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自网络,感谢)
麟麟是店员的孩子,与笑笑一样大,平时很讨人喜欢,会叫人,看到谁都笑眯眯的,会做事,时而帮这个阿姨拿东西,时而帮那个叔叔拿工具。但是,麟麟的情绪有些不稳定,不知道什么原因,他就会发脾气,对着他的妈妈拳打脚踢,他的妈妈说他从小就这样,家里的保姆、祖辈,他不开心就要打他们,真是没办法。按照妈妈的说法,麟麟与小朋友一块儿玩的时候,他总是挑衅的那一方,不是看到他打人,就是看到他生气发火。笑笑与他玩过一两次后跟我说再不和麟麟一起玩了,因为他要打人。一般来说,笑笑是个和善的孩子,不偏执,会忍让,跟谁都能好好玩,如果跟小朋友一块儿玩的时候会争吵,肯定是对方惹了他。但是,今年,笑笑颇有些小暴力,经常与小朋友干架,我想了解到底是谁的不是,因而对麟麟的举动格外关注起来。
周末,麟麟又到店里了,恰好,有客人带了孩子来,一个女孩叫佳佳,一个男孩叫小鹏。三个孩子就玩到了一块儿。小鹏胖墩墩的,喜欢做哥哥,什么事都要争第一,佳佳当然也不示弱,表示自己是女孩子,对游戏有首选权,小鹏急了,去拉佳佳的头发,麟麟一拳击向小鹏,小鹏反过来与麟麟扭打在一块儿。作为妈妈,又是店员,当然要呵斥麟麟:“麟麟,你又打人了!向小鹏道歉。”
麟麟顿时发怒,见什么扔什么,大吼大叫:“我要打死你们!我要打死你们!”妈妈不得不把麟麟抱到阁楼上去,想让他平静下来。我也跟了上去,让妈妈下去招待客人,我来帮她照顾麟麟。麟麟对我很排斥,躲在角落里,用脚踢着墙壁。我学着他的样子也用脚踢墙壁:“哎呦呦,好疼啊!”我抱着脚,夸张的说。
麟麟吃惊地看了看我,我趁机上前去握住他的双手。麟麟平时虽然对每个人都笑眯眯的,却又对每个人有很深的防范心,以前好几次,我想摸摸他或者抱抱他,都被他躲开。今天,我是打定主意要与他交好,也不管他双手的挣扎,只问他:“阿姨知道不是你的错,是小鹏先动手欺负佳佳的是吗?”麟麟停止了挣扎,点点头。
我又问:“你很生气,是吗?”麟麟又点点头。
我问麟麟:“生气的时候,是什么感觉?”麟麟沉默,抬头看着别处。
我捧起麟麟的脸:“麟麟,看着我的眼睛。当时,你生气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感觉?很开心,还是很难受?是像吃了冰激凌一样舒服,是还是像有一团火在烧?”
麟麟看着我,慢慢的说:“很难受,像有一团火一样。”
我又问麟麟:“你打了小鹏,他会有什么感觉呢”麟麟低下头,过了会勉强回答:“他也会很生气,像着火了一样。”
我接着问:“当时,小鹏拉佳佳的头发时,你有别的好办法制止他吗?”麟麟想了想:“我可以大声制止:’不准欺负女孩子!‘”看我欣喜的点点头,他又说:“我还可以告诉妈妈……”
我抱住麟麟:“麟麟真聪明!”麟麟害羞地低下头。
自此后,每次麟麟看到我,都热情与我拥抱,还会跟我说一些小秘密。
麟麟的这种表现只是孩子生气的一种表现。孩子为什么会生气,为什么经常发无名之火,为什么会一发火就打人?第一,受到冤屈,心中愤怒,用打人的方式宣泄情感。第二,不善表达,不知道寻找外援,不知道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情绪。第三,不善交际,以自我为中心,没有学会忍让、等待、退一步,当自己的意愿没有达成时,就用武力解决。第四,孩子缺少父母的关注,这种关注,可能是一个眼神,一个口头的表扬,或者一个拥抱,因此就会用强烈的方式引人注目。第五,孩子曾经受到过欺侮,打人是一种下意识的自我保护动作。
那么要怎样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情绪,管理自己的负面情绪,压制心中的怒火?
1,坚定的眼神
孩子要打人的时候,家长不能大声呵斥,这会让他不知所措,也不要听之任之,这会让他认为自己的行为是得到认可的。
我们要做的是,在他要发怒之前,蹲下来看着他,轻声制止他,只需三个字:“不可以!”
如果孩子的手里有武器,坚决拿下来,不要姑息,告诉他:“这会伤害到别人。”
2,温柔的拥抱
很多次,当我拥抱一个发火的孩子时,他们总是先挣扎,然后大哭。大哭之后,会敞开心扉,向我描述心中的感觉。
3,实用的分析
这是最重要的,没有这一步,他们以后依然会重蹈覆辙。首先告诉孩子打人不是解决问题的好方法,然后告诉孩子生气时该如何解决,最后要让孩子看到假如不生气,事件发展的方向。
如果一个孩子同时因为几个原因发火,每次只教他一种方法。比如,先教会孩子如何表达:“是他先打人的。”“我是不小心碰到你的,对不起!”然后教孩子要宽容对人,要学会等待,要善于尝试:“我想跟你玩,但是你不跟我玩,我很生气,但是我可以等待,或者我先玩一玩你们的游戏,然后你们和我玩。”
没有孩子是天生爱打人的,只不过是他们不知道如何浇灭心中的那团火,与其等着火了,家长动用灭火器,不如让孩子知道怎样做就不会产生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