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史论》系列348|李佐军、田惠敏: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019-04-03 19:13:12)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旨在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八项措施。这对于引导和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驻成都办事处正式挂牌。
一、重要文件《中华人民共和-
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2007年11月3日)
-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的政党制度》白皮书。(2007年11月15日)
-
中国治理荒漠化基金会驻成都办事处正式挂牌,负责统一协调云、贵、川、藏、渝、桂六省(区、市)治理荒漠化工作。(2007年11月1日)
-
巨人网络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2007年11月1日)
-
阿里巴巴在香港联交所挂牌上市。(2007年11月6日)
-
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提出,要坚持稳中求进,保持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协调发展,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2007年11月27日)
-
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发表《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北京宣言》。(2007年11月28—29日)
《中国改革论坛文集》收录刘尚希《政府间财政体制改革:基于县财政的分析》的报告。报告提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仅仅依靠中央政府来行使纵向和横向财政平衡的责任是远远不够的。由中央政府直接去解决县乡财政困难,这表明我国的省以下体制出现了严重的功能性障碍,长期这样下去,其后果不只是行政效率的低下,而是会导致进一步的集权和公共治理的复归。作为大国,省一级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国的一个省相当于国际社会中一个国家的规模(人口、面积),应当在法律上赋予其明晰的辖区财政平衡责任。对于这一条,至少应当写入《预算法》,以改变省级政府仅强调本级财政平衡的传统观念和认识。(2007年11月1日)
四、重要数据-
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7年11月份,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6.0;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为104.6;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3%;固定资产投资2007年完成额累计值为100604.61亿元;原煤产量当期值为21192.2万吨,2007年累计值为208754.9万吨。
-
中国村社发展促进会提供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国内生产总值超过亿元的行政村已超过8000个,其中超过百亿元的村庄为11个。这些“亿元村”创造了约1.6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
(2007年11月4日) -
卫生部新闻发言人公布消息,截至2007年9月30日,全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7.26亿,参合率为85.96%。(2007年11月12日)
【促进产业集群发展】产业集群, 是指某一产业的上下游企业在一定区域内大量集聚, 形成了竞争优势的经济群落。产业集群在强化专业化分工、发挥协作配套效应、降低创新成本、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等方面作用显著,是工业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集群发展迅速,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也存在一些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一是对产业集群发展缺乏整体规划和引导,导致地区分割、资源浪费严重;二是部分产业集群以贴牌生产为主,技术含量较低,产业链不完善,自主品牌和创新能力缺乏;三是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特别是对产业集群配套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滞后。
为解决上述问题,同时为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促进产业集群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的要求,2007年11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分析了我国产业集群发展的现状与存在问题,提出旨在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的八项措施:一是加强科学规划,优化区域和产业布局;二是坚持节约发展,提高土地等资源利用效率;三是壮大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化协作水平;四是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层次;五是切实推进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型工业;六是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培育区域品牌;七是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健全社会服务体系;八是规范引导区域产业转移。《意见》的提出,对于引导和促进我国产业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和产业竞争力,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优化经济结构,带动中小企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作者论谈【“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这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按理说,城镇化应该是人口城镇化的过程,也就是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在整个人口中的比重,或者农民不断市民化的过程,这是城镇化的本质内容。土地城镇化只是人口城镇化的一个顺带结果。但是实际上,在过去我国推进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城镇化却得到优先推进,而人口城镇化则相对滞后,原因在于我国独特的土地制度和财政制度等。地方政府通过征收土地来实现自己的利益,而没有相应使农民转移到城市,也没有给失地的农民以足够的补偿。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图文数据库[EB/OL],1946-01-01/2017-12-31.
[2]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事记(1949-2009)[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653.
[3]中国共产党大事记·2007年[EB/OL]. http://cpc.people.com.cn/GB/64162/64164/6352098.html.
[4]2007年11月份统计数据,国家统计局网[EB/OL]. http://data.stats.gov.cn/search.htm?s=2007年11月.
[5]2007年11月时事政治,时事一点通网[EB/OL]. http://www.ssydt.com/sszz/1450.html.
[6]政策信息(2007年11月)[J].宏观经济管理,2011(12):76.
[7]黄孟复.中国民营经济史·大事记[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301.
[8]中国“亿元村”突破8000个[J].江苏农村经济,2008(11):70
[9]黎金钊.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政策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8(3):12-13.
[10]郭正涛,王德运.产业集群:我国中小企业发展路径的必然选择[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7(11):51-53.
[11]金雯.发展产业集群的问题与对策[J].群众,2007(12):45-46.
[12]李佐军.中国改革新思维——改出一个“人本市场经济”[M]. 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200.
作者简介
李佐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导,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吴敬琏教授
田惠敏:国家开发银行研究院副研究员,经济学博士,先后师从张培刚教授、厉以宁教授
精彩回顾:
李佐军:草根学者走向辉煌
《与改革同行》系列2李佐军、田惠敏:普惠性减税助力小微企业发展
《与改革同行》系列1李佐军、田惠敏:建立海南自由贸易账户体系
李佐军、田惠敏:中国“入世”迈出重要一步
李佐军、田惠敏:1999年“审计风暴”
李佐军、田惠敏:我国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李佐军、田惠敏:启动国家创新体系和《知识创新工程》
李佐军、田惠敏:国企三年脱困
李佐军、田惠敏:第一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对金融系统进行重大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苏南模式”的体制困局与反思
李佐军、田惠敏:《华为基本法》通过最后一次审稿
李佐军、田惠敏:“诸城经验”与国有企业改革思路的战略性调整
李佐军、田惠敏:“两江试点”走上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台
李佐军、田惠敏:全面推行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改革
李佐军、田惠敏:国营企业“破三铁”改革半途中止
李佐军、田惠敏:上海牌轿车宣告停产,引发“市场换技术”思考
李佐军、田惠敏:国务院办公厅史无前例地为一个镇“单独发文”
李佐军、田惠敏:1988年的价格改革“闯关”
李佐军、田惠敏:“863”计划诞生
李佐军、田惠敏:巴山轮会议——改革关键节点的重要国际会议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会议——1984年全国中青年经济科学工作者讨论会
李佐军、田惠敏:莫干山——我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符号
李佐军、田惠敏:四川省广汉县率先在全国进行县级机构改革试点
李佐军、田惠敏:陈志雄承包鱼塘引发雇工之争
李佐军、田惠敏:章华妹成为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个体工商户
李佐军、田惠敏:陈春先创办我国第一个民营科技实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