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京 后海
烟袋斜街)
第十九品
法界通化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若有人满三千大千世界七宝。以用布施。是人以是因缘。得福多不。如是。世尊。此人以是因缘。得福甚多。须菩提。若福德有实。如来不说得福德多。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
①
以福德无故,如来说得福德多。多么大的福德也是不实在的,是虚妄不实的,性体仍然是空的,说多不多也就无所谓了,不过是弹指之间的空花。
②
真正的福德是什么?是心下清净无为之清福。自性的清净无为,大智慧的成就,才是真福报。世界上一切人的心理佛都知道:一切人都把不实在的东西当成实在,真的清净来了,却又感受不到这样的清净之福了。所以说“颠倒众生”。又,佛学的基本第一步,是以暇满之身修养修行。就是一个人要从凡夫成佛,必须要有智慧的庄严,福德的庄严,有真福德则有真智慧,要有心理的健康,头脑的健康,有心下的清净无为。这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严格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不懈修持,智慧与善法是不二而一的,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滋养心智,积聚福德,以至暇满之身来支持身心的修持。切记,行且行矣,不住相而行,心下不著,不要有个求福德的心念。
第二十品
离色离相分
须菩提。于意云何。佛可以具足色身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色身见。何以故。如来说具足色身。即非具足色身。是名具足色身。须菩提。于意云何。如来可以具足诸相见不。不也。世尊。如来不应以具足诸相见。何以故。如来说诸相具足。即非具足。是名诸相具足。
①
不著相,诸相非相,不落分别相,才可悟道。
②
不应落在宗教偶像的境界里。
③
真正见佛,是悟见佛的法身。什么是法身?就是道体,法身是设喻。了不可得,一切相非相,法身无相,也没有境界。思惟进入或者得到了一个境界,就是心有所住了,有所著,就不能明心见性。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