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李佐军:保增长要重视供给边力量的作用

(2009-08-09 22:36:20)
标签:

经济

生产要素

劳动力

李佐军

中国

财经

   当前,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各界正在为保增长而不懈努力。以往我们在分析经济增长时,三大需求是重要视角,供给边因素则较少考虑。而供给是与需求相对应的概念,是指所有能对经济发展和经济效率提高起作用的供给力量,包括经济活动主体、生产要素、结构变动和制度创新等。为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李佐军提出,目前阶段我国保增长不仅要重视需求边力量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更要重视供给边力量对经济的推动作用。

    记者:在凯恩斯理论出现后,人们对有效需求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分析经济增长时“三驾马车”为主要工具,而供给边因素则较少考虑。您认为其原因是什么?

    李佐军:凯恩斯理论出现后,人们在分析经济增长特别如GDP增长时,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出口需求成为主要工具或视角。其原因可能在于:一是需求因素的内涵和外延都比较清晰,统计数据容易获得,而供给因素不仅统计数据难以获取,而且至今学术界也没有统一的理解;二是教科书上的供给定义限制了人们的思维,既然供给只是生产者的商品供给,那么在短缺经济时代结束、生产者生产能力常常过剩的情况下,增加供给似乎已不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决定力量。但实际上,一方面不好统计的因素常常是更本质的因素;另一方面,商品供给只是广义供给因素发挥作用的一种结果形态,远不能代表供给因素或供给力量本身。

    记者:那么,具体说来,供给因素主要包括几方面,它对经济有哪些推动作用?

    李佐军:以下几个方面至关重要。首先是企业的数量和质量、企业的活力。

    企业是主要的经济活动组织,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基本力量。企业数量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在同样企业数量下,规模较大的企业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企业质量,包括企业产权的清晰程度、产权结构的合理程度、法人治理结构的合理程度、组织结构的合理程度、技术创新能力、市场开拓能力等方面。若某个企业的质量越高,则其生产经营效率越高,竞争力越强。质量高的企业越多,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在中国这样的转型国家,许多国有企业虽然规模较大,但质量较低,而大多数中小企业虽然规模较小,但质量较高。因此,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大力发展中小企业,提高非国有企业的比重,也能达到增强促进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目的。

    企业质量与企业活力密切相关,但企业质量不等于企业活力。企业活力主要决定于经济体制。在不好的经济体制下,质量高的企业也不会有活力。企业活力越大,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也越大。

    其次是劳动力的数量和人力资本、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都是由劳动力个体组成的,劳动力是基本的微观经济单元。一般说来,劳动力数量越多,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劳动力的质量即人力资本。人力资本通常被理解为劳动力所拥有的知识和有效运用这些知识的能力,以及由健康状态决定的寿命、力量强度、耐久力和精力等。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由健康设施和服务、正规教育、在职教育和培训等途径形成。劳动力质量越高或人力资本越多,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劳动力有时被看成是生产要素,但它与资本、技术、土地等其他生产要素存在明显不同之处:劳动力是行为主体,受思想意识和精神的支配和影响,而资本等要素是被人支配的物或工具,没有思想意识和精神。从促进经济发展角度看,劳动力的思想意识和精神主要表现为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中积极性包括劳动力的敬业精神。在劳动力数量和质量一定的情况下,如果劳动力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越高,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如果劳动力没有积极性和创造性,则劳动力数量再多、质量再好,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也会很小。

    第三是资本积累和资本运用效率。

    资本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供给力量。在早期的发展经济学中,资本曾被看成是最重要的生产要素。资本一般包括资金、厂房、设备、土地等。资本越多,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在国民收入总量一定的情况下,资本积累率越高,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资本积累只代表了资本数量,比资本数量更重要的是资本运用效率。资本运用效率高,则同样资本可产生更多的GDP或国民收入,即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以积极财政政策为代表的需求政策通过发行国债等措施来促进增长,它虽然增加了政府的资本积累,但一方面相应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资本积累,即产生“挤出效应”;另一方面降低了资本运用效率,因为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相比常常效率较低。因此,从资本运用效率角度看,积极财政政策不是最优选择。

    同时,吸引外资或国际投资向中国转移,也是增加资本积累和扩大经济发展供给力量的重要方面。

    记者:这样看来,促进技术进步、知识积累、工业化和城市化以及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等也应成为供给边力量的重要因素?

    李佐军:是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技术和信息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要素,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比率越来越高。技术进步越快,技术水平越高,信息越丰富,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同样的技术和知识存量,可以产生更高的经济效益。因此,技术和知识的运用效率越高,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另外,刚刚提到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口、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不断从传统农业向现代产业转移和从传统农村向城市转移的过程,即经济行为主体和生产要素这两类供给因素寻求更高效率产业和区域的过程,可以说是一种表现为结构变化的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

    工业化和城市化速度越快,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越高,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其原因是现代产业和城市的生产率水平较传统农业和农村高,人口、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从传统农业和农村向现代产业和城市转移,意味着同样数量的人口、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可以获得比原来更多的GDP和国民收入等。

    上述几个方面,尤其是企业活力的发挥、劳动力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发挥、资本效率的提高、技术和知识运用效率的提高,都是由制度决定的。各种生产要素之间的配置效率也是由制度决定的。因此,制度变革和制度创新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根源性供给力量。制度变革的方向和路径越明确,制度创新的效率越高,则促进经济发展的供给力量越大。

 

 

 

作者:黄丽珠 来源:国研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