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为什么仅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治理不行

(2015-03-27 07:27:02)
标签:

财经

白万纲

产融结合

集团管控

分类: 集团战略

一、治理的局限性
单纯依靠母公司对子公司的治理不行主要在于两大方面原因,分别是母公司治理的缺陷和子公司管理的缺陷。
1、治理四大缺陷
仅仅依靠治理,集团的管理会存在很大的缺陷,归纳总结主要集中在四方面:
 决策贯彻程度。治理是通过法理的基础上,对子公司进行合法合规的检查和管理,而子公司对于集团的战略决策的执行情况无法有效的进行把控,导致集团上有政策,子公司下有对策。
 经理层尽职。治理途径形成的集团母子公司的关系是委托代理关系,这必然导致经理层的委托代理成本,对经理层的是否尽职管理集团无法全面知晓。
 剩余控制权。治理的局限性还体现在剩余控制权上,仅仅通过治理手段无法影响和改变子公司的剩余控制权,再分配权利大大弱化。
 剩余分红权。同剩余控制权一样,治理只能保证集团获得一般的分红权,而对剩余分红权的影响微乎其微。
2、管理四大缺陷
集团总部仅仅依靠治理,对于子公司就只能依靠管理层的管理,对集团总部来说,也存在四大缺陷。
 经理层主导。完全依靠经理层的管理会造成经理层主导的局面,也许会使得子公司单体发展很好,但对集团整体来说,集团整体利益得不到保障。
 效率与任期导向。子公司经理层关系自己任期内的绩效和奖金,往往忽视集团的长远发展,而只注重子公司当下的利益。
 硬绩效和软绩效。仅仅依靠管理,对于子公司管理层的硬绩效和软绩效无法进行有效的区分和衡量。
 信息驾驭和屏蔽。对集团总部来说,子公司的自主权利大大增强,对集团总部进行了信息屏蔽,母子公司间的信息出现不对称,战略决策的有效性会大打折扣。
二、管控为什么难
治理和管理都存在各自的缺陷,管控貌似是不二的选择,但纵观中国的集团企业,有效实现集团管控的寥寥无几,管控为什么这么难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打造万能总部越来越难
集团管控需要实施主体,这责任自然落在集团总部身上,集团的多元化运作使得对集团管控总部的要求越来越高,总部逐步要变成万能总部,建造管控总部的难度越来越大。
2、业务越来越复杂
目前中国的集团型企业纷纷多元化发展,业务越来越复杂,管控的跨度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高,集团实行有效管控困难重重。
3、子公司运作精细
子公司的专业化程度越来越高,运作越来越细,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总部想要对子公司的专业化进行指导和监管,很容易造成外行指导内行,误导子公司发展。
4、子公司内部跑冒滴漏点太多
长久的独立发展,子公司内部各种管理顽疾积累较深,跑冒滴漏的点太多,集团管控一时无法完全实现对多个节点的有效监管,集团管控推行阻力重重,导致各个集团对管控裹足难行。
三、管控模式设计范式
基于越来越多元化的集团运作模式,自然对集团管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阶段集团的管控模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分析性管控,二是构建型管控,前者是基于现状、基于运营的,而后者基于未来、基于战略,此外他们还具有四大区别:
1、在业务上,分析型管控针对现有业务状况,优化母子公司定位和责权分工,而构建型管控设计全新业务运作模式,再造母子公司之间运作关系、纵向关系、横向关系;
2、分析型管控解决母公司对子公司控制力不到位或者过于控制,子公司没有活力的问题,形成集分权适度,而构建型管控特点是母公司做平台、子公司基于母公司平台做运营,二者形成结构优势;
3、分析型管控从分权界面、业务流程的划分上来解决问题,而构建型管控从运作模式的设计、从母子公司形成新型运作关系上来解决问题;
4、分析型管控看重组织、流程、核决权限、母子之间运作界面的有效性,而构建型管控看重制度安排、体系设计、管控能力以及支撑型机制的建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