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刚经》笔记之第十一品 第十二品

(2011-01-11 13:23:29)
标签:

金刚经

空性

教育法

譬喻

杂谈

《金刚经》笔记之第十一品 <wbr>第十二品

(北京 后海)

第十一品 无为福胜分

 

须菩提。如恒河中所有沙数。如是沙等恒河。于意云何。是诸恒河沙。宁为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但诸恒河尚多无数。何况其沙。须菩提。我今实言告汝。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以七宝满尔所恒河沙数三千大千世界。以用布施。得福多不。须菩提言。甚多。世尊。佛告须菩提。若善男子。善女人。于此经中。乃至受持四句偈等。为他人说。而此福德。胜前福德。

 

    受持:真正懂得了,真正领悟了,并接受了,而且依照经典修持体证到了,身心有所感受,有所领受,有转变了,并永恒保持那个状况,那个境界,不退转,叫做受持。

    空,有;亦空亦有;非空非有。

    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是福德资粮;持戒笃定,因定生慧,是智慧资粮。资粮丰饶,养心开智,悟道根基就深厚了。

    布施:前述说过布施分为财施(外财和内财布施)和法施。外财施是以金钱、物质助人,内财施是以心力、体力助人,都是有漏福德。舍掉习气,万缘放下也是内布施;法施是以法教导众生,了法于心,令心得解脱,受益无穷,是无漏福德。财施法施都是大福德,无住相布施更是大福德!“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而行于布施。”“若菩萨不住相布施,其福德不可思量。”

 

第十二品 尊重正教分

 

复次。须菩提。随说是经。乃至四句偈等。当知此处。一切世间天人阿修罗。皆应供养。如佛塔庙。何况有人。尽能受持读诵。须菩提。当知是人。成就最上第一希有之法。若是经典所在之处。即为有佛。若尊重弟子。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不执相则破除了我执,对任何外诱都能过心不入。文字只能解其真,不能解其意,这就需要我们去会意领悟了

    即心即佛。故人的偈子:“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求。”即心即佛,只要你悟到了金刚般若波罗蜜多是智慧的成就,悟道了,你这个心地的本处就是佛,就是佛的塔庙。

    :梵语“偈他”的简称,以韵文称颂的意思。通常以四句为一偈,故称为四句偈。有说《金刚经》的四句偈是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说是指“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又说是指“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则见如来。”还有人找到确指:一曰空身,二曰空心,三曰空性,四曰空法。以上四句偈都是说明了《金刚经》般若性空的主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