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批《石头记》--与同好纷证石头惟化身宝玉否?

标签:
石头记红楼梦曹雪芹通灵宝玉四身一体杂谈 |
(北京·南锣鼓巷)
冷批石头记
与同好纷证石头惟化身宝玉否?
世人都知《红楼梦》,多以程高通行本为蓝本讲读。真假红学中人就多以甲戌、庚辰、甲辰、戚本、蒙府、列藏本为研究之准绳和参考,尤以甲戌庚辰为准纲者多。不仅因为其中的批注有研究之必要,也是因为其中的文字更接近原笔原意。甲戌本题《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庚辰本题《石头记》,其他几种也是题《石头记》的多,可见石头在本书中之重要。盖因石头是从头至尾的引线纲领,中间历练凡尘,是全书线索。有朋友问起贾宝玉到底是神瑛侍者化身还是石头化身,引起公案无数,嘈杂不清,以为有厘清之必要。因此通习细究,如能引出己见,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
以下文字以甲戌庚辰为蓝本,参考红学定案,按批注为原文真实之引申,作石头语。如与同好雷同,纯属巧合,别告我剽窃为念。下笔惴惴,洗手熏香,苍天大地,看我石头开言:
谨以《石头记》中石头的身世线索(删繁从简,按原文寻石头脉络,所得为紧要处,或有遗减不损根本)依次评说,无文物可凭,不过据文字考世情,印曹公心迹为盼:
第一回:当时女娲氏炼石补天,练成高经十二丈,【甲戌侧批:总应十二钗。】方经二十四丈【甲戌侧批:照应副十二钗。】只单单剩了一块未用。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于青埂峰下【甲戌眉批:妙!自谓落堕情根,故无补天之用。】日夜悲号惭愧。
冷子兴批:顽石为女娲氏所锻炼,出处明白。甲批曰高经方经照应裙钗,依理推证可知顽石亦应有所照应。据顽石来历,知所应者无非是有灵性(灵性已通)之人,有材不得施展(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之人,落坠情根(青埂峰之隐语)之人。细究对应之法,可形应,可心应,可情应,或自谦自愧,或自贬自惭,自比假托。具体所应者谁?伏延万里,仍落痕迹,待在下慢慢条理。
一日,一僧一道在石头边高谈快论,此石听了,不觉打动凡心,也想要到人间去享一享这荣华富贵。苦求再四,那僧便大展幻术,将一块大石登时变成一块鲜明莹洁的美玉,镌上数字扇坠大小的可佩可拿,到也是个宝物了【甲戌侧批:自愧之语】。石头望乞明示去处,僧人说日后明白,便袖了这石,同那道人飘然而去,竟不知投奔何方何舍。
冷子兴批:粗蠢顽石变成美玉,是幻中之幻。观者记清:体量-扇坠大小,纹理-鲜明莹洁,外形-似宝如玉,其上镌字。与后对照,可知字是通灵宝玉并注数行,无谬矣。又知生我顽石者女娲,携带我顽石者僧道也。甲批自愧之语,谁自愧?看似为蠢物顽石作私心语,若处批书人地步,调侃曹公亦未可知。存疑。
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访道求仙,从这大荒山无稽崖青埂峰下经过,见一大块石上字迹分明,编述历历。空空道人从头一看,原来就是无材补天,幻形入世,【甲戌侧批:八字便是作者一生惭恨。】蒙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携入红尘,历尽离合悲欢炎凉世态的一段故事。
冷子兴批:甲批明白,无材补天,幻形入世,是作者一生惭恨,若言我家雪芹如书中顽石,抱负不得施展,八斗才学却空行一世,怀才不遇,自惭自愧。是将曹公与顽石比。顽石自述经历故事,是以荒诞之语隐曹公之笔,不言自明,亦是作者行文巧妙方便处,亦有戏谑自谦之意(究其写作背景,亦有脱落旁观,罪不及身之意,苦心苦心)。石头自述故事,空空道人是抄录者,曹公是编者,此所谓诳语也,信实者其无心肝乎!作者为曹公,与顽石两身一体,曹公假托顽石语,是自比顽石,洞然矣!(曹公生计艰难,有生花妙笔却无生活经济,与妻小鬻粥赊酒行状,在此不考,有公论在矣。在此以通灵性却无材补天自怨自艾日夜悲号惭愧之顽石自比,于理甚合于情甚合。)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石头辩解一番,空空道人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甲戌眉批: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狡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冷子兴批:曹公翻转腾挪,前后辗转,甲批巨眼,明示作者狡猾之甚。我辈亦不是巨盲,当知曹公巨匠,躲在石头后面自说自话,自圆地步,下笔莲花。亦可知前述不谬,“自愧之语”是批书人调侃曹公是也!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甲戌双行夹批:此是第一首标题诗。甲戌眉批:能解者方有辛酸之泪,哭成此书。壬午除夕,书未成,芹为泪尽而逝。余常哭芹,泪亦待尽。每思觅青埂峰再问石兄,奈不遇癞头和尚何!怅怅!今而后惟愿造化主再出一芹一脂,是书何幸,余二人亦大快遂心于九泉矣。甲午八月泪笔。】
冷子兴批:书未成,再问青埂峰石兄,当编述历历还在,或可见后四十回矣,与癞头和尚何干?一笑。今不见者,是曹公泪尽而逝,石书半涂,公与石两身而一笔,公逝则石亡,后半部安可见哉?!可惜可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按那石上书云【甲戌侧批:以下系石上所记之文。】
冷子兴批:批书人透知底里,却故作正经,同曹公一个口气,暗爽。亦在此言明曹公所撰楔子完结,以下曹公隐身石头之后,托言石头,大片儿开演。
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甲戌侧批: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
冷子兴批:曹公与石兄同声一体,如见如闻。
甄士隐梦见那厢来了一僧一道【甲戌侧批:是方从青埂峰袖石而来也,接得无痕。】听道人问道:“你携了这蠢物,意欲何往?”那僧笑道:“如今现有一段风流公案正该了结,这一干风流冤家,尚未投胎入世。趁此机会,就将此蠢物夹带于中,使他去经历经历。”那道人道:“不知落于何方何处?”那僧笑道:“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甲戌侧批:点“红”字“玉”字二。甲戌眉批:按“瑕”字本注:“玉小赤也,又玉有病也。”以此命名恰极。】神瑛【甲戌侧批:单点“玉”字二。】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复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仅修成个女体。终日游于离恨天外,饥则食蜜青果为膳,渴则饮灌愁海水为汤。只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故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恰近日这神瑛侍者凡心偶炽,意欲下凡造历幻缘,已在警幻仙子案前挂了号。警幻亦曾问及,灌溉之情未偿,趁此倒可了结的。那绛珠仙子道:‘他是甘露之惠,我并无此水可还。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但把我一生所有的眼泪还他,也偿还得过他了。’因此一事,就勾出多少风流冤家来,陪他们去了结此案。”
冷子兴批:从几世几劫前僧道携带顽石而去,此处且行且谈而来开讲,不知中间僧道开过小差否?甲批巨眼,是接着去而来的,所占地步不同而已。明言携带顽石经历手法是夹带于一段风流公案之中,非风流公案之主角。主角为谁?神瑛侍者,绛珠仙子。顽石有化为神瑛侍者时间之可能否?无,绝无可能!僧道携带顽石且行且谈之时,风流公案之主角神瑛侍者已然以甘露灌溉绛珠草。木石前盟,何解?甲批明白,赤暇神瑛,点玉字,石质,绛珠草,明言草形木质,木石前盟,所说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盟约无误矣!顽石非神瑛侍者,绛珠仙子亦不识顽石,何来绛珠仙子与顽石之前盟?若言神瑛侍者与顽石两身而心形一体,在此不明,待后剖析。又,“他既下世为人,我也去下世为人”,此他,应指神瑛侍者,盖不会错。下世为人者,神瑛侍者也,此人者,后述宝玉是也。
冷子兴批:犹言居于离恨天之上灌愁海之中的警幻仙子宫中掌下世为人历练凡尘之事。神瑛侍者,顽石,绛珠仙子俱得从此挂号交割下降。
士隐听了,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僧人取出递与士隐。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甲戌侧批:凡三四次始出明玉形,隐屈之至。】,后面还有几行小字。正欲细看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幅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冷子兴批:交待蠢物顽石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如不于此逗漏,则不知宝玉胎中所含是何古怪矣。此处凿实:顽石幻化之美玉为僧道交割与警幻,夹带于神瑛侍者与绛珠仙子之一段风流公案之中。以上为顽石灵性开通,若实若幻所记。
第二回: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政老爹的夫人王氏,头胎生的公子,名唤贾珠,十四岁进学,不到二十岁就娶了妻生了子,一病死了。第二胎生了一位小姐,生在大年初一,这就奇了;不想后来又生一位公子,说来更奇,一落胎胞,嘴里便衔下一块五彩晶莹的玉来,上面还有许多字迹【甲戌侧批:青埂顽石已得下落。】,就取名叫作宝玉。
冷子兴批:公子胞胎为谁所托?神瑛侍者!所含美玉为谁?甲批明白,青埂峰顽石是也!胞胎含石,石生胎中,所谓夹带于中,互为融合,神形合一。宝玉性情者,石之灵性,形容者,神瑛侍者所托宝玉之臭皮囊也!又,顽石至此开眼,真见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宝玉之形,神瑛侍者也;宝玉之情之性,顽石也;顽石之形,曹公巨眼也;顽石之情之性,曹公自比也。至此,四身而一体,总然而成矣。脱脱然,条缕分陈,且又浑然天成,真巨匠神笔,无神人魄力,如何摆垒得成!!!
第三回:黛玉一见(宝玉),便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倒象在那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甲戌侧批:正是想必在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曾见过。】
冷子兴批:倒象在哪里见过也就罢了,且又何等眼熟如此!宝玉也说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此话又从何说起来?想必是前缘中旧相识,厮混熟了的。黛玉与谁有前缘?神瑛侍者!可见宝玉形容身段颇似神瑛侍者,故有此说。甲批特来醒目,灵河岸上三生石畔见过。至此,黛玉从来未见顽石,顽石亦未曾与黛玉相接过,眼熟如此无从说起!可知木石前盟与顽石无涉。
宝黛相见,宝玉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其语,黛玉便忖度着因他有玉,故问我有也无,因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登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甲戌侧批:试问石兄:此一摔,比在青埂峰下萧然坦卧何如?】骂道:“什么罕物,连人之高低不择,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劳什子了!”吓的众人一拥争去拾玉。
冷子兴批:痴狂病发作,未见神瑛侍者有此作为,当是顽石痼疾(与第一回参看)。通灵通灵,顽石之灵性已通遍宝玉心神,至此可见顽石、宝玉之性灵浑然相通,有相惜之态。甲批中之试问石兄,当是问顽石,以茫茫大士渺渺真人口气调侃一番。
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究竟那玉不知是怎么个来历?上面还有字迹?”袭人道:“连一家子也不知来历,上头还有现成的眼儿,听得说,落草时是从他口里掏出来的。【甲戌侧批:癞僧幻术亦太奇矣。蒙侧批:天生带来美玉,有现成可穿之眼,岂不可爱,岂不可惜!】
冷子兴批:顽石落草,有眼儿有字迹,甲批癞僧幻术所为,观者记明。
第四回:贾雨村判案,门子提醒胡官府事。门子一面说,一面从顺袋中取出一张抄写的‘护官符’来,递与雨村,看时,上面皆是本地大族名宦之家的谚俗口碑。其口碑排写得明白,下面所注的皆是自始祖官爵并房次。石头亦曾抄写了一张,【甲戌侧批:忙中闲笔用得好。】今据石上所抄云: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甲戌侧批:宁国、荣国二公之后,共二十房分,除宁、荣亲派八房在都外,现原籍住者十二房。这个想来不是批注,是护官符上的说明,下同】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甲戌侧批: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房分共十八。都中现住者十房,原籍现居八房。】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甲戌侧批:都太尉统制县伯王公之后,共十二房。都中二房,馀皆在籍。】
丰年好大雪,【甲夹批:隐“薛”字。】珍珠如土金如铁。【甲戌侧批:紫薇舍人薛公之后,现领内府帑银行商,共八房分。】
冷子兴批:无心肝人问石头挂在宝玉身上,如何跑到贾雨村处抄录护官符?这好比目前小报记者,非所记必为亲见,道听途说亦能洋洋大篇是同出一撤。石头记,石头抄,曹公则据抄而抄,无非以石头为眼目,好运笔以为脱滑自占地步之巧心是也。石头与曹公两身而一体,此处又坐实无差矣。或曰宝玉所抄,石头回复原形后所记亦未可知。如此则不觉死板太过,于宝玉性情相突否?石头可通灵宝玉,亦可于夜间危坐运笔如椽,为曹公所掌玩把握,忽幻忽实,何其自在活络!码字为计者当知其中玄奥,当为我鼓与呼。
第五回:
警幻仙子为宝玉演《红楼梦》曲子:警幻说:若非个中人,【甲戌侧批:三字要紧。不知谁是个中人。宝玉即个中人乎?然则石头亦个中人乎?作者亦系个中人乎?观者亦个中人乎?】不知其中之妙。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递与宝玉。宝玉接来,一面目视其文,一面耳聆其歌曰:【甲戌眉批:作者能处,惯于自站地步,又惯于陡起波澜,又惯于故为曲折,最是行文秘诀。】
冷子兴批:甲批巨眼,反诘以为醍醐灌顶。宝玉,石头,作者闻此曲则各得其妙,若分若合。如板分宝玉就是石头化身,与其他无干涉,则是死读书,入腐儒窠臼耳!即如观者读书若能体贴印心,则身临入境,一忽幻身为顽石,冷眼观世态,若得若失;一忽幻身为宝玉,癫狂顽劣,痴情痴心;一忽傍侧曹公,停笔摩想,且叹且泪。观者亦为个中人,不亦宜乎?
[红楼梦引子]开辟鸿蒙,谁为情种?【甲戌侧批:非作者为谁?余又曰:“亦非作者,乃石头耳。”】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甲戌侧批:“愚”字自谦得妙!】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甲戌双行夹批:读此几句,翻厌近之传奇中必用开场副末等套,累赘太甚。甲戌眉批:“怀金悼玉”,大有深意。】
冷子兴批:甲批痛快:曹公就是情种!又说情种乃石头耳,则是障眼法,戏说口气。青埂峰下之顽石具情根通性灵,是曹公之自托,通宝玉灵性。宝玉与曹公形神暗通,同魂一心,不言自明。石头是其间红娘,穿针引线,暗通款曲。神瑛侍者不过是借尸还魂,渐次隐去,只借其木石前盟故事,曹公与石头宝玉缔结新盟,上演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追踪索迹,可知曹公是借神瑛侍者之形与名,托石头之心与眼,心与形应于宝玉,名与眼做纸笔往来穿缀故事,曹公描形揣心活出一宝玉替自己重回花柳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历寒冬噎酸虀,雪夜围破毡之寒苦,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曹公如看顾我,当会心首肯。若此,我心亦安遂!默想曹公伏案运笔之时,手边身侧或有一美玉,时而为曹公研墨添香,时而曹公托美玉在手揣摩把玩,相与对问。噫吁呼,这是何等妙境!当与曹公浮一大白,此酒我赊!
众仙姑一见了宝玉,都怨谤警幻道:“我们不知系何‘贵客’,忙的接了出来!姐姐曾说今日今时必有绛珠妹子【甲戌侧批:绛珠为谁氏?请观者细思首回。】的生魂前来游玩,故我等久待。何故反引这浊物来污染这清净女儿之境?”
冷子兴批:想来神瑛侍者形神清爽,与绛珠仙子同此下降之时,当难为浊物。今者,惜形在而灵神蒙昧为顽石所窠占,顽劣癫狂,贪痴嗔恨,仙家眼中不为浊物为何?
第六回:诸公若嫌琐碎粗鄙呢,则快掷下此书,另觅好书去醒目;若谓聊可破闷时,待蠢物【甲戌双行夹批:妙谦,是石头口角。】逐细言来。
冷子兴批:谦者为谁?曹公耳。我说底是曹公扮石头口吻扮得好!
第八回:宝钗看宝玉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宝钗因笑说道:“成日家说你的这玉,究竟未曾细细的赏鉴,我今儿倒要瞧瞧。”说着便挪近前来。宝玉亦凑了上去,从项上摘了下来,递在宝钗手内。宝钗托于掌上【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此一托,比在青埂峰下猿啼虎啸之声何如?甲戌眉批:余代答曰:“遂心如意。”】,只见大如雀卵,灿若明霞,莹润如酥,五色花纹缠护。这就是大荒山中青埂峰下的那块顽石的幻相【甲戌侧批:注明。】。后人曾有诗嘲云:
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
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
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
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那顽石亦曾记下他这幻相并癞僧所镌的篆文,今亦按图画于后。但其真体最小,方能从胎中小儿口内衔下。按其形式:
通灵宝玉正面图式:通灵宝玉 注云:莫失莫忘
通灵宝玉反面图式:注云:一除邪祟
冷子兴批:此处注明通灵宝玉之形、质、文、篆。灵神亦当在侧,据诗云,亲就神瑛侍者所脱胎之宝玉臭皮囊是也。宝钗托通灵宝玉看视,批书人问石兄,有何感想。当是问石头,这下你可遂心如意了!曹公与我也遂心如意了!此处与前述各处透漏之石头形、质、字等幻形暗相契合,来历清晰。生我者女娲氏,开悟提携我者茫茫大士,所伴者宝玉(神瑛侍者),心意所通者宝玉,使命所在者曹公心眼,幻化际遇编述历历者,曹公之笔,曹公之故事。
说话时,宝玉已是三杯过去。李嬷嬷又上来拦阻。宝玉正在心甜意洽之时,和宝黛姊妹说说笑笑的,【甲戌双行夹批: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何如?】
冷子兴批:此处问石兄,当是问宝玉,问石头之心意。
袭人服侍宝玉睡下。袭人伸手从他项上摘下那通灵玉来,用自己的手帕包好,塞在褥下,次日带时便冰不着脖子。
冷子兴批:替批书人问通灵玉,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何如?再代答曰:遂心如意。一笑。
第十五回:可卿出殡,北静王路祭。北静王要见宝玉,宝玉脱孝服近前,水溶笑道:“名不虚传,果然如‘宝’似‘玉’。”因问:“衔的那宝贝在那里?”宝玉见问,连忙从衣内取了递与过去。水溶细细的看了,又念了那上头的字,因问:“果灵验否?”贾政忙道:“虽如此说,只是未曾试过。”水溶一面极口称奇道异,一面理好彩绦,亲自与宝玉带上,又携手问宝玉几岁,读何书。宝玉一一的答应。
冷子兴批:石头自记当时情景,伏宝玉凤姐遭魔魇,癞头和尚跛足道人持送灵验事。
可卿寄灵铁槛寺,凤姐歇在馒头案,夜间歇息。凤姐因怕通灵玉失落,便等宝玉睡下,命人拿来塞在自己枕边。宝玉不知与秦钟算何帐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此系疑案,不敢纂创【甲戌双行夹批:忽又作如此评断,似自相矛盾,却是最妙之文。若不如此隐去,则又有何妙文可写哉?这方是世人意料不到之大奇笔。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惧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故特因此二三件隐事,指石之未见真切,淡淡隐去,越觉得云烟渺茫之中,无限丘壑在焉。】。
冷子兴批:替石头批辩:偶想说的,没看见偶也能打听来做传,偶不想说的,就是亲见,打死偶偶也不说。再说那阵儿偶在凤姐身边,正当心甜意洽之时,哪还管得了他们的账目?!未见真切,未曾记得,哈哈!曹公用此角度行文,脱落干净,大似甩手掌柜,看似与己无干,实则大有干系。是大笔法,神妙!
第十八回:元妃省亲。只见园中香烟缭绕,花彩缤纷,处处灯光相映,时时细乐声喧,说不尽这太平气像,富贵风流。——此时自己回想当初在大荒山中,青埂峰下,那等凄凉寂寞;若不亏癞僧、跛道二人携来到此,又安能得见这般世面。本欲作一篇《灯月赋》、《省亲颂》,以志今日之事,但又恐入了别书的俗套。按此时之景,即作一赋一赞,也不能形容得尽其妙;即不作赋赞,其豪华富丽,观者诸公亦可想而知矣。所以倒是省了这工夫纸墨,且说正经的为是。【庚辰双行夹批:自“此时”以下皆石头之语,真是千奇百怪之文。】【庚辰眉批:如此繁华盛极花团锦簇之文忽用石兄自语截住,是何笔力!令人安得不拍案叫绝。试阅历来诸小说中有如此章法乎?】
冷子兴批:自“此时”以下,忽见一篇感想抒发,有如以第三者口气说故事,忽然笔者感慨满胸,忒儿楞一下跳出故事,以自家口吻大发议论,啰里啰嗦,不胜其烦。近来小说多如此口气,仿佛作者是通神判官肚里蛔虫,所历无有不见,所想无有不知,肆加评论,视观者如傻瓜,可恨之极。此处以石头口吻截住却不同,应与第一回中石头[向那僧道说道:“大师,弟子蠢物,【甲戌侧批:岂敢岂敢。】不能见礼了。适闻二位谈那人世间荣耀繁华,心切慕之。弟子质虽粗蠢,【甲戌侧批:岂敢岂敢。】性却稍通,况见二师仙形道体,定非凡品,必有补天济世之材,利物济人之德。如蒙发一点慈心,携带弟子得入红尘,在那富贵场中、温柔乡里受享几年,自当永佩洪恩,万劫不忘也。”]对看,是照应笔法。书中以第三者角度描画,错落有致,横山断岭,一路写来,如见如闻。又却是石头自述,隐隐有第一者亲历口气,再加之曹公断后,有何狭街窄巷辗转不来!此是题外话,略略带过。石头所见,类似航拍镜头,实是曹公所见所感,宝玉此处缺席。
按此四字,并“有凤来仪”等处,皆系上回贾政偶然一试宝玉之课艺才情耳,何今日认真用此匾联?况贾政世代诗书,来往诸客屏侍坐陪者,悉皆才技之流,岂无一名手题撰,竟用小儿一戏之辞苟且搪塞?【庚辰眉批:驳得好!】真似暴发新荣之家,滥使银钱,一味抹油涂朱,毕则大书“前门绿柳垂金锁,后户青山列锦屏”之类,则以为大雅可观,岂《石头记》中通部所表之宁荣贾府所为哉!据此论之,竟大相矛盾了。【庚辰双行夹批:石兄自谦,妙!可代答云“岂敢!”】将原委说明,大家方知。【庚辰眉批:《石头记》惯用特犯不犯之笔,读之真令人惊心骇目。】
冷子兴批:石兄当指曹公。若指宝玉,成何文字,于理不通。
第十九回:东府珍大爷请看戏:倏尔神鬼乱出,忽又妖魔毕露,甚至于扬幡过会,号佛行香,锣鼓喊叫之声闻于巷外。【庚辰双行夹批:形容刻薄之至,弋阳腔能事毕矣。阅至此则有如耳内喧哗、目中离乱,后文至隔墙闻“袅晴丝”数曲,则有如魂随笛转、魄逐歌销。形容一事,一事毕肖,石头是第一能手矣。】
冷子兴批:曹公是第一能手。
袭人在家里把通灵宝玉拿出来给姊妹们看。一面又伸手从宝玉项上将通灵宝玉摘了下来,向他姊妹们笑道:“你们见识见识。时常说起来都当希罕,恨不能一见,今儿可尽力瞧了。再瞧什么希罕物儿,也不过是这么个东西。”【庚辰双行夹批:行文至此,固好看之极,且勿论按此言固是袭人得意之话,盖言你等所稀罕不得一见之宝我却常守常见视为平物。然余今窥其用意之旨,则是作者借此正为贬玉原非大观者也。】说毕,递与他们传看了一遍,仍与宝玉挂好。
冷子兴批:石头借袭人说自愧语。
第二十回:林黛玉啐道:“我难道为叫你疏他?我成了个什么人了呢!我为的是我的心。”宝玉道:“我也为的是我的心。难道你就知你的心,不知我的心不成?”【庚辰双行夹批:此二语不独观者不解,料作者亦未必解;不但作者未必解,想石头亦不解;不过述宝、林二人之语耳。石头既未必解,宝、林此刻更自己亦不解,皆随口说出耳。若观者必欲要解,须揣自身是宝、林之流,则洞然可解;若自料不是宝、林之流,则不必求解矣。万不可记此二句不解,错谤宝、林及石头、作者等人。】
冷子兴批:宝玉黛玉当知当解,只是一味情极,反生嫌隙耳。宝玉解知,自然石头会意,曹公心绪宛然,血泪笔端。
第二十四回:原来这小红本姓林,【庚辰双行夹批:又是个林。】小名红玉,【庚辰双行夹批:“红”字切“绛珠”,“玉”字则直通矣。】
冷子兴批:红玉与黛玉有大关节,大托付。
第二十五回:宝玉遭魇魔,请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进来医治。问有何稀世奇珍,贾政因说道:“小儿落草时虽带了一块宝玉下来,上面说能除邪祟,谁知竟不灵验。”那僧道:“长官你那里知道那物的妙用。只因他如今被声色货利所迷,故不灵验了。你今且取他出来,待我们持颂持颂,只怕就好了。”贾政听说,便向宝玉项上取下那玉来递与他二人。那和尚接了过来,擎在掌上,长叹一声道:“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庚辰侧批:正点题,大荒山手捧时语。】!人世光阴,如此迅速,尘缘满日,若似弹指!可羡你当时的那段好处: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可叹你今日这番经历:
粉渍脂痕污宝光,绮栊昼夜困鸳鸯。
沉酣一梦终须醒,冤孽偿清好散场!”
念毕,又摩弄一回,说了些疯话,递与贾政道:“此物已灵,不可亵渎,悬于卧室上槛,将他二人安在一室之内,除亲身妻母外,不可使阴人冲犯。三十三日之后,包管身安病退,复旧如初。”说着回头便走了。【庚辰眉批:通灵玉除邪,全部百回只此一见,何得再言?僧道踪迹虚实,幻笔幻想,写幻人于幻文也。壬午孟夏,雨窗。】依言将他二人就安放在王夫人卧室之内,将玉悬在门上。
冷子兴批:你我都有通灵玉,色迷利惑难出离。若使僧道同持颂,因情悟道未可知。观者着眼,和尚明言:青埂峰一别,展眼已过十三载矣。甲批正题,大荒山手捧时语。形神来自大荒山,性灵通于宝玉,此际通灵宝玉灵性迷失,臭皮囊则疯乱不堪矣。犹言神瑛侍者之幻形与通灵宝玉之灵性相和相通,若即若离,才是书中宝玉,何得再言?
至晚间他二人竟渐渐醒来,【甲戌侧批:能领持诵,故如此灵效。】说腹中饥饿。一家子人放下心来。【甲戌眉批:通灵玉听癞和尚二偈即刻灵应,抵却前回若干《庄子》及语录机锋偈子。正所谓物各有所主也。叹不得见玉兄“悬崖撒手”文字为恨。】
冷子兴批:不知通灵玉神迷性乱之时,如何记得清这许多光景?石头言:神迷眼未迷,托我作话题。由来缱绻后,也叫三生石。
第二十九回:那宝玉又听见他说“好姻缘”三个字,越发逆了己意,心里干噎,口里说不出话来,便赌气向颈上抓下通灵宝玉,咬牙恨命往地下一摔,道:“什么捞什骨子,我砸了你完事!”偏生那玉坚硬非常,摔了一下,竟文风没动。
冷子兴批:再替批书人问通灵玉,试问石兄:比当日青埂峰猿啼虎啸之声何如?再代答曰:宝玉够狠的,自己摔自己,若我灵性再失,玉兄不葳蕤委地若何?一笑。
据脂批提示,后半部原稿有“误窃”、“凤姐扫雪拾玉”、“甄宝玉送玉”等情节,看来还真的失掉过,只是详情已不可知了。
冷子兴批:看来石头通贯全篇,是大线索,大比托。非形神托寄宝玉一身而已。
及至程高续本第九十四回,通灵宝玉丢失,第九十五回妙玉扶乩,只见那仙乩疾书道: 噫!来无迹,去无踪,青埂峰下倚古松。欲追寻,山万重,入我门来一笑逢。第九十八回,林黛玉焚诗稿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第一百二十回:宝玉未及回言,只见舡头上来了两人,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政不顾地滑,疾忙来赶。见那三人在前,那里赶得上。只听得他们三人口中不知是那个作歌曰: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又说石头历练完满,交割清楚,被僧道送回青埂峰。
冷子兴批:此处借千人不待见连猫狗也嫌弃的程高续书文字,冷某醉翁之意是拉程高的虎皮做我四位一体的大旗,以其大众粉丝舌战之唾沫,匡正某些人坚持的石头仅等于宝玉之死板邪说。正是痛快淋漓,不亦乐乎!众粉丝喊:你看程高也说神瑛泪洒相思地嘛!其实也就是宝玉洒泪呀,怎么不说通灵玉洒泪呢?程高也是有见识的,倒支持我!谢谢!
石头最后是回到了青埂峰,还将红尘经过的故事编述历历镌刻在石头上,所谓《石头记》是也,后来辗转流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见第一回)。
冷子兴批:曹公说疯话。我恍恍惚惚看见石头坐在悼红轩中增删批阅,作者当著名:通灵宝玉。哈哈一笑。想曹公风范,惜当今不见无寻,痛哉痛哉!有人笑谑冷某可下九泉执手再会,我却说,应于大荒山青埂峰下找寻,如见脱脱然一巨石独立,当相伴呼号:何女娲姐姐其不公,见弃我于玄黄天地!吾辈虽胸中丘壑磊落,奈何松柏直翘而无心,草木随风而无意。但问离恨天警幻姐姐垂怜,生绛珠草于身畔,日与参谈,披风带露,燕坐逍遥,若能去愁破恨,消解块垒,或可略成道心,那时则看我肋生双翼,石上生花。至若俗尘虚幻,富贵荣华,都成虚妄。好了好了!快哉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