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与淇淇发现了一条百脚虫)
这两天,淇淇妈妈上午要上班,不能陪淇淇来亲子班了。淇淇把陪同的爷爷与爸爸撇在一边,倒经常粘到我身边来,要是以前小子肯定要将淇淇推开。这两天表现很好,与淇淇一人一边,偎在懒妈身边,静静听老师讲课,霎那间,家庭般地温馨气氛弥漫开来。小盆友们能够亲如兄弟姐妹,坐在一块儿,玩在一块儿,最终达到打在一块儿的境界,也许这才是做为人类最基础的幸福。懒妈暗自庆幸,没有迷失在高价教育中。

上周一直处在一种狂热的情绪之中,缘于懒妈带着笑笑参加了KBB的体验课。确实,KBB早教中心,时尚的装修,缤纷的色彩非常吸引懒妈。体验课上的是育乐课,那天的课程围绕万圣节的南瓜主题展开,老师的双语教学对懒妈也很有说服力。十个小盆友,笑笑在懒妈的引导下完成了全部课时,其间有小盆友在哭闹,有小盆友不愿意参与,也有小盆友非常活跃。两个老师,一个在教学时,另一个在教室的某一处布置场景,两个老师凭一个手鼓吸引小盆友与家长跟随老师的行动。一个小时的课程非常紧凑,老师的夸张的肢体与表情配合双语进行每一个阶段的活动,其间配以耳熟能详的英文儿歌。整个过程,老师至始至终没有维持秩序,任何图片,任何道具,小盆友都可自行上前去抚摸体验,没有排队,没有点名,愿意的争先恐后,不愿意的躲在一边,更不乐意的退到一边滑滑梯去了。懒妈心潮澎湃,觉得这种教学方法肯定能激起笑笑内心的渴望,有望改善笑笑小盆友温吞水的性格,提高其在社会上的竞争力;想当然地,其双语的教学模式当然很能提高笑笑的英语水平。冲动之间,懒妈差一点就刷卡交出一万大洋。

因为只上了一节体验课,在网上查了一些资料,大多数家长都说,体验课上的是育乐课。懒妈思索的结论是:想必是小朋友对这节课的融入程度较高,而其它的音乐课或美术课,各自发育的程度不同,可能接受的程度也不同。因此早教顾问大都会安排这个课程给小盆友体验——容易出效果嘛!网上也有妈妈说在KBB上课很混乱,有些活动宝宝不感兴趣,于是妈妈也不感兴趣了——因为整个课程,没有人强迫你学什么,讲究的是主动,自我争取。这样的结果,如果家长放任自流,很有可能是强者更强,弱者更弱,当然没有家长会将每小时100元(如果订的是96节课套餐)付之东流。

再来说说笑笑现在每天在上的亲子班。每天到了教室,有礼貌地与老师、小盆友及家长问好。上课的时候,老师会要求小盆友坐到家长身边,最好不要随意走动,因为会妨碍到别的小盆友。小盆友向老师拿教材的时候,要向老师说一句话方能拿到,通常是行动快、说话快小盆友先拿到教材,象笑笑这样有点惰性、又有点害羞的小盆友每次都要懒妈推一把,然后老师提示一下才能拿到教材施施然回来。一般来说,上课的时候小盆友之间没有肢体上的冲突,因为每个家长都保护得当,当然老师也是这样要求的。这样的亲子教学方法,多少有些老套,小盆友们上课也能看出各自的发育程度,有些老练,有些生涩。这时成熟一些的小盆友就要迁就其他的小盆友了。就是经常可以看到被批的:中国的教育适合中等水平的小盆友学习。当然对笑笑是有好处的,偶笑笑的月龄段在十个月小盆友中排最后,当然希望小哥哥小姐姐们等等咱啦!
笑笑以前在别的早教中心上过亲子课,课程安排上与现在的大同小异。区别在于,以前的课都是每周一节,笑笑每一次去与老师、小朋友之间的关系都显陌生。延伸到KBB,我想也会这样吧。每周一次,每次见的是不同的老师与不同的小朋友,这样的社交活动也是西式的,彬彬有礼,掌握的是距离感与分寸感。刚开始,或许对他们的玩具、设备感到新奇,时间长了,亦不过如此。这样想着,懒妈开始的客观的眼光对待我们的早教中心与KBB。在这儿,小朋友是什么时候开始社交的呢?是在每一次不经意的牵手,还是在每一回幼儿园组织的小小的生日聚会?

KBB,全球的连锁早教中心,与幼儿园的早教中心,一个是西方的神圣,一个是东方的土地。两者相较,谁更有优势?比来比去,懒妈发现,设备是否时尚,教学方法是否先进,都不是最重要的,重中之重是家长的态度。在这场有关0-3岁起跑线上的争论,孩子没有发言权。家长想让孩子学到什么,孩子便学到什么。100元一节的金课,家长若不会引导,孩子便是哭着回家。本土的早教中心,即使是一个空鸟笼子,几个孩子也能展开想象的翅膀,讨论一只小鸟长的是黄色的还是蓝色的羽毛。若,家长不想让宝贝拥有兄弟姐妹,即使24小时守在一块儿也不会产生友谊;如果家长有心让宝贝融入人群,即使相识五分钟也能交到朋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