴”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李佐军、田惠敏: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
李佐军、田惠敏:国企三年脱困
李佐军、田惠敏: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系统进行重大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苏南模式”的体制困局与反思
李佐军、田惠敏:《华为基本法》通过最后一次审稿
李佐军、田惠敏:“诸城经验”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战略性调整
李佐军、田惠敏:“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
李佐军、田惠敏:全面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国营企业“破三铁”改革半途中止
李佐军、田惠敏: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引发“市场换技术”思考
李佐军、田惠敏:国务院办公厅史无前例地为一个镇“单独发文”
李佐军、田惠敏: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
李佐军、田惠敏:“863”计划诞生
李佐军、田惠敏:巴山轮会议——改革关键节点的重要国际会议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会议——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李佐军、田惠敏: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在全国进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
李佐军、田惠敏:陈志雄承包鱼塘引发雇工之争
李佐军、田惠敏:章华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李佐军、田惠敏:陈春先创办我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
声明:本文引用的资料、数据、事例,都来源于公开发表的报纸杂志、国内外书籍,以及网络、电视、广播等。文中所有的观点与思考均属于我们个人,并不代表任何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