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团财务管控常见误区
(2015-08-27 06:45:51)
标签:
白万纲财经产融结合集团战略 |
分类: 集团战略 |
结合华彩咨询为数百家央企、国企及领袖民企提供集团战略、集团管控、风险内控和财务管控咨询服务经验,以及多年来致力于对国内外集团型企业财务管控的分析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集团型企业已经基本认识到了财务管控的重要性,树立了财务管控意识,并通过财务制度设计、财务负责人委派、资金集中管理、预算管理等手段初步建立了集团财务管控体系。但在集团财务管控的实际运作过程中仍存在图(2-4-1)所示的诸多问题。
本文总结并分析了目前国内集团财务管控的常见误区主要表现为:
奉行拿来主义,画虎不成反类犬:一味照搬照抄西方先进的管控模式,妄顾薄弱的基础管控和人员配备现状,不仅不会促进业务的发展、管控的提升,反而可能导致业务部门的反感和抵触,影响业务的发展。
当西方的一些很先进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管理的工具方法,被拿过来了以后,就存在一个问题:我们是否能对这些东西,进行有效地消解,有效地消化应用,真正地把它植入到我们的公司里面去?
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众所周知,资金集中管理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如果我们能够有效地从子公司里面,按时按点的把资金集中到母公司里面来;由母公司在整个集团里面,统筹应用的话,那么这个效果会非常好。但是很多公司里面,当进行资金集中管理的时候,就发现一方面:对子公司账号控制是个非常大的难处,其次即使把账号控制住了,每日在银行下班的时候,能够把资金有效地集中到母公司里面来。看起来这个效果非常好,但问题是,集中上来了以后,这个资金到底怎么使用好。结果是闲散资金,堆在了母公司的账上,根本没能把这个资金的集中使用效果最大化;再者一方面,子公司从收入上面被母公司集中管理了,那么,子公司会想在支出上面要求母公司及时地给我供应。所以收支两条线,子公司就会不断地报给母公司,按月的,甚至是按周的支出计划表,要求母公司给予支持。这时候母公司就会发现,子公司报上来的支出计划:“母公司控制不了,把握不了。因为母公司与子公司之间,信息不对称能力不对称,所以判断不了;哪些支出计划是真实的,哪些支出计划是假的“,最终导致母公司,只能是两个概念,一个是尽可能往里面拢,见面砍三刀,不管报上来多少,我们要求压缩50%,或压缩更多。结果不会打埋伏的子公司,就吃了大亏;另外一种方法就是,凡是报上来的,大约觉得合理的就手一松,就批下去。这样一来事实上,母公司集中进行资金统筹,把好钢用到刀刃上的这么一个效应就彻底破坏无疑。
又比如说,很多公司学习西方的,滚动预算,每三个月一滚动,每六个月一滚动。那么滚动的过程当中,如果当初的预算做的不够切实,分解到每月分解得不够有效,这个数字不够合理的话,这样的滚动预算毫无价值;再者,如果滚动预算过程当中,逐月逐月地不能够有效的滚动预算的松与紧,不能有效的与绩效挂钩的话,滚动预算也失去它的意义。关于这一点,在讲到预算的时候,还会重点来提到。这种觉得西方做得比较好的方法,拿到我们这里来以后,不能用了,其实我们已经中了圈套了,画虎不成反类犬。
还有很多企业,过度使用财务杠杆,追求规模效应,追求超常规成长,从而大批量地,广泛地使用各种各样的产生现金流的手法,甚至是采用亏着,只要能够产生现金流,在销售上面、在利润上面,都可以亏的这么一个手法,来支撑另外一个板块,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短融长投,或短融中投。不管短融长投也好,短融中投也好,最终这个系统,并不可能按照最如意的算盘来运作。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这个短融中投,或长投的破灭,它的失败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这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很多企业,比如天津中盛粮油,它们所犯下的一系列问题。包括德隆很多公司,这方面犯过的错。很明显能感觉到,就是过度地使用财务杠杆以后,导致的一些恶果。
事实上就德隆而言,因为我是亲身的见证者,可以客观地说,德隆的高管层,起初的确是过度地使用财务杠杆,当他们想收闸的时候,事实上已经收不住了。集团在这个时候,对资金的渴求非常大。如果高管层能够痛下决心,突然把整个现金流游戏斩断的话,反而企业可能失败得更快。到最后整个公司,被发展绑架了、高管层对资金流的渴求给绑架了,只能是被动的再进一步的把这个明知可能会破的游戏做下去。
一味追求跨越式发展,财务杠杆过度使用:追求规模和速度超常规的快速扩张使得企业资金需求旺盛,管控能力能否跟上发展速度,投资的项目能否尽快由“输血”变成“造血”,是企业生死攸关的首要命题。
上市公司沦为大股东的“提款机”,任由摆布:优质资产包装上市,回购资产借机套现这种经典戏码屡次上演,关联交易、担保倒贷、以股抵债、占用资金等手段也屡见不鲜,随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举措出台,政策风险和问题隐患如何化解,考验企业的生存智慧。
工具至上论,一味迷信管控信息软件的作用:SAP、ERP已经成为了这些年的管理时尚,实际运用效果则不如人意。信息化方面没有做统一的规划,财务基础多元化使得信息共享,数据集成的难度颇大,此外管控模式未有定论往往导致“穿新鞋走老路”,集团化财务管控推进缓慢,成效甚微。
职能认识停留在初步阶段,未上升到战略高度:传统的会计核算在大多数集团型企业中仍是工作重心,预算管理、财务分析、税务筹划等管控型活动弱化。其实,各级经营主体会计职能应有所侧重,集团公司财务部应以管理会计为主,重点放在财务的战略管控;集团公司所属独立法人企业、子公司则以管理会计和核算会计并重,而非法人的二级核算单位、分公司则以核算型会计为主。
母子公司利益冲突缺乏有效化解防范手段,常见的现象:子公司抱怨集团结算中心捆住了手脚、压制了积极性;母公司认为子公司不顾全大局,私设小金库,资金回笼打埋伏屡禁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