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佐军: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应对国际经济危机

(2009-08-09 22:37:56)
标签:

农村市场

农村人口

农民收入水平

李佐军

中国

财经

   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外需或出口难以有大的起色,开拓国内市场、扩大内需成为中国保增长、应对国际经济危机的必然选择。

    开拓国内市场从地域上来看,无非是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相对而言,农村市场潜力更加巨大,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是中国农村市场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目前,我国农村人口仍有八亿之多,占全国总人口的55%左右,是当今世界最庞大的社会群体。中国八亿农民的市场一旦启动起来,对世界任何产业和企业都是一个巨大的诱惑和机会。

    二是与城市消费市场相比,农村消费市场空间更大。农村居民对一般消费品的需求远未饱和,缺乏的只是价廉物美、适销对路的产品。而且,农村住房消费没有城市住房消费那么大的价格下跌压力,农村道路和车位对农村汽车消费的限制也相对较小。

    三是农村的投资需求巨大。新农村建设刚刚展开,基础设施和公共事业的欠账较多,投资短缺明显。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建设城乡统一的土地市场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将极大地激发农村特别是城市郊区农村的房地产和工业投资。

    四是农村的消费引导空间大。开拓农村市场的最大制约因素是农民收入水平较低。不过,即使在保持农民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农村市场仍然大有潜力可挖。目前农民数额巨大的婚丧嫁娶、人情、迷信、赌博等盲目性、愚昧性消费,可通过引导转变为正常的投资和消费;部分农民无目的的过度储蓄也可通过引导转化为正常的投资和消费。

    五是农村人口城市化将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农村人口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新兴城镇建设和人口迁移过程中,可开辟巨大的投资和消费空间。农民以住房为主体的存量资产,在城市化过程中通过流动也可创造出巨大的新购买力。允许部分年年往返于城乡的城市打工农民定居于城市,也可以创造更多的消费空间。开拓农村市场必须采取如下综合性对策:

    首先,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是开拓农村市场的根本对策。为此,要继续坚持实行重要农产品保护价制度,缩小工农业产品价格“剪刀差”。增加对农村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缓解其经营困难状况,扩大农民本地就业。将农民就业与市民就业同等看待,推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扩大农民就业面。改革农村土地制度,赋予农民有保障的土地权益,加快土地流转,扩大经营规模,提高土地和劳动生产率。改革农村税收制度,堵住向农民乱摊派、乱集资、乱收费、乱罚款的口子,切实减轻农民负担。严格控制农村人口增长,保护农村资源,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提高农民的人均资源占有量和人均收入水平。实施开发性扶贫,减少农村贫困人口。在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合作经济、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过程中,提高农民的谈判地位,保护农民利益。实行全民福利保障制度,提高农民的福利保障水平,增加农民的可支配收入水平。

    其次,加强农村市场建设,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大力建设农村集贸和批发市场,完善农村市场体系。鼓励城市商业和产品下乡,建设城乡一体化销售网络。在推进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大力发展产供销、科工贸一体化经营组织。创新市场流通形式,开展农村连锁、代理和配送服务。大力开发适应农村市场的质优价廉的产品。适应农村不同消费层次的需要,开发多样化的产品。

    再次,改善农村消费环境,更新消费观念,引导农民消费。进行水、电、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为农村消费中高档产品提供基本条件。强化对农村市场的售后服务。整顿农村市场秩序,遏制假冒伪劣产品更多流向农村的趋势。通过法律控制、舆论宣传和成立红白喜事理事会之类的社会组织等手段,引导农民消费,减少婚丧嫁娶、人情、迷信、赌博等盲目性、愚昧性消费。通过宣传引导,改变部分农民过分节衣缩食的消费习惯,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精神和文化消费,提升生活质量。

    最后,大力推进农村人口城市化,开辟农村新的投资和消费空间。在农村现有中小城镇的基础上建设大批新兴城市,开辟农民新的就业空间。在城市化过程中,发育农村资本市场,促进农民以住房为主体的存量资产的流动,在流动中创造新的投资和消费需求。取消目前在部分城市出现的限制民工进城和就业的不符合市场经济规则的政策,为农民创造平等的就业竞争机会,提高农村人口城市化水平和农民的收入水平。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李佐军 来源:国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