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图片)
并不是特意想去学佛之经义,应该算是不期而遇。
有个户外的朋友,听说有些佛学造诣。有一回约在一起小酌,就不经意间问起佛学方面的事,他很侃侃而谈了一些苦集灭道,六道轮回之类的基础说教。我仍茫然。后来兴之所至,彻夜长谈,问他什么是涅槃?他略作思索,很肯定地告诉我说,涅槃就是死。大愕然,涅槃竟然是死!佛教的终极境界竟然是死!我知道凤凰涅槃是浴火重生,很浪漫,怎么佛学里竟然赋予涅槃这么残酷的含义呢?!
我喜欢到处游走,也去过一些寺庙。所见殿宇巍峨,那些天王啊,护法啊,释迦牟尼佛啊,弥勒佛啊,菩萨啊,五花八门的塑像,姿态万千,色彩斑斓,其中妙义我并不清楚,朦朦胧胧,含含糊糊,只是走马观花而已。所见信众多是烧香祈福,求财的消灾的,不一而足,也只当这是世俗上求神拜偶,找个精神寄托之类的行为。但有了这一回的大惊愕,我就下意识地开始留意佛学方面的事情。
然后就遇见了《佛教词典》、《心经讲义》、《中国佛教人物》、《金刚经说什么》、《听老和尚讲心经》、《菩提树蓝眼睛》、《100句读懂金刚经》等佛教方面的书籍,籍着这股热乎劲,又把蒙尘已久的《释迦牟尼传》从书架上翻出来,仔细读过。但仍是蒙昧,不知所以。好像明白了,其实完全不着边际。
再然后就遇见了神人。他是我的同事,大家公认的神人,我们在一起共同执行过一个项目。闲暇之余,把盏高谈,竟然很是投机。他读过很多佛学方面的书籍,也颇有心得,我也借着刚刚吃了一些墨水的余威,与其激辩,倒是进益不少。但于此仍是开解不来,经常在死胡同里转磨磨,不得开豁。
神人曾带我去过龙泉寺,见过大和尚(我把法号给忘了,罪过)。大和尚很忙,寺庙在扩建,他既是组织者,又是实施者。我们在出谋划策之余向他问起明心见性之途经。大和尚轻描淡写说了一些,我也淡忘了(你看我这根器,很钝呀!)。至今就只记得两件事了:其一,一个年轻的师兄给过我一些建议,说初学者可不能先是看佛佛在心中,然后看佛佛在厅堂,最后再看佛佛却在天边了,还说学佛要从最日常的行为做起,比如孝敬父母。其二,是寺庙里信众很多,很严肃,见面都行礼念佛,与其他寺庙迥然不同。
但仍是茫然。归结起来有如下几点:
-
当下社会,信仰危机,物欲横流,道德缺失,精神空虚,空耗时光不说,身心俱疲之态势亦极严重。这亟需充实我们的精神生活,以心学昌盛来补充我们的精神养分。可佛学因世俗迷信缘故,以致大众抵触,闻之索然甚或避之不迭。什么样的佛教才是符合当下社会大众的精神食粮呢?
- 到底涅槃是什么意思?必须清晰说明,否则有神秘化和邪说化的误解。
- 生死轮回,六道轮回是怎么回事?
- 佛教道场仪轨,偶像,天界、地狱是怎么回事?
- 空,是什么?
-
灰心失意,因挫折而看破红尘,这是大众对出家人出家动机的理解,这正确吗?等等。
这些都与消弭人们对佛教的误解有很大关系。现在一般大众对佛教的理解基本是,因挫折失意而信受,而出家;因佛家说空,而否定一切,不理世务;因佛家说净土说地狱而信因果报应;把道场仪轨看做是节日,求财求福,求保佑;因法门庞杂,希求修持得神通,或故为神秘以敛财。总之,人们把佛教看作是消极的,避世的,神秘的,骗人的,佛神众多因果报应的,最好别招惹。这些都是误解,是没有正见佛陀本意而以讹传讹造成的误解。
最近又重读南师的《金刚经说什么》,并参读《心经》的注疏、《六祖坛经》等,偶然间竟层层翻入,破壁而出,自觉颇有心得,就想边读边做个笔记,加深理解。谁知笔记越记越多,理解也就更深了一层,有恍然悟解之喜悦。
前一阵儿,那个户外朋友又推荐我看《杂阿含》等原始佛教的经卷,对大乘经纶很是不忿了一番。我倒觉得《杂阿含》的内容与大乘经纶并无太多抵牾,只是结构更简约,层次更分明,更语重心长。大乘并没有抛弃这些观点,而是做了发挥,感觉更玄妙一些罢了。
以上算是与佛陀相识同行的历程,也算是读经笔记的来历说明。
唐代慧宗禅师说,要注经必须会得佛意。又古人名言,谓“依文解义,三世佛冤。离经一字,允为魔说。”可见注经解经不易,没有实证真见是不能轻易下笔的。我需要辩白的是,我的笔记就如同小学生上课做的笔记,写的读后感之类,可痛批,可棒喝,实不敢作说教看。斟酌再三,戒惧再三,在这里把笔记发上来的本意,是想让大家来挑挑我的毛病,以指导我日后的学习。当然,如果还能引发大家对佛教的一些新认识,那就更好了。
笔记基本是以南师的《金刚经说什么》为蓝本,总结梳理了梗概,偏重佛学常识和术语的解释。当然里面也有我的侧重,基于以下观点:
- 佛教不是消极的,不是避世的,而是积极的,精进勇猛的;
- 佛教不是唯心的,说空不否定有;
- 佛教不是神秘的,经义里多譬喻,需要多体会;
- 佛教是心念修持,是可以指导现实生活的;
- 佛教主张因果循环,因缘和合,修心须先修身;
- 佛教不是理论方法的空谈,重在亲证实修;
- 诸行无常,诸法无我,涅槃寂静是佛教的三法印,无论大乘小乘都以此为根本;
- 做人是成佛的基本;
- 出家在家都是可以悟道的,出家是专心研习,在家是不脱产的学生,生活就是修行;
- 悟道成佛不是为了息心遁世,而是指导我们更健康、更正确地做人做事;
- 佛教不立教主,不崇拜偶像,佛陀只是我们的老师;
- 世间法也是佛法,法法平等,众生平等;
- 道场仪轨是教法宣传,有一种仪式感,无需神秘;
- 不著相,不生法相;
- 人间佛教,平实无华,住行坐卧都是佛法修持;
-
止息轮回之苦,当注重当下止息为要。
我会以每篇两品的速度发到博客里,希望大家能一起讨论,一起进益。多谢多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