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述]拿什么来拯救中国大学生自杀?!(1)

(2006-11-01 10:00:51)
分类: 其他

[综述]拿什么来拯救中国大学生自杀?!(1)

     [编者按] 

    近年来,大学生自杀事件频发,本科学生有自杀的,研究生也有自杀的;男大学生有自杀的,女大学生也有自杀的;家是农村的学生有自杀的,家是城市的也有自杀的……文凭越高,自杀的概率竟然也越高?!
      大学生频繁跳楼,让人哀叹,曾经有几个官员自杀,就有人说官员是当今中国危机最高的人群,但比起今年发生在华南农业大学的四起大学生跳楼事件,个别官员的自杀简直难以进行比较,应该说大学生才是当今中国真正的高危人群。
      人的生命只有一次,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谁也不会选择自杀这条道路。一般自杀的人大都心理比较脆弱,自杀的原因也各不相同,有因情而自杀,有家庭生活拮据而自杀,有的因为学习压力太大而自杀,有因病无法医治而自杀,而因为将来就业压力的加大可能是一些大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
 大学生十几年的寒窗苦读,自己为其付出了艰辛的努力,家中为其付出的巨大财力,本以为大学毕业以后可以找一个相当不错的工作。没料想今非昔比,如今的普通大学生遍地都是,大学生想找一个理想的工作,难于上青天。
    甘肃联合大学的教育心理学家吴宏骏女士指出,目前自杀人群已越来越趋向于低龄化。一个人的心理要保持健康,从一出生就应该得到很好的引导与教育。学生在进入大学深造后,学习和生活方面的自主空间增大,这就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控制力和心理承受力。但目前国内无论中小学校或大中专院校,对学生心理方面的教育工作大多名存实亡形同虚设,因此我们的社会、家庭以及教育单位必须重视这方面的教育。
      心理教育刻不容缓,但对大学生们进行心理辅导,也只是一种暂时治标的办法,最根本的办法还是需要国家有关部门,尽量减少大学生们的教育费用,对贫困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救助,再就是想办法发展经济,扩大就业岗位,为大学生们就业提供一定的帮助,也许这几个方面共同做好了以后,大学生们才有可能摆脱高危人群的状况。

清华大学研究生找不到工作在福建跳楼身亡  >>>>>

    昨天(2006年10月31日)上午9点40左右,一名男子从泉州市中营学院7层楼的学生公寓A幢坠下身亡。警方从死者身上搜出一封遗书,并查明死者为清华大学研究生,警方判断死者系自杀身亡。据遗书目击者称,死者在遗书中说,不愿意成为父母的拖累,他选择自杀。死者亲属称,自杀前死者曾患有抑郁症。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6-11/01/xinsrc_062110301080324108251.jpg

清华学子跳楼身亡

 

大三女生因成绩不好跳宿舍楼身亡>>>>>
 
         2006年10月
14日早上6时20分,广东技术师范学院一名大三女生从宿舍楼8楼跳下,当场身亡。学校人士称,女生6门考试不及格需重修,综合测评成绩较差,死亡原因与压力过大有关。
   
    一女士目击了跳楼的整个过程,她称,6时20分左右,自己从宿舍楼外的斜坡上走过,突然听到一声“啊”的尖叫,一个人影从8楼坠下,落在地上,一动不动,“我没敢再看”。张先生看到了落在地上的女生,他称女生当时身穿绿色上衣、蓝色裤子、黑色皮鞋,此说法得到了多名学生的印证。

有多少大学生想自杀

        1999年,北京师范大学纪宏教授在1378名大学新生中做过的一份调查结果就显示说,偶尔有自杀想法的学生占调查总人数的25%,经常有此想法的占7%。2004年有人对来自成都某高校的2004级研究生自杀倾向问卷调查。在该校访问的1560名研究生中,有1人表现出严重的自杀倾向,同时有9人存在中度自杀倾向。北京联合大学信息学院02级学生程小龙在北京联合大学、对外经贸大学、北京中医药大学和北京化工大学发放了200张问卷,调查大学生自杀状况,在收回的189份有效问卷中,有近1/3的被调查者承认自己曾有过自杀念头。而据北京高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研究课题组的报告显示,有超过60%的大学生存在中度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这一数字还在继续上升,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症、人际关系敏感、睡眠障碍、网络及游戏成瘾、物质滥用等。2004年,华中科技大学社会学系陈志霞等人运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采取分层抽样方式,对1010名大学生的自杀意念与自杀态度进行调查,结果发现有过轻生念头的学生占10.7%。

中国大学生跳楼八大理由>>>>>

    理由一:就读时的经济压力;理由二:故步自封的大学教育;理由三:心理承受能力的脆弱;理由四:不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制度;理由五:压力导致精神抑郁;理由六:冷漠的社会文化氛围;理由七:情感的纠葛;理由八:厌世,自杀的诱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