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11月3日,晴,合肥
从合肥坐Z74到北京,明天我们就要乘坐国行CA965去欧洲旅行,也不记得是多少次去北京了,但第一次的北京之行,仿佛就是昨天的事,每次去北京之前,就象复习功课一样,都会想起。
记得二十年前第一次去北京,一切都显得最传统,那时北京古色古香,而我又是和老婆结婚后去北京“旅行结婚”。说来大家还不信,结婚时我大学刚毕业,工资低,农村孩子家庭负担重,结婚当天是我的同事六点钟,骑自行车把她接到我们的新房---占用医院十平方米的单身宿舍,岳父母是知识分子,也没有要求我及家人办任何聘礼及仪式,唯一的要求就是世界上最简单婚车---自行车走之前放一掛短爆竹,一来表示喜庆,更重要的是向左邻右舍、单位同事宣布他们的女儿出嫁了。当然驾驶员也不能是新郎官本人,是有同一天分配到医院且“同过房”的“总理”(因为他姓胡名恩来,所以大家都这样尊称他)担任。出于对老婆的感激之情,决定带她去北京,也是那个年代的一种最向往和神圣的地方。
88年国庆节之前,合肥到北京每天只有一趟火车,而且是个一票难求的年代,托一个在合肥市很有面子和办法的朋友花二十元,每个人才买到一张硬座,卧铺火车票想也不敢想。我和老婆第一次出远门,所以大家都兴奋,彻夜未眠。第二天中午才到北京,下火车的想法就是千万不要相互走失,而出了北京站的最迫切心情就是见到北京天安门。
想起第一次在北京的住宿,也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岳父母的深交李大爷,李大爷为人正直、豪爽、热情,是巢湖人,是个扛过枪打过仗的老革命,在北京有个亲戚,去之前给他的亲戚写信和打电话,说我们无论如何要住他亲戚家。下火车后被李大爷的亲戚接到北京东城区XX条一个典型北京四合院,夫妻二个为了迎接我们的到来,专门给我们腾出一间正房,换了新床单,我们早出晚归,但每天早晨都在他们家用餐,每当想起这些,北京人都给我留下温馨美好的感觉。更令人想不到的是,为我们服务的李叔叔,原来是李XX将军的后代,后来偶然机会,我读到篇回忆录才知道,这个四合院曾经是开国将军住过的地方呢。
那时去北京的人是比较隆重和慎重的,天安门、故宫、长城是必去之地,我携带最奢侈的一件东西是美能达300相机,在当地买了几卷胶卷,因为要去北京,所以比较慎重,是富士正宗货,没想到的事是,我们游玩了故宫和天安门后去冲洗照片时才发现胶片安装时脱落,确实浪费了不少感情,冲洗照片的北京师傅实在难以想象,小伙子用这么好的相机,竟然不会装胶卷,第二天我们又花了大半天时间,每人买了5角钱故宫门票去补照像。
以后因为工作原因,经常到北京出差,上世纪九十年中期也曾在中日友好医院进修学习一年,2003年脱产到北京矿大管理学院读EMBA又呆了三个多月,可以这样说北京景点我很少没有去的,但再也找不到二十年前游北京的感觉了,明天就要去欧洲了,也少了当年第一次来北京时的激动和期待,是北京变化太快还是人的心境变了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